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根莖垂宣向下或常作不規則之字形彎曲,節間很短,節上對生膜質鱗片,有片狀剝落,頂端常多頭。莖數條,大都自根莖頂部發出。基部為鱗片所復蓋,常彎曲而後一上升。老時木質化,密被細短毛,或有時毛稍長,但不為棉毛。葉無柄,對生,或在莖上部近於互生,被短柔毛,先端有一小凸尖,位於莖基者長圖狀披針形,通常長12毫米,寬3-4毫米,向上逐漸增長,成線狀
披針形,長23-25毫米,寬3-4毫米。偶有長達42毫米,寬6毫米者。花少數,腋生於葉腋中,每莖1-4枚,具長3-10毫米的彎曲或伸直的短梗;小苞片2枚,草質,長8-15毫米,全緣或有1-2枚小齒,通常與萼管基部之間有一段長0.5-2毫米的節間。有時則緊貼於萼管基部;萼長15-30毫米,被柔毛,管內的毛較短,萼齒5枚有時6枚,基部狹三角形。向上漸細成線形,約略等長,其長等於管的2-3倍,各齒之間具1-2枚偶有3枚長短不等的線狀小齒,有時甚小或缺失;花冠黃色,長25-35毫米,外面被短細毛,二唇形,上唇略作盔狀,裂片向前而外側反卷,內面口蓋上有長柔毛,下唇三裂,開展,裂片近於相等,倒卵形;雄蕊4枚,二強,花絲著生於管的近基處,位於前方的長19-23毫米,後方的長15-17毫米,著生處有一粗短凸起,其上及花絲基部均被柔毛,花絲上部通常無毛,或被微毛,花葯外露,背著,通常頂部無毛或偶有少量長柔毛,倒卵形,藥室上部聯合,下部分離,端有刺尖,長3-3.6毫米,寬1毫米,縱裂;子房長圓形;花柱細長,與上唇近於等長。先端彎向前方。蒴果革質,長卵圓形,長10-11毫米,寬5毫米,厚2-3毫米,室背開裂;種子長卵形,扁平,有時略帶三稜形,長4-4.5毫米,寬2毫米,密布小網眼,周圍有一圈狹翅。花期4-8月。
產地生境
產內蒙古(九峰山),河北(小五台山),山西(蒲州、中陽、離由、太原、興縣),陝西(武功、蒲城、潼關、吳堡、綏德、黃龍山),甘肅(蘭州),青海(享堂、西寧)等省,乾山坡地帶。
藥用相關
【藥 名】:蒙古芯芭
【功 效】:祛風除濕、清熱利尿、涼血止血。
【主 治】:治風濕熱痹,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咳血、便血、風濕性關節炎、月經過多、外傷出血、腎炎水腫、黃水瘡等證。
【性味歸經】:肝、腎、膀胱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
【考 證】:始載於《內蒙古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