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其中青銅器486件,玉器51件,金飾12件,骨器28件,殘存漆片與陶片6件,礪石1件。青銅器中較大的鼎多達44件,最大的通高69厘米、口徑62厘米、腹圍197厘米。其中絕大部分是蔡器、極少數為吳國器物。
文物狀況
位置與型制發掘發現墓葬位置向西至城牆腳約40餘米,向南至西大街約280米。該墓形制為土坑豎穴,南北長8.45米,東西寬7.1米,深3.35米,無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長2.4米、寬0.8米的漆棺痕跡,滿鋪硃砂一層,厚約2厘米。硃砂下面有玉佩1副,並有玉璧與扁形玉環等,其間排列著圓形、六角形、三角形、長方形的金葉;偏東處有銅劍1把,劍鋒向南;墓主人的骨骼未能保存下來。從玉飾、金葉的排列次序與銅劍的位置看,宛似人形臥地,可知是頭北足南。
文物情況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金飾、骨器、漆皮等,其中青銅器486件,最為突出。禮器百餘件,器物主要有鼎於鼎、鼎升鼎、列鼎、鬲、簋、簠、敦、豆、方壺、尊、盉、缶、鑒、盤、匜、甬鍾、鎛鍾、鈕鍾、鉦、錞於等。隨葬物品如鼎、鍾、鬲、豆、方壺、鑒、盤、尊與編鐘等都置於墓坑北部;墓坑的東南隅除車馬器、兵器外,尚有一些小銅器、骨器;西部以兵馬器為多,也有一些小銅器、骨器;墓葬南壁底部長方形小坑內有繩紋陶器碎片,可能是給陪葬者的。蔡器與楚器雖然國別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卻基本一致,主要是由於春秋時期,在江淮漢地區的諸侯,經過長期征戰,頻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與日俱增,從而互相滲透,逐漸融合,最後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楚文化。
部分青銅器鐫有銘文,其內容反映了弱小的蔡國周鏇於吳、楚兩大國之間的困難處境。蔡侯盤與尊的銘文各有92字,為蔡侯嫁其姊與吳王時鑄;吳王光鑒有銘文52字,是吳王之女嫁蔡時所贈。在蔡侯鐘上銘文82字中,有“輔佐楚王”等詞句。由此可知,蔡國一方面與吳國結成姻親以為外援,另一方面又要討好於楚國,而最後仍為楚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