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覺

落日的幻覺

落日的幻覺是由黃天祥寫的一篇說明文。它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秘色彩,接著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激發人們觀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啟發人們要用科學的精神對待周圍的一切。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黃天祥黃天祥
作者:黃天祥
性別:男
職位:
①京報集團高級記者、專職閱評員
②中國科普記協會長全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會長
③北京市科技記者編輯協會理事長
④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審讀組成員,曾擔任人大代表。
⑤長期擔任《北京早報》科普專版負責人及《北京晚報》科教部主任,見證了中國媒體科普宣傳和科技報導在改革開放後發展變革的全部過程。
主要作品:
《落日的幻覺》已被收入人教版初二上冊第4單元第20課。
《落日的幻覺》(選自《科學與生活》1982年第六期。略有改動)

原文

落日的幻覺落日的幻覺
落日的幻覺
黃天祥
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而對日落,卻很少有人去流連觀賞、吟詠描繪。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種感情的影響,“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其實,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樣壯觀、綺麗,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機會觀日落,它會使你神往:太陽靜靜地躺在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若天空有雲,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還會出現迷人的紫光,隨著太陽的墜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線時才消失。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日落確實很美,色彩絢麗,變化多端。可是觀賞者不會想到吧,這些奇異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覺,夕陽本身沒有任何變化。
天文學家早就發現,地球大氣會使光線散射。1871年,英國科學家瑞利證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長波光要強得多,所以,陽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氣層中微小塵埃和空氣分子散射要比長波光——紅色光強10倍以上(這首先可以解釋為什麼天空總是蔚藍色的)。由於日落日出的時候,陽光所穿透的大氣層增厚,而黃、紅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時太陽看起來深黃、殷紅。一般地講,黃昏時空氣中的煙塵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顏色又不同於旭日。
由於地球表面和大氣層都是彎曲的,接近地平線的太陽的光線穿過大氣層時,其距離遠大於高層,所以進入底層的光線迅速衰減,再加上太陽沉入地平線後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現出天空中藍灰色的暗弧;而高層大氣密度小,光散射弱,就產生了暗弧上的亮弧。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隨著太陽的下落而升向天頂,隨著黑暗的降臨而消失。至於美麗的紫光,是因為人眼的疊合效應,使通過大氣塵埃的紅色光與高層大氣中較純空氣的藍色散射光疊合而產生的。
太陽變扁的幻覺,不只出現在日落,太陽跳出地平線時也是如此。這是由於光通過空氣時,速度每秒減慢87千米,因而光線折射也隨之發生變化,所以,當落日下緣接觸地平線時,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寬度之比為26.5∶32,觀賞者眼睛裡的太陽自然就是扁的。
最令人迷惑的幻覺,是日落時的太陽看上去要比高掛天空時大兩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個巨大的玉盤遠掛天邊。但實際上,在大氣層外天文學家用各種儀器,包括用照相機拍照,已經證明黃昏的太陽與中午的太陽大小是一樣的。

有關資料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速讀課文,把握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2、研讀課文主體,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欣賞重點語段,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難點

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學設計

學生自讀自學為主,教師適當點撥,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

唐代詩人王維有詩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這樣嗎?(多媒體展示)——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會是扁的?難道古人觀察錯了?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落日的幻覺》,走進美麗夢幻的夕陽。

字詞理解

幻覺(huànjué):是指在沒有客觀刺激作用於相應感官的條件下,而感覺到的一種真實的、生動的知覺。
吟詠(yínyǒng):歌唱;有節奏地誦讀;指詩詞等韻文。
綺麗(qǐlì):鮮艷美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絢麗(xuànlì):燦爛美麗
殷紅(yānhóng):深紅,紅中帶黑。
變化多端(biànhuàduōduān):端,頭緒。形容變化極多。也指變化很大。
日薄西山(rìbóxīshān):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亦作“西山日迫”。薄:逼近
氣息奄奄(qìxīyǎnyǎn):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xīyángwúxiànhǎo,zhǐshìjìnhuánghūn):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餘暉,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就會被那夜幕所籠罩。出自《登樂遊原》[唐]李商隱

多音字

降:(jiàng)降臨(xiáng)投降
殷:(yīn)殷勤(yān)殷紅
薄:(báo)薄餅(bó)薄禮(bò)薄荷
初讀課文,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靜聽,然後請大家談談聽到哪些內容。
2、學生小聲自讀課文,提煉有關幻覺及成因的重點信息語句
3、學生獨立完成課後表格填寫。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說明原因,而各種儀器觀測證明太陽並沒有真的變大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本文的結構
第一部分(1~3):對比人們對待日出與落日的感情態度,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引出下文。(1段對比人們對待日出與落日的感情態度,推測人們對待落日的心理;2段描寫日落時的種種景觀,3段明確指出日落時的種種景觀是幻覺現象,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4~7):闡述各種日落現象背後的科學道理(全文的重點)。
重點研讀,合作探究
(閱讀課文第2——5段內容,思考問題。)
1、第2段主要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這樣寫的好處是生動、形象,使文章趣味性、可讀性更強。
2、作者在第二段描寫了日落時的哪些景象?
第二段首先用一句話概括,告訴我們日落的景象同樣壯觀、美麗、神秘而迷人。為什麼這么說呢?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描寫。一是太陽好像變大了,而且顏色深黃、殷紅。二是它的外形,接近地平線時也像變成扁的了。三是有雲時會看見燦爛的晚霞,無雲時則會出現另一種美景: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秘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天空會出現迷人的紫光。
這些描寫,像日落時太陽變大、顏色深紅但沒有熱度、有時會出現晚霞等,我們不少人都有體會,而有些現象則不太容易觀察到,可適當引導學生要勤於觀察。
3、第3段在全文結構上屬於過渡句,在內容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4、第4段中“1871年……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舉例子、作比較增強文章的可信度,鮮明有效地說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長波光強。
5、第5段中的“這種奇妙的大氣光學現象”指的是什麼?
“由於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第5段開頭部分)
6、這四段內容在解釋落日的各種幻覺現象時主要遵循什麼順序的?
由現象到原理的邏輯順序。
7、分析說明文的語言:
(1)
原句: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改句: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說明,沒有強調意味。
(2)
原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改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嘆;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3)
原句:可惜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改句:但這種美麗的紫光並不多見。
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現出對美景的依戀,使文章富有情趣。

有關片段

巴金海上日出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時天還沒有大亮,周圍很靜,只聽見船里機器的聲音。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裡。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時太陽躲進雲里。陽光透過雲縫直射到水面上。很難分辨出哪裡是水,哪裡是天,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有時候天邊有黑雲,雲還很厚。太陽升起來了,人看不見它。它的光芒給黑雲鑲了一道光亮的金邊。後來,太陽慢慢透出重圍,出現在天空,把一片片雲染成了紫色或者紅色。這時候,不僅是太陽、雲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我卻看到了一次最雄偉、最瑰麗的日出景象……突然間從墨藍色雲霞里矗起一道細細的拋物線,這線紅得透亮,閃著金光,如同沸騰的溶液一下拋濺上去,然後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沖。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光明的白晝由夜空中迸射出來的一剎那。然後在幾條藍色雲霞的隙縫裡閃出幾個更紅更亮的小片。開始我很驚奇,不知這是什麼?再一看,幾個小片衝破雲霞,密接起來,溶合起來,飛躍而出,原來是太陽出來了。它晶亮耀眼,火一般鮮紅,火一般強烈,不知不覺,所有暗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見飛機的翅膀紅了,機艙座里每一個酣睡者的面孔紅了。
劉白羽《日出》
我們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約半個鐘頭,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一角,輝映著朝霞,賽似剛從高爐里傾瀉出來的鋼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張開眼睛直視。過了一會兒,紅日冉冉上升,光照雲海,五彩紛披,燦若錦繡。那時恰好有一股勁的山風吹來,雲煙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雲海中時隱時現,瞬息萬變,猶如織錦上面的裝飾圖案,每幅都換一個樣式。這樣的景色霞光,我們就是在彩色圖片和彩色電影中也很難看得到的。
黃秋耘《黃山秋行》
等著,等著,天色由黎明的魚肚白色,逐漸成淡藍色。大家全神貫注的凝視對面的山峰,中央山脈的頂峰亮了,接著一片霞光四射,只一眨眼,如輪的旭日躍升而出。先是一角、半圓、全圓,剎時萬道金光投向大地,山林亮了,幽谷亮了,溪水也亮了,四野青翠欲滴,陽光普照大地,又是嶄新的一天!
鮑曉暉《阿里山今昔

長河落日扁

長河落日扁
李海滄
我很喜歡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使至塞上》這首詩,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讀來自然、貼切,全無筆墨雕鑿痕跡。但是,從來也沒有從科學的角度加以推敲過。
前幾年,偶然東臨大海,隔著面紗似的薄霧觀看躍然而出的紅日。咦!剛升起的太陽竟是略有一點扁的。這使我想起了王維的詩,既然初升的太陽是扁的,落日怕也不會是圓的吧!碰巧,在一本書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據觀察是橢圓形的,短軸約比長軸短1/5。後來,眼見又得到證實。
落日為什麼是扁的呢?這是光的折射現象在搗鬼。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把筷子插入一隻盛水的杯子裡,看起來筷子是折成兩段的,這就是光的折射現象。光在密度大的物質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質中跑得快。水的密度比空氣大,於是,光在水和空氣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變,造成光線曲折。
那么在空氣中光線會不會曲折呢?也會。原來空氣的密度也不是均勻的。由於地心引力的關係,地球表面大氣密度大,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密度越小。這種密度的差別並不大,通常覺察不到光線由此產生的曲折。但是,太陽落山時,陽光斜著通過大氣,距離很遠,產生的折射已經可以使人明顯地感覺到。這種折射越貼近地面越強。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線曲折得不一樣,看起來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為溫度變化造成局部空氣密度變化,也會使光線曲折。這樣,人們有時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遠處景色,這就是所謂海市蜃樓。夏日炎炎之時,海水溫度低於空氣溫度,貼近海面空氣密度大。因此,處於地平線下的景物發出的光線成拱形傳播,向下折到我們眼中,看起來景物懸在空中,像是仙山瓊閣。我國渤海中的蓬萊仙境就是這樣形成的。沙漠裡的情況則相反,沙石吸熱,溫度比大氣高,甚至放進一枚雞蛋也能煮熟。這樣,沙石附近空氣密度特別低,使遠處樹木發出的光線彎曲,自下而上折入我們眼睛,並且形成倒影。這使在荒漠上備受乾渴之苦的駝隊覺得臨近大湖、遇到綠洲了。然而終於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千百年來的這些海市蜃樓,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妙的想像!
光的折射現象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倒是實實在在的。三四百年來,利用這種現象設計製造的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等光學儀器,使人們見到了秋毫之微末、天體之宏大,大大擴展了我們的眼界,為發展人類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看來,天天見到的落日之中還有一些科學道理呢!當然,我們不想以此來奚落王維;改他的佳作也大可不必,詩終究是詩。我們只想用此說明:司空見慣、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學道理。
(選自1980年1月11日《上海科技報》)

詩詞名句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開篇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杯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王維
(腳踏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斜暉脈脈水悠悠。溫庭筠《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苹洲。)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王勃
2、學科整合學習:語文物理一家親
我國的語言文字豐富多彩,有許多語句蘊含了物理知識。請在表格中填寫所列語句涉及的物理知識,或者根據提供的物理知識填寫出相應的詞語。選擇一個現象運用有關物理知識進行說明,把自己的解釋說明用比較詳細、清楚、準確的語言寫出來。
序號語句物理知識
示例海市蜃樓光的折射
1鏡花水月)光的反射
2(立竿見影)光的直線傳播
3對影成三人(光的直線傳播與反射)
4猴子撈月(光的反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