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蕭穎士(717~768),字茂挺,潁州汝陰(今安徽阜陽)人,郡望南蘭陵(今江蘇常州)。
4歲能作文,10歲補太學生。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考進士第一。天寶初年(743年左右),補秘書省正字。時為裴耀卿、張鈞、韋述等名士所器重,名揚天下,從業學生眾多,世稱“蕭夫子”。唐天寶年間,受召任集賢校理。李林甫曾想召見,蕭置之不理。他按《春秋》義類編年,寫《傳》百篇,又作《伐櫻桃賦》以刺李林甫。後經史官韋述推薦任史館待制。因不屈於李林甫而調任河南府參軍事。時安祿山得寵,蕭穎士託病隱於太室山。安祿山反,蕭走訪幾個藩鎮節度使,陳述守御之計。永王李璘召請他,不應。後客死於汝南。門人共謚“文元先生”。蕭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
南朝梁鄱陽王蕭恢的七世孫。自恃才華,傲慢無比,常自攜一壺,逐勝郊野。奉使到民間搜括遺書,結果久未復命,被劾免官。留客濮陽教授,以推引後進為己任,教誨弟子堅持道德與文章,認為“學也者,所務乎憲章典法,膏腴德義而已”,反對“征辨說,摭文字”,人稱蕭夫子。後召為集賢殿校理,不肯依附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為廣陵參軍事,作《伐櫻桃樹賦》。結果激怒李林甫,被免官。蕭穎士與李華齊名,世稱“蕭李”。
倭國派遣使臣來朝,願聘請蕭夫子為師, 因中書舍人張漸等反對而止。安史之亂時,曾為山南節度使源洧掌書記,諫言堅守南陽。宰相崔圓讓他做揚州功曹參軍,僅一日便掛冠而去。蕭穎士一生仕途多舛,晚年棄官,客死汝南,謚曰文元先生。其作品大多散佚,後人輯有《蕭茂挺文集》一卷,收入《四庫全書》。有女嫁柳中庸。
蕭穎士為南朝梁宗室的後裔,世為官宦之家,因而較有條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史載,他自幼聰穎好學,過目成誦,四歲能文,10歲補太學生,19歲即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舉進士,對策第一。天寶初年,補秘書正字,奉使至趙衛間搜求遺書,久未復命,被劾 免官。後召為集賢校理,因不肯諂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為廣陵參軍事。心有不平,作《伐櫻桃樹賦》以譏刺,觸怒林甫,遂免官。曾依《春秋》體例,撰寫編年史百篇。史官韋述薦以自代,召為史館待制,不肯屈事李林甫,再度免官。後李林甫死,在安史亂中,曾為山南節度使源洧掌書記,終官揚州功曹參軍,因稱“蕭功曹”。穎士一生剛直有節,仕途多舛,最後棄官而去,客死汝南,門人共謚為文元先生。
蕭穎士樂聞人善,以推引後進為己任,名重當時,人稱蕭夫子。日本使者來朝,曾表示要請蕭夫子為師。文學家柳並、詩人劉太真等,皆曾門下受業,李陽、李幼卿、皇甫冉、陸渭等數十人受其獎掖,詩文均有所稱,成為一代名士。同時,蕭穎士的識見不僅表現在“知人”,而且還表現在明察時勢方面。安史亂前,他看到安祿山寵恣驕慢,即感到大亂將至,遂託疾游中嶽。安祿山叛亂之後,他往見河南採訪使陳守戰之策,不被採納,後為山南節度使源洧掌書記,諫言堅守南陽,為平定安史之亂作出重要貢獻。永王璘乘安史之亂起兵謀奪帝位,曾召穎士,未從,並上書宰相崔圓,建議在平叛中應加強江淮的鎮守,以防內亂,都表現出遠見卓識。
蕭穎士一生致力於散文創作,與另一著名散文家李華齊名,世稱“蕭李”。他們的創作主張和實踐,都可以看作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他教誨弟子注意道德和文章兩方面的修養,學應“務乎憲章典法,膏腴德義”,反對“征辨說,摭文字”的浮誇學風;為文應“務乎激揚雅馴,彰宣事實”,反對“尚形似,牽比類”的駢儷文風(見《送劉太真序》)。因此,他推崇先秦兩漢的文學家屈原、宋玉、賈誼、司馬相如,而於當代則推崇陳子昂“文體最正”(李華《唐揚州功曹蕭穎士文集序》)。自云:“平生屬文,格不近俗,凡所擬議,必希古文。魏晉以來,未嘗留意。”“經術之外,略不嬰心。”(《贈韋司業書》)他的文章雖未完全擺脫駢文舊格,大致還是符合其文學主張的。其詩也多為古體,仿《詩經》四言,並作小序。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蕭穎士《游梁新集》3卷、文集10卷、《蕭梁史譜》20卷,均佚,後人輯有《蕭茂挺文集》。《全唐詩》收錄其詩20首。
軼事典故
功曹蕭穎士,常密游,於陳留逆旅。方食之次,忽見老翁,須鬢皓然,眉目尤異。至門,目蕭久之,微有嘆息,又似相識。蕭疑其意,遂起揖問。老人曰:“觀郎君狀貌,有似一人,不覺愴然耳。”蕭問似何人。老人曰:“郎君一似齊鄱陽王。”王即蕭八代祖。遂驚問曰:“王即某八代祖,因何識之?”老人泣曰:“某姓左,昔為都〔鄱〕陽書佐,偏蒙寵遇。遭李明之難,遂爾逃亡,苟免患耳。因入山修道,遂得度世。適驚郎君,乃不知是王孫也。”遂相與泣。蕭敬異之,問其年,乃三百二十七年矣。良久乃別。今在灊山,時出人間。後不知所之。(出《原化記》)
翻譯:
功曹蕭穎士,經常秘密遊覽。一次住在陳留的客店。他正在吃飯中間。忽然看見一個老頭兒,須鬢雪白,眉目尤其異常。他來到門口,看了蕭穎士很長時間,發出輕微的嘆息聲。又好像和蕭穎士相識。蕭穎士不知他是什麼意思,於是起身拱手相問。老人說:“我看公子的身形相貌,有些像一個人,不覺悲傷罷了。”蕭穎士問他象什麼人。老人說:“公子象齊鄱陽王。”齊鄱陽王就是蕭穎士的八代祖先。蕭穎士於是驚訝地問老人說:“齊鄱陽王就是我的八代祖先,你為什麼會認識他?”老人哭泣著說:“我姓左,過去是鄱陽王書佐,備受寵信,各方面都蒙受禮遇。遭李明之難,我就逃走了。苟且偷生,免除了禍患,就進入深山修行道術。終於獲得出世。方才看見公子感到吃驚,竟不知是齊鄱陽王的子孫。”於是他們相對而泣。蕭穎士對他很恭敬,也感到詫異。問他的年齡,竟然三百二十七歲了。過了好長時間他們才分別。老人現在住在灊山,時常出山到人世間。後來,不知他去什麼地方了。
蕭穎士開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漫無與比,常自攜一壺,逐勝郊野。偶憩於逆旅,獨酌獨吟。會有風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領一小童避雨於此。穎士見其散冗,頗肆陵侮。逡巡風定雨霽,車馬卒至,老人上馬,呵殿而去。穎士倉忙覘之,左右曰:"吏部王尚書,名丘。"初,穎士常造門,未之面,極驚愕。明日,具長箋造門謝,丘命引至廡下,坐責之,且曰:"所恨與子非親屬,當庭訓之耳。"頃曰:"子負文學之名,倨忽如此,止於一第乎?"穎士終揚州功曹。
譯文: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蕭穎士考中進士。自恃才華,傲慢無比。經常攜著一壺酒到野外去喝。偶然在一處休息,自己喝酒吟詩。正趕上暴雨狂風。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領著一個小孩在同一處避雨。蕭穎士見老人散漫的樣子,口出不遜。很快雨停,雲去天開。馬上來了車馬,老人上了馬,侍衛在後面吆喝著走了。蕭穎士急忙打聽,有人告訴他這是吏部王尚書。
過去蕭穎士去求見了好幾次,沒有接見,此時很驚愕。第二天寫了很長的信,到王尚書家裡去謝罪。王尚書讓人把蕭穎士領到偏房的廊下,坐下來責備他,並說:“遺憾你不是我的親屬,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訓你。”停了一會兒又說:“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這個樣子,只能是中個進士吧。”蕭穎士死在揚州功曹(州牧的屬官)任上。
個人作品
「江有楓一篇十章」
江有楓,其葉蒙蒙。我友自東,於以游從。
山有槭,其葉漠漠。我友徂北,於以休息。
想彼槭矣,亦類其楓。矧伊懷人,而忘其東。
東可游矣,會之丘矣。于山於水,於廟於寺,
於亭於里,君子游焉。於以宴喜,其樂亹亹。
粵東可居,彼吳之墟。有田有庭,有朋有書,
有蓴有魚,君子居焉。惟以宴醑,其樂徐徐。
我朋在矣,彼陸之子。如松如杞,淑問不已。
我友於徵,彼鄭之子。如琇如英,德音孔明。
我思震澤,菱芡幕幕。寤寐如覿,我思剡溪。
杉筱萋萋,寤寐無迷。
有鳥有鳥,粵鷗與鷺。浮湍戲渚,皓然潔素,
忘其猜妒。彼何人斯,曾足傷懼。
此懼惟何,懼寘於羅。彼驕者子,讒言孔多。
我聞先師,體命委和。公伯之愬,則如予何。
悵然山河,惟以嘯歌,其憂也哉。
卷154_2 「菊榮一篇五章」蕭穎士
采采者菊,芬其榮斯。紫英黃萼,照灼丹墀。愷悌君子,
佩服攸宜。王國是維,大君是毗。貽爾子孫,百祿萃之。
采采者菊,於邑之城。舊根新莖,布葉垂英。彼美淑人,
應家之禎。有弦既鳴,我政則平。宜爾棟崇,必復其慶。
采采者菊,於邦之府。陰槐翳柳,邇楹近宇。彼勞者子,
喧卑是處。慨其莫知,蘊結誰語。企彼高人,色斯遐舉。
采采者菊,於賓之館。既低其枝,又弱其乾。有斐君子,
是焉披玩。良辰旨酒,宴飲無算。愴其仳別,終然永嘆。
歲方晏矣,霜露殘促。誰其榮斯,有英者菊。豈微春華,
懿此貞色。人之侮我,混於薪棘。詩人有言,好是正直。
卷154_3 「涼雨一章」蕭穎士
習習涼風,泠泠浮飆。君子樂胥,於其賓僚。有女斯夭,
式歌且謠。欲言終宥,惟以招邀。於胥樂兮。
卷154_4 「有竹一篇七章」蕭穎士
有竹斯竿,於閣之前。君子秉心,惟其貞堅兮。
有竿斯竹,於閣之側。君子秉操,惟其正直兮。
彼蔚者竹,蕭其森矣。有開者閤,宛其深矣。
回檐幽砌,如翼如齒。
冬之宵,霰雪斯瀌.我有金爐,熹其以歊.
夏之日,炎景斯郁。我有珍簟,淒其以栗。
彼紛者務,體其豫矣。有旨者酒,歡其且矣。
友僚萃止,跗萼載韡.
彼美公之姓兮,那歟應積慶兮,期子惟去之柄兮。
卷154_5 「江有歸舟三章」蕭穎士
江有歸舟,亦亂其流。之子言鏇,嘉名孔修。
揚於王庭,允焯其休。
舟既歸止,人亦榮止。兄矣弟矣,孝斯踐矣。
稱觴燕喜,於岵於屺。
彼游惟帆,匪風不揚。有彬伊父,匪學不彰。
予其懷而,勉爾無忘。
卷154_6 「過河濱,和文學張志尹」蕭穎士
隆古日以遠,舉世喪其淳。慷慨懷黃虞,化理何由臻。
步出城西門,裴回見河濱。當其側陋時,河水清且潾。
滄桑一以變,莽然翳荊榛。至化無苦窳,宇宙將陶甄。
太息感悲泉,人往跡未湮。瑟瑟寒原暮,冷風吹衣巾。
顧我譾劣質,希聖杳無因。且盡登臨意,斗酒歡相親。
卷154_7 「舟中遇陸棣兄西歸數日得廣陵二三子書知遲晚…墊西岸作」蕭穎士
林烏遙岸鳴,早知東方曙。波上風雨歇,舟人叫將去。
蒼蒼前洲日,的的回沙鷺。水氣清曉陰,灘聲隱川霧。
舊山勞魂想,憶人阻洄溯。信宿千里餘,佳期曷由遇。
前程入楚鄉,弭棹問維揚。但見土音異,始知程路長。
寥寥晚空靜,漫漫風淮涼。雲景信可美,風潮殊未央。
故人江皋上,永日念容光。中路枉尺書,謂余瓊樹芳。
深期結晤語,竟夕恨相望。冀願崇朝霽,吾其一葦航。
卷154_8 「重陽日陪元魯山德秀登北城,矚對新霽,因以贈別」蕭穎士
山縣繞古堞,悠悠快登望。雨餘秋天高,目盡無隱狀。
綿連滍川回,杳渺鴉路深。彭澤興不淺,臨風動歸心。
賴茲琴堂暇,傲睨傾菊酒。人和歲已登,從政復何有。
遠山十里碧,一道銜長雲。青霞半落日,混合疑晴曛。
漸聞驚棲羽,坐嘆清夜月。中歡愴有違,行子念明發。
僅能泯寵辱,未免傷別離。江湖不可忘,風雨勞相思。
明時當盛才,短伎安所設。何日謝百里,從君漢之澨。
卷154_9 「留別二三子,得韻字」蕭穎士
二紀尚雌伏,徒然忝先進。英英爾眾賢,名實郁雙振。
殘春惜將別,清洛行不近。相與愛後時,無令孤逸韻。
卷154_10 「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蕭穎士
呦呦食苹鹿,常飲清泠川。但悅豐草美,寧知牢饌鮮。
主人有幽意,將以充林泉。羅網倖免傷,蒙君復羈牽。
高堂列眾賓,廣座鳴清弦。俯仰轉驚惕,裴回獨憂煎。
緬懷雲岩路,欲往無由緣。物各有所好,違之傷自然。
神龜在南國,緬邈湘川陰。游止蓮葉上,歲時嘉樹林。
毒蟲且不近,斤斧何由尋。錯落負奇文,熒煌耀丹金。
江山萬里餘,淮海阻且深。獨保貞素質,不為寒暑侵。
一逢盛明代,應見通靈心。
晉代有儒臣,當年富詞藻。立言寄青史,將以贊王道。
遼落緬歲時,辛勤歷江島。且言風波倦,探涉豈為寶。
不遇庾征西,雲誰展懷抱。士貧乏知己,安得成所好。
彭陽昔遊說,願謁南郢都。王果尚未達,況從夷節謨。
豈知晉叔向,無罪嬰囚拘。臨難俟解紛,獨知祁大夫。
舉讎且不棄,何必論親疏。夫子覺者也,其能遺我乎。
關西一公子,年貌獨青春。被褐來上京,翳然聲未振。
中郎何為者,倒屣驚座賓。詞賦豈不佳,盛名亦相因。
為君奏此曲,此曲多苦辛。千載不可誣,孰言今無人。
卷154_11 「答鄒象先」蕭穎士
桂枝常共擢,茅茨冀同薦。一命何阻修,載馳各川縣。
壯圖悲歲月,明代恥貧賤。回首無津梁,只令二毛變。
卷154_12 「蒙山作」蕭穎士
東蒙鎮海沂,合沓餘百里。清秋淨氛靄,崖崿隱天起。
於役勞往還,息徒暫攀躋。將窮絕跡處,偶得冥心理。
雲氣雜虹霓,松聲亂風水。微明綠林際,杳窱丹洞裡。
仙鳥時可聞,羽人邈難視。此焉多深邃,賢達昔所止。
子尚捐俗紛,季隨躡遐軌。蘊真道彌曠,懷古情未已。
白鹿凡幾游,黃精復奚似。顧予尚牽纏,家業重書史。
少學務從師,壯年貴趨仕。方馳桂林譽,未暇桃源美。
歲暮期再尋,幽哉羨門子。
野史逸聞
逸聞趣事一
蕭穎士
唐天寶初,蕭穎士因游靈昌。遠至胙縣南二十里。有胡店,店上有人多姓胡。穎士發縣日晚,縣寮飲餞移時,薄暮方行。至縣南三五里,便即昏黑。有一婦人年二十四五,著紅衫綠裙,騎驢,驢上有衣服。向穎士言:"兒家直南二十里。今歸遇夜,獨行怕懼,願隨郎君鞍馬同行。"穎士問女何姓,曰:"姓胡。"穎士常見世間說有野狐,或作男子,或作女人,於黃昏之際媚人。穎士疑此女郎是野狐,遂唾叱之曰:"死野狐,敢媚蕭穎士。"遂鞭馬南馳,奔至主人店,歇息解衣。良久,聽見婦人,從門牽驢入來。其店叟曰:"何為沖夜?"曰:"沖夜猶可,適被一害風措大,呼兒作野狐,合被唾殺。"其婦人乃店叟之女也。穎士漸恧而已。(出《辨疑志》)
【譯文】
唐玄宗天寶初年,蕭穎士因為去靈昌遊玩,來到胙縣以南二十里的地方。這裡有一家胡店,店裡的人多數都姓胡。蕭穎士從縣城出發時天已經很晚了。縣裡的官員們為他設宴餞行用去了一段時間,到了傍晚才起程。出了縣城向南走了三四里路,天色就昏黑了,遇到一位婦女約二十四五歲,身著紅衫綠裙,騎著一條毛驢,驢身上駝有衣服。這位婦女對蕭穎士說:"我家住在順道往南走二十里的地方。現在天色已晚,我一個人走路很害怕,願意隨您一塊兒走搭個伴好嗎?"蕭穎士看看女子問:"你姓什麼?"女子回答說:"我姓胡。"蕭穎士常常聽人們說有野狐狸精,或者變成男人,或者變成女人,在天傍黑時迷惑人。蕭穎士疑心眼前的這位妙齡少婦就是野狐狸精變的,於是唾罵申叱說:"死野狐,你竟敢媚惑我蕭穎士?"立即打馬向南疾馳而去。蕭穎士騎馬來到胡家店,投宿店中,脫衣歇息。過了許久,他從窗戶看到路上遇見的那位少婦牽驢從大門進到院子裡。店裡的老主人出屋問道:"為什麼違禁夜行?"少婦回答說:"犯夜還算罷了。適才在路上被一個害了瘋犬病的人,喚兒是野狐,好懸沒被他唾殺我。"直到這時,蕭穎士才知道自己誤將店主的女兒當成了野狐精,不由得羞愧滿面,很不好意思。
逸聞趣事二
蕭穎士
功曹蕭穎士。常密游。於陳留逆旅。方食之次,忽見老翁,須鬢皓然,眉目尤異。至門,目蕭久之,微有嘆息,又似相識。蕭疑其意,遂起揖問。老人曰:“觀郎君狀貌,有似一人,不覺愴然耳。”蕭問似何人。老人曰:“郎君一似齊鄱陽王。”王即蕭八代祖。遂驚問曰:“王即某八代祖,因何識之?”老人泣曰:“某姓左,昔為都〔鄱〕陽書佐,偏蒙寵遇。遭李明之難,遂爾逃亡,苟免患耳。因入山修道,遂得度世。適驚郎君,乃不知是王孫也。”遂相與泣。蕭敬異之,問其年,乃三百二十七年矣。良久乃別。今在灊山,時出人間。後不知所之。(出《原化記》)
【譯文】
功曹蕭穎士,經常秘密遊覽。一次住在陳留的客店。他正在吃飯中間。忽然看見一個老頭兒,須鬢雪白,眉目尤其異常。他來到門口,看了蕭穎士很長時間,發出輕微的嘆息聲。又好象和蕭穎士相識。蕭穎士不知他是什麼意思,於是起身拱手相問。老人說:“我看公子的身形相貌,有些像一個人,不覺悲傷罷了。”蕭穎士問他象什麼人。老人說:“公子象齊鄱陽王。”齊鄱陽王就是蕭穎士的八代祖先。蕭穎士於是驚訝地問老人說:“齊鄱陽王就是我的八代祖先,你為什麼會認識他?”老人哭泣著說:“我姓左,過去是鄱陽王書佐,備受寵信,各方面都蒙受禮遇。遭李明之難,我就逃走了。苟且偷生,免除了禍患,就進入深山修行道術。終於獲得出世。方才看見公子感到吃驚,竟不知是齊鄱陽王的子孫。”於是他們相對而泣。蕭穎士對他很恭敬,也感到詫異。問他的年齡,竟然三百二十七歲了。過了好長時間他們才分別。老人現在住在灊山,時常出山到人世間。後來,不知他去什麼地方了。
親屬成員
蕭穎士是南朝梁鄱陽王蕭恢的七世孫。
蕭穎士《贈韋司業書》:仆南遷士族,有梁支孫。系祖司徒鄱陽忠烈王(蕭恢),追蹤二南,邁德荊郢。有子四十人,俾侯錫社,入卿出牧,且忠且賢,終始梁代。第三子侍中懿惠侯,大同中以信武將軍都督北兗州,緣淮南軍,遺愛在人,詔學士謝蘭撰德政碑文。長子山陰侯,儒術精博,世有盛名。隋代山陰第十一弟常侍君,才標清峻,見崔子發《齊糾》、陽?著《談藪》,亦稱俊爽而有才辯。隋開皇中,徵為東宮學士,謝病免。少子零陵通守,以再從侄齊王諮議府君(蕭善義)為後,則小人曾王父。本則惠侯第十七弟太尉宜豐侯(蕭循)之後,太子太保梁安公(蕭造)之孫。宜豐有忠孝大節,見稱梁季,跡光五史,分載《南》、《北》。安公以前代宿德,再綰台傅於義寧、武德之間。同堂兄弟,百有數十,自梁涉唐,多著名跡。終古蕃盛,莫之與比。貞觀之後,群從?零;垂拱以來,無復大位。越敬王之圓匡復也,王父實預其謀,擯身江海,不臣武氏,舊業?岐,一朝瓦解。內弟琅邪王仁簡標列傳贊,備昭事跡。家君子少丁家難,辛苦百罹。
註:通守,官名。隋煬帝置,職位次於太守,佐理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