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文學名:萵苣穿孔病別稱:環斑病、炭疽病
病原中文名:萵苣盤二胞菌
病原拉丁學名:MarssoninapanattonianaMagn.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為害部位:老葉片
為害症狀
主要為害老葉片,先在外層葉片的基部產生褐色較密集小點,多達百餘個,擴展後形成圓形至橢圓形或不大規則形病斑,大小4~5毫米,有的融合成大斑,病斑中央淺灰褐色,四周深褐色,稍凸起,葉背病斑邊緣較寬,向四周呈彌散性浸蝕,後期葉斑經常發生環裂或脫落穿孔,有的為害葉脈和葉柄,病斑褐色梭形,略凹陷,後期病斑縱裂;發病早的外葉先枯死,後向內層葉片擴展,嚴重的整株葉片染病,致全株乾枯而亡,病斑邊緣產生粉紅色的病原菌子實體。病原形態特徵
Marssoninapanattoniana(Berl.)Magn.稱萵苣盤二胞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暗褐色至黑色,埋生在萵苣表皮角質層下,呈點狀略突起,四周與菌絲層連線,分生孢子梗無色分枝,圓柱形或倒鑽形,單生,呈柵狀排列,大小12.5~17.5×2.5~3微米;分生孢子無色,長卵形或近梭形,向一方稍彎曲,兩端較尖,具1橫隔膜,均分不一,一個細胞大另一個小,基細胞短且瘦,偶生3細胞者,分隔處縊縮,有的含有豐富的內含物,此菌分生孢子豐富。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葉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產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及水滴飛濺傳播,侵入新的葉片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夏季高溫多雨易發病,早春受凍及陰雨多、氣溫低的年份發病重。新疆5~6月發生。在露地栽培時易發病,有時偶然發生。防治方法
基本方法(1)收穫後及時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以減少初侵染源。
(2)實行3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