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該畫鈐印:八大山人(朱) 八大山人(白),跋文:莊子與惠子觀魚濠上。曰:魚樂乎?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必有知魚之樂者,而後可以畫魚。張舜賓執顧愷之論畫第,未視禽魚不知曹不興誤墨成蠅,已為孫權所彈,顧畫魚不若誤墨耳。稽古獨未聞至唐末袁峨者,畫魚窮其變態,得噞喁逰泳之狀,非砧幾所撰者,趙宋則籍甚矣。然名家錢舜舉所選者三人,范癩子其一也。
今觀八大此圖,其泛泳在石叢下,出入向背,殊形無依,宛然見諸水渚中,雖水空逰搖可手摘,蓋真知魚之樂者!六法謂氣運生動,八大山人既得之魚矣。羈史言有賈畫於韓熙載,其鄰得之鬻諸釜,雲浪勃發,恍惚有二物穿屋飛去,驗之則吳淮所畫龍也。試以是圖效之,必跳躍出釜矣。何則物畫神魚龍類也。未上龍門路,聊戲蓮花池。獨浪蓮香動,乘葉影披,相忘自有東,莊惠豈能知。陳叔通識。
作品賞析
八大有一首題畫詩說:“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此詩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作者簡介
朱耷(1626-1705),中國清代畫家。僧人。原名統。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出家,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憤懣。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泄其悲憤抑鬱之情。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並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誇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後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於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藏家簡介
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星吾,號鄰蘇,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舉人。光緒六年至十年隨黎庶昌出使日本,任隨員四載。工書法,四體皆能,善丹青,畫博古小品,格老筆蒼。亦長於歷史地理及鑑別考據之學。在日期間致力於蒐集國內流佚日本之古版書籍,並向日本人傳授篆隸北碑之學,被尊為“日本書道現代化之父”。藏書畫甚富,藏書樓名“觀海堂”。
錢鏡塘(1907~1983),名德鑫,號菊隱,室名數青草堂,浙江海寧人。錢鴻遇子,得父傳授。善畫,能治印,亦喜詩詞、戲曲,潛心收藏曆代金石書畫,為收藏鑑賞大家。
跋者簡介
馬衡(1881~1955),字叔平,別署鍴廬、凡將齋,浙江鄞縣人,寓居北京。1947年當選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現代著名金石書畫家、篆刻家、鑑賞家、考古學家。早年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考古學研究室主任,故宮博物院成立後任古物館副館長,1933年任故宮博物院院長。
陳叔通(1876~1966),名敬第,號雲糜,齋名百梅書屋,浙江杭州人。富收藏。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