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竹篾井蓋”並非什麼新鮮事。據媒體報導,此前在在湖北、山東、福建等地均出現過此種劣質井蓋。早在2004年,哈爾濱市一名9歲男孩就是因為踩上一個已經損壞的劣質井蓋而墜井身亡的。劣質井蓋屢屢“吃人”,為何至今仍未絕跡?不知道還會有多少無辜路人會為其所傷!
用竹篾來製造井蓋,也真虧某些奸商想得出來。也許,這跟“三聚氰胺奶粉”一樣,屬於是“中國特色”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吧。商家見利忘義,為了牟取暴利不擇手段。
網友呼籲
在當前的某些集體採購活動中,越是質量低劣的東西價格就越是昂貴——因為裡邊的“灰色成本”太多了。井蓋屬於建材行業,生產企業在為經銷商供貨的過程中有沒有給經銷商“好處”。而經銷商為了在採購中中標是否也要有所“表示”?如果有,這些都是需要打到成本里去的。假如“竹篾井蓋”的採購成本並不比真正的井蓋低多少甚至更高,就完全可以肯定裡面有貓膩。
希望各地的市政部門能夠對城市裡的井蓋進行一次大檢查,堅決清除劣質井蓋這一城市陷阱。同時,政府也要對出現的“竹篾井蓋”一查到底,深挖出其深層次的問題。不打破集體採購活動中的“潛規則”,城市井蓋這些公共設施的質量就無法保障,民眾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護。
傑出貢獻
“樓脆脆”的倒下,有“壓力差”的英明結論載入建築史冊了,這“篾蓋蓋”的現世,也一定會有種種說法出來。依筆者揣測,“篾蓋蓋”的傑出貢獻,至少可體現在這些方面。
其一,技術創新。同不久重慶曝出的鬆軟不堪一捏就碎的“粉狀豆腐磚”一樣,“篾蓋蓋”也勇敢地完成了一次技術創新。可別小瞧竹子編的井蓋,古代戰場不也有足可抵擋大刀長茅的藤牌軍嗎?用藤條做的盾牌也很管用,比鐵的銅的還好,而且在現代觀念看來,還很環保。它大幅度節約了成本,這處處為民著想的市政公共設施建築思路,你上哪找去?
其二,拉動消費。就算有安全隱患,我這井蓋上寫有“公安交通管理,ITS”字樣的“篾蓋蓋”,不也能拉動消費嗎?譬如,若陷住了人,不就是給醫院帶來生意?若陷住了車,不就給修理廠帶來了生意,若陷住的是裝了一車老外的旅遊車,那可就賺大了,在體現我們隆重留客良苦用心的基礎上,還能給城市帶來一系列拉動消費之舉,他老外留下了,不得吃喝拉撒在這個城市嗎?
其三,促進就業。這市政設施,本來就是個挖了建、建了挖,用以考驗市民耐心與涵養的測試裝置,多少年來,這種折騰也並沒有逼瘋市民啊,而是讓市民更加溫良恭儉讓。為了這樣的使命,一些部門在招投標也好,具體建築過程也好,其實是故意找那資質低的、不會做的、會塞好處費的承建單位來做,這樣多好啊,今天建了明天修,讓城市變得千瘡百孔,這不給很多富餘勞動力找了事做了嗎?爾等愚民動輒以什麼腐敗啊、責任心啊、官商勾結啊來說事,實是燕雀安知鴻鵠志,全然不懂城市管理決策者內心深藏的真實意圖啊。
其四,還有更多附加價值可以挖掘。比如,按此思路發揚光大,以後井蓋甚至用紙糊上完事,咱們不就可以每天重溫戰爭年代那種給鬼子設陷阱的故事了嗎?也算是無意收穫了革命傳統教育的功用;再則,用了鋼筋什麼的,放在大街上,這容易誨盜,多次發生的城市井蓋被偷到廢品站的前車之鑑告訴我們,這井蓋質量太好,容易被人覬覦,用竹編,就沒這個顧慮了。還有,啥叫“碰瓷”,來參觀一下這“篾蓋蓋”,不就可以現場教學了嗎?
總之,“篾蓋蓋”在承擔了上述歷史重任之後,其功勳已至卓著,至於有一點戲弄法律、醜化城市、湮滅道德等等副作用,則實不足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