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厚堂

蔭厚堂

蔭厚堂曾是清代抗法將領卞宗彬的宅第,它位於今南夏墅街道勝西村。 勝西是武進望族卞氏的聚居地,卞氏是軍人世家,保家衛國,已成家風。 蔭厚堂原有5開間房屋7進,民國初年,房主卞宗彬告老還鄉時,因修繕資金不足而改建為4進。

蔭厚堂曾是清代抗法將領卞宗彬的宅第,它位於今南夏墅街道勝西村。勝西原名升西,明清以來勝西街一直是鄉署所在地。當年勝西街上曾古宅連片,店鋪爿爿,街上曾有三元坊、兄弟同科坊等三座牌坊和萬木堂、讀書館、聽泉亭、白雲庵等許多古蹟。明朝大學士商輅曾在勝西教授卞氏兩兄弟。商輅(浙江人)是明朝歷史上唯一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大學士,為尊師,卞氏造了三元坊。卞氏兩兄弟後來也中了進士,故有兄弟同科坊。勝西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解放後勝西曾屬於前黃鎮,前黃原有“八景”,勝西也曾有“八景”,中國古代許多地方都有“八景”之說,雖說多是文人酒後茶餘的談興所致,但也足見當地文化之盛和風景之美。勝西是武進望族卞氏的聚居地,卞氏是軍人世家,保家衛國,已成家風。早在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徽宗、欽宗兩位皇帝被金國所俘,囚禁在黑龍江五國城,北宋因之滅亡,欽宗弟康王趙構稱帝即位,是為宋高宗。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趙構剛渡過長江,到達鎮江,金兵尾隨已到。兵部尚書卞長卿身披重鎧,手握長槍,出入矢石救駕,直殺得金兀朮丟盔棄甲,落荒而走。宋軍大敗金兵,但卞長卿卻身負重傷,當宋軍進入常州境內時,卞長卿不幸病逝,時年44歲。宋高宗痛悼褒恤,謚“忠勇”,以扈蹕功賜葬常州城南40里,即今勝西。於是卞氏子孫在此聚族而居。早在南宋初年朝廷就在武進勝西敕建“忠勇公專祠”;清順治年間重建,康熙皇帝曾御題匾額“典午孤忠”,並令常州地方官每年春秋兩祭。
蔭厚堂在勝西街中段,坐北朝南,是一座頗具規模的清代私家宅院。與勝西街平行的是一條清澈的河流,在古街前流淌。站在蔭厚堂前,映入眼帘的是滿目蒼翠的古樹,不時傳來知了聲聲,河兩岸的大樹相接,仿佛形成了連理枝;鴨子歡快地在水裡打著跟斗,魚兒在水裡歡快地遊動;東富春石拱橋似婀娜的少女橫臥在河面上,好一派江南水鄉田園牧歌的景致。蔭厚堂原有5開間房屋7進,民國初年,房主卞宗彬告老還鄉時,因修繕資金不足而改建為4進。蔭厚堂門樓至今保存,雖有近百年沒有重修,但仍不失當年的風采,門墩石上鑿刻的花卉圖案逼真而富有立體感,充分體現了常州地區石刻工匠的高超技藝。進入門樓後,就看到了房屋的第一進,只見樑柱粗碩,屋架高聳,是我們經常看見的清代硬山式磚木結構。第二、第三進有廂房相連,兩進之間是一個大天井,天井是青石鋪地,並有黃石假山和金魚池,足見主人的風雅品性。第二、第三進的門窗造型奇特,清式支摘窗依然故我,第四進已坍塌。蔭厚堂的卞氏後人現已定居蘇州,房屋空關。蔭厚堂雖然已破敗,現僅存西半幅,其東半幅在解放后土改時為勝西大隊部所用,上世紀70年代被拆,但仍不失為常州一處優秀的建築遺存,只需加以整修,仍可恢復昔日面貌。
蔭厚堂主人卞宗彬(1848-1927年)是清朝太學生,少時即勵志苦讀。清末外國列強不斷侵略我國,他便投筆從戎,1874年隨武毅軍統領吳宏洛駐紮在上海吳淞口督造炮台,5年後炮台築成,海防賴以鞏固。1883年法國入侵我國,卞宗彬隨營赴粵,兩廣總督張之洞調其部駐紮長洲要隘監造炮台,使法國軍艦不敢窺視。中法戰爭爆發後,卞宗彬又移駐澎湖,建造炮台城垣,精練軍隊。1885年春,卞宗彬首先帶兵渡台,駐守台北番仔溝。法國軍艦由滬尾登岸來犯,卞宗彬從容迎擊,法兵潰退,中法戰爭以中國取勝而告終。卞宗彬因軍功薦保三品銜知府。卞宗彬居官清廉,為人方正,身後僅有薄田十餘畝,為里人所稱頌,《前黃鄉志》有詳細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