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憤詞投魏郎中》

《萬憤詞投魏郎中》是由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詩,寫出了作者的留戀顛沛之苦。

作者

李白

詩詞正文

海水渤潏,人罹鯨鯢。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於燕齊。
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於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棲棲。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
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兄九江兮弟三峽,
悲羽化之難齊。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樹榛拔桂,
囚鸞寵雞。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將安棲。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子胥鴟夷,
彭越醢醯。自古豪烈,胡為此繄。蒼蒼之天,高乎視低。
如其聽卑,脫我牢狴。儻辨美玉,君收白珪。


注釋

(1)木華《海賦》:“天綱浡潏。”李善註:“浡潏,沸涌貌。”《桓子新論》曰:“夏禹之時,洪水浡潏。”

(2)鯨鯢,以喻不靖之人,此以指祿山作亂也。

(3)李善《文選注》:“蓊,聚也。”

(4)《尚書·堯典》:“浩浩滔天。”祿山自范陽起逆,遂據燕地,燕與齊接壤,故兼言之曰“始滔天於燕、齊”也。

(5)《淮南子注》:言日乘車駕以六龍,以喻明皇幸蜀也。蜀在秦之西,故曰秦西。

(6)《國語》:“能平九土。”韋昭曰:“九土,九州之土也。”《淮南子》:“何謂九州?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並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濟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伸土。”左思《蜀都賦》:“九土墾分,萬國錯峙。”

(7)《左傳》: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伶人也。”使與之琴,操南音。公語範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

(8)蕭士贇曰:高堂,喻朝廷也。世之稱父母多曰高堂,太白詩中絕無思親之句,疑其遷化久矣。《漢書·賈誼傳》曰: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常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蕭氏以高堂為喻朝廷,其說近是。

(9)《梁書》:抱痛圜門,含憤獄戶。

(10)劉公幹詩:“沉迷簿領書,回回自昏亂。”

(11)《文獻通考》:九江,在江州之西北。《四川通志》:巫峽,在巫山縣東三十里,與西陵峽、歸峽並稱三峽。上自夔州,下至歸州、夷陵州,凡七百里中皆三峽之地。

(12)羽化,如仙人之化生羽翼,蓋謂弟兄天各一方,欲如飛仙之輕舉遠逝而相聚會,不能得也。

(13)《唐書·地理志》:沂州沂水縣北有穆陵關。《山東通志》:穆陵關,在沂水縣北一百二十里,古齊關也。《一統志》:穆陵關,在青州大峴山上。《左傳》:齊桓公曰:“賜我先君履,南至於穆陵。”即此。又《元和郡縣誌》:穆陵關,在黃州麻城縣西八十八里。在穆陵山上。是穆陵關有二處,而太白所稱者,則齊地之穆陵關也。蓋是時伯禽尚在東魯未歸耳。

(14)豫章,郡名,唐時屬江南西道,又謂之洪州,在潯陽郡之南。疑太白臥廬山時,家室寓此,《流夜郎寄內》詩曰“南來不得豫章書”,可見。

(15)《後漢書》:公卿所舉,率黨其私,所謂“放鴟鴞而囚鸞鳳”。

(16)《莊子》:堯治天下,伯成子高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禹往見之,則耕在野。禹趨就下風,立而問焉,曰:“昔堯治天下,吾子立為諸侯,堯授舜,舜授予、吾子辭為諸侯而耕,敢問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日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夫子闔行耶?無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顧。

(17)《說苑》:吳王賜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子胥乃自刺殺。吳王取子胥屍,盛以鴟夷,浮之江中。《漢書》:“比干剖心,子胥鴟夷。”應劭曰:“吳王取馬革為鴟夷,盛子胥而沉之江。鴟夷,榼形。”顏師古曰:“鴟夷,即令之盛酒鴟夷幐。”高誘《呂覽注》:“革囊之大者為鴟夷。”《史記索隱》:“韋昭云:以皮作鴟鳥形,名曰鴟夷。鴟夷,皮榼也。服虔云:用馬革作囊以裹屍,投之於江。”

(18)《史記》: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

(19)《廣韻》:“繄,辭也。”《韻會》:“繄,語助也。”

(20)《莊子》:“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呂氏春秋》:“天之處高而聽卑。”

(21)《初學記》:狴牢者,亦獄別名。《家語》:孔子為魯司寇,有父子訟者,夫子同狴執之。王肅註:狴,獄牢也。

(22)《詩經·小雅》:“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