由來
蕭縣麵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之特點,是漢族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如今是淮海地區的重要名吃。
特點
蕭縣麵皮為蕭縣名小吃。吃法主要有卷、調兩種。蕭縣麵皮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在蕭縣大街小巷均可看見它的身影。現流行於我國尤其是淮海地區,有現吃、網購、外賣等多種渠道供您購買品嘗。蕭縣各家的麵皮口味是都不一樣的,口感也有不同。文匯樓的麵皮皮薄,顏色晶瑩透亮,入口細膩,量卻很少,估計也是最受大家喜愛的一家了吧。蕭縣麵皮另一層含義代表浪漫式的愛情,很多人打心底希望自己能擁有一份浪漫的愛情,就像此種麵皮的特點:顏色晶瑩透亮,很容易被他的外表所吸引。入口細膩伴隨著浪漫的溫馨。凡是去蕭縣的人,都少不了吃上一張麵皮,只要吃上一次,就讓你徹徹底底的迷上蕭縣麵皮。
做法
蕭縣麵皮和傳統的陝西涼皮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外地很有知名度但不同與機器製作的那種,純手工的做法如下:
洗面
蒸製
洗出的面水。面水洗出後放在那裡,不久澱粉會沉澱下去,這時,把盆里的清水控出,留下面的澱粉糊做麵皮的籮。經過試用,這個籮選的還不錯。做麵皮的時候,直接用勺子舀上些澱粉糊即可,喜歡厚的多舀一勺,喜歡薄的少舀一些,自己可以自由掌握,舀好後把籮放在鍋里蒸即可,麵皮蒸好後,拿出籮時,先放在冷水裡激一下,這樣容易把麵皮揭開來。
調料
麵皮吃起來,辣椒油很關鍵,先把油用花椒大茴燒熱爆香。準備一個小鍋,放上辣椒粉和白芝麻。撈出花椒大茴,把熱油倒入辣椒粉和芝麻里,好香的味道。黃瓜切絲,蒸熟的麵筋切塊。將做好的麵皮切條,放入大碗裡,加入黃瓜絲、麵筋,放入食鹽和味素,再將辣椒油倒入拌勻,即可食用。
調製
材料
蕭縣麵皮的輔料很有講究,一般只放黃瓜絲、有的商家加入榨菜,綠豆芽,花生米等材料。調料有鹽、醋、味素、辣椒油,調麵皮時放多少調料完全依照各人的口味來定。調好的涼皮皮子白里透亮、黃瓜絲現著綠、辣椒油敞著紅,好吃又好看,是很不錯的消暑食品呢。
卷
蕭縣麵皮以前是沒有調製的,大多是卷著吃,主要在集市中叫賣,一個中年阿姨,推著一個腳踏車,車後拖著一個圓盤,麵皮的做法都是在盤中進行,攤開麵皮撒上鹽、滴兩地香油、放上麵筋、黃瓜。全程動作不過10秒鐘,動作嫻熟,絕對讓你看的目瞪口呆,幾乎每一個從蕭縣走出去的人都吃過蕭縣麵皮,往往功成名就得蕭縣人回家時大魚大肉不吃,先來一個蕭縣麵皮,回憶自己的青春年華。
調
隨著社會的發展,蕭縣麵皮技藝也在進步,出現了調的吃法,主要是選用手工做的薄麵皮,切成大塊狀,配上麵筋、黃瓜、滴上幾滴香油、辣椒、甜醋自己放,特色主要體現在是否是手工麵皮和秘制的辣椒油上,誰家的好不好吃,第一口便能知曉。
傳說
據說,麵皮是曹操發明的,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從北方帶的糧食囤積在一起,不巧遭了雨水,為了不讓軍中廚子被治罪,他把這些泡了水的小麥磨成粉後,洗成麵筋,做了麵皮,不僅幫士兵們改善了生活,洗麵筋的水還可以用來煮粥,一舉兩得,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