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8年,農民出身的葉根龍跳出浙江青田山區,隻身攜帶800元錢開始闖蕩京城,從做小買賣開始經營工業電器,頂烈日、抗嚴寒、吃乾糧、睡地下室,艱苦創業。“四年一轉折”,1992他轉做百貨行業,四年之後又開始辦書店,由於他勇於開拓,靈活經營,薄利多銷,積累資本,很快進入“滾雪球”式發展,於是2000年又創辦了超市、公司。現如今,年僅36歲的他已在北京浙江企業界赫赫有名,被推舉為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副會長。對他而言,誠信是生意場上的第一原則,不誠信就等於破壞了自己的無形資產。他不僅要求自身遵循誠信的做人做事準則,更重要的是他要帶好一批人,要有把自己的團隊做成一個誠實守信的團隊。葉根龍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我對別人誠信,員工也對我誠信,因而我在聘用大學生時會選擇講誠信的人,最擔心聘到‘以次充好’的‘贗品’,專業欄里,填寫了外語、計算機、韓語等多個專業,其實哪一個都不行。企業聘用大學生,從某種角度講是對人才的信任和期望。而當他們成為企業的一員,就應對該企業的正常運轉擔負自己的崗位責任。對他人負責,企業才會聘用。”葉根龍堅信“誠信合作、共同發展”的理念,金紅都的所有員工行事也都遵循這一理念和原則,每一個項目的進行都在流程中進行,承諾什麼就實現什麼,不存在虛假的成分在裡邊。誠信不是一句話,誠信是一種身體力行的企業行為,企業誠信關鍵在於做事情的原則,特別是在發生問題以後,是利益優先還是承諾優先,葉根龍回答當然是“守信”。
伴隨“誠信”的是人才對企業的忠誠。在葉根龍看來,“忠誠”並不是跟領導搞好關係,也不是惟命是從,而是“你是不是真心地在為企業著想”,這個“著想”不僅是體現在要給企業出多么好的主意,為企業做多么大的業績,也可以體現在每一件小事當中。從每一件小事中即可看出一個人是否自私和輕率,是否不專志和不敬業,這樣的人社會形象自然會因此而大打折扣。葉根龍強調一個人對他所從事行業的理解、詮釋以及他對自己職業的認識非常重要。他是把眼下的職業作為過渡,還是把其作為事業來追求,我們很容易通過面試看出。我們尋找的是那些渴望成就事業,對工作充滿激情的人才,而一旦選擇,我們將“用人不疑,惟才所宜”,給予員工充分的信任。
重在實踐的用人方略是葉根龍檢驗人才的標準,他說:“用人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紙上談兵的多的是,可實際運作能力好的實在有限得很。一些大學生專業知識、書本知識方面是不錯的,而商務知識和市場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具體到辦事能力,有的人可能只知道問題是什麼,至於問題的背景、怎樣解決問題、流程如何卻一概不知。還有的人只能看到問題的某些方面,而看不到問題的另一些方面,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對於企業來講,更需要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一次,他曾興沖沖招來一名名牌大學畢業的MBA,本打算讓他從基層做起,最終將他培養成高級管理人才。但令他失望的是,這位MBA認定自己是當副總的料,只能管人,不能管事。由於總是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不能將自己作為團隊中的一員,也就談不上集中團隊智慧有效解決問題。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缺乏管理經驗、不善於溝通協作是目前許多人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
葉根龍深有感觸地說,自己上千萬資產的實力,絕非一紙文憑的功力,而是多年一點一滴社會實踐經驗的積累。他認為,只有那些有實戰經驗的人,才會在企業中得到成長和歷練,大學生需要在實戰中提煉技巧,沒有經驗的積累,將距成功的目標遠之又遠。因此,他選擇人才時側重於人才的個性、能力、潛能及經歷,那些有遠見、有激情、責任感強、擅人際溝通、能獨立判斷、耐挫折逆境的人才,是他竭力挖掘的對象,也是金紅都最終的中高層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