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蒲世全由經營一個街頭小麵攤改為賣小火鍋。他不但肯吃苦,還喜歡動腦筋。通常,火鍋湯料中要么用的全是菜油,要么全是牛油。細心的蒲世全發現,長久不變用一種油,使不少顧客漸漸地有些膩煩了。能不能想法改進一下?經過多日的思索,他獨出心裁地在湯料里使用了由牛油、豬油、菜油煉製的混合油。在這個基礎上,又在湯料中增加了茴香、草果等原料。牛油的醇厚、豬油的回香、菜油的清爽與茴香、草果等輔料交織滲透,形成了一種新鮮而獨特的香味。嶄新的口味兒,很快給火鍋館帶來了嶄新的氣象。一時間,他的火鍋館食客盈門,甚至出現了食客排隊等著吃火鍋的情景。1981年下半年,3萬多塊錢嘩嘩地流進了蒲世全的腰包。
“三五”火鍋名聞遐邇。許多熟人慕名而來,品嘗一番,最後總是讚不絕口。有的人,對蒲世全調製的汤滷備感興趣。吃完他的火鍋,還大大咧咧地嚷起來:“三娃,你這湯料是啷個調製的喲,實在是太鮮了,叫人吃了還想吃!乾脆,給我舀一點兒,帶回去我又可以吃一頓了。”蒲世全是個爽快人,慨然允諾:“你想要就舀嘛,這也值不倒幾個錢。”
於是,熟人們便找來塑膠袋或者瓶子,舀上一些汤滷,回到家,再買來毛肚、鴨腸之類的東西,美美地又吃了一頓。自然,費用比到火鍋館裡吃一頓要節省得多。一來二去,許多熟人和鄰居知道了這個竅門,也都紛紛登門來討“三五”汤滷。不管是掏錢吃了火鍋再要汤滷的,還是登門純粹來討汤滷的,蒲世全都是有求必應。他想得十分簡單:“三五”火鍋之所以有今天,還不是眾人捧場的給果嘛。人家喜歡你制的汤滷,無論如何也不該小里小氣啥。
然而,蒲世全的慷慨大方,漸漸地給他的火鍋館帶來了麻煩。要汤滷的人越來越多,常常影晌了正常的營業,鍋里的汤滷不斷地被舀走,以至有時顧客來了,汤滷不夠,只好臨時配製。況且,從經濟上算,每天舀走的汤滷少說也要值一二十元。長此以往,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喲。蒲世全有些犯愁了。來舀汤滷的,都是些熟人鄰居,不給吧,肯定要得罪人,人家會說:“喔,你蒲世全發了,啷個反而還變得吝嗇了?”給吧,又確實不勝負擔。
創新
能不能找到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呢?那些日子,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蒲世全的腦際。那天,思索的隕石,終於在他的腦海里碰撞出一朵靈感的火花:既然人們這樣喜愛“三五”火鍋的汤滷,為什麼就不能滿足大伙兒的需要,想法製造出一種配製好的便於攜帶的汤滷原料呢?現在重慶的老百姓,吃火鍋的汤滷都是現吃現配,市場上,還從來沒有人搞過現成的火鍋底料。如果自己在這方面捷足先登,其市場是多么地可觀啊!在這個時,3個慕名來品嘗“三五”火鍋的深圳商人走進了他的火鍋店。當他們圍坐在熱氣裊裊的湯鍋前,一個個吃得汗水淋淋卻又興味盎然時,不由讚不絕口:“名不虛傳,果然是名不虛傳!”得知蒲世全是“三五”火鍋的創始人,他們立即把他請到身邊,一頓恭維之後,為首的一個中年男子便直截了當地建議:“蒲老闆,你這火鍋要拿到深圳去,保險會大受歡迎。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們可以在深圳搞聯營,除了辦火鍋館,還可以搞底料廠。”
聽了這個建議,蒲世全心裡盪起幾分驚喜。看來,搞火鍋底料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這幾個精明的深圳人的建議,實際上為自己的想法作了一次不花錢的論證。
“感謝幾位的誇獎。我們搞火鍋剛剛摸到點門道,經驗還不是很多,恐怕現在還沒得那個資金與能力到深圳去闖。”精明的蒲世全隨便找了個藉口,將對方的建議擋了回去。
“蒲老闆,這個你就不必多慮了。”那個打扮十分得體、坐在旁邊一直沒有開腔的中年婦女嫣然一笑,望著中年男子說:“既然我們提出跟你合作,當然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
中年男子立即接上話茬:“只要我們談好籤訂了契約,第一次我們就可以提供3萬元。”
人家如此熱心熱腸,再一口回絕未免太讓人掃興。蒲世全裝著思索的樣子,最後帶著一臉誠意說:“我非常感謝你們的一片熱心。但這事關係重大,請允許我再認真地考慮一下。”
中年男子從衣袋裡摸出一張精緻的名片,“蒲老闆啥時候想好了,就給我一個準信兒。”
送走3個深訓商人,蒲世全立即緊張地開始了生產火鍋底科的籌備工作。制定配方,採購原料,聘請工人……他深深懂得,生意場猶如戰場,有時候,誰最先搶占了制高點,誰就是勝利者。第一個在山城、在國內搞出火鍋底料,就最先搶占了制高點。
問世
1986年底,蒲世全生產的“三五”火鍋底料問世了。它是嚴格按照“三五”火鍋的配方,用辣椒、花椒、生薑、混合油、茴香等21種原料,調製成流汁狀,採用2層塑膠袋包裝而成。往後,再有人來要火鍋汤滷,蒲世全便送他一袋底料。這樣,人家用不著到鍋里舀湯了,攜帶也十分方便。有些人,見這回蒲世全送的是正兒八經經過包裝的產品,有些不好意思了,便執意要付錢。蒲世全拗不過,便象徵性地收點成本費。當然,蒲世全生產火鍋底科,並非單單為了解決熟人朋友索要汤滷的麻煩,而是想以此開闢一條新的渠道,將“三五”火鍋推向市場。底料生產出來後,他立即讓幾個工人背著底料,一個商店一個商店地跑,請求試銷。由於這是一種全新的產品,多數商店都同意試銷,也有個別不識貨的,擔心貨砸在手裡賠本兒,不願意試銷。蒲世全則乾脆地說:“這樣吧,我放幾十袋在你們這裡。如果好銷呢,這幾十袋我就不收你們的錢了,你們以後再到我那裡進貨就是了。如果不好銷,你們就各人拿回家吃了算了。”這樣,人家才勉強答應下來。
那2個月,蒲世全一下就送出去了2.8萬多元的底料。但是,這2.8萬元花得並不冤枉。一萬多袋底料猶如一萬多隻彩色的鴿子,將一個嶄新的信息撒向四面八方:山城,乃至國內首創的火鍋底料誕生了!火鍋,從此就更加方便地進入千家萬戶了。
訂單
老百姓畢竟是識貨的。一萬多袋“三五”火鍋底料,一下子就使老百姓領略到了“三五”火鍋的風采。沒過幾天,重慶城立即颳起了爭先購買“三五”火鍋底料的旋風。各個商店的訂貨單如雪片一樣飛到蒲世全的手中。蒲世全一下子陷入了喜憂交加的境地。成疊的訂貨單,標誌著財神爺已經樂呵呵地站在了自己的門口,發大財已經不是一個遙遠的美夢。這怎能不使人欣喜!可是,館內目前的生產能力,僅能滿足訂貨的20%。如果不能及時地滿足其他的商家,那么就意味著將財神爺擋在了門口。弄得不好,別的火鍋店還會乘虛而入,也搶先生產出自己的底料。這怎能不使人憂慮!
跑到門口的財神爺,豈能讓他溜走!
蒲世全當機立斷,馬上請工人,購設備,買原料,擴大生產。那些日子,他馬不停蹄地奔忙,一天只能睡上三四個小時。
快節奏帶來高效率。20多天后,館裡便達到了日產1000餘袋火鍋底料的水平。之後,一批批火鍋底料從這裡源源運出,飛向山城的大街小巷,也開始飛向全川、全國。
“三五”火鍋邁著沉穩的步子,從山城走向了全川,走向了全國。除大陸30多個省市外,在台灣、香港,而今也有了“三五”火鍋底料的代理商。在蒲世全的領導下,“三五”從單純的火鍋底料生產擴展到花色、品種、口味多樣的作料廠。現有員工500多人,引進高科技管理人才,其中經過專業培訓的高級調料師20多人,各類高、中層管理人員50多人,淨資產5000萬元左右,擁有平均日產百噸以上,年產20000余噸的生產能力。產品不但暢銷全國,還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
蒲世全說, 重慶火鍋產業的發展形勢看好,它不再是簡單的一盤小菜,而是一個大產業,一個在重慶最有發展潛力的大產業,如果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一定能夠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結構中最強大的支柱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