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萬國津梁鍾”是琉球王國1458年鑄造的。原本懸掛在琉球王國首里城(Shurijo)正殿
門前,今天保存在日本沖繩“縣立博物館”中。“萬國津梁鍾”上面鑄有如下的幾行漢字:“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異產至寶充滿十方剎”。
名稱的由來
“政通人和”是每一個國家追求的目標,但有時候擁有一個絕佳的地理位置,卻是人和的先決條件。琉球正是因為具備了永久的地緣優勢,才能一直保持著與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各國的貿易往來,從而確立了自己的文化地位。
“萬國津梁”的意思是一萬個國家的橋樑,也就是世界的橋樑,這座橋樑指的就是這口古鐘的主人琉球王國。過去的琉球王國散布在中國台灣東北和日本九州島西南之間的琉球群島上,琉球群島地處東亞的海上交通要道,北連日本列島,隔海相望於中國,距中國香港1340公里,距中國大陸710公里,距中國台北660公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萬國津梁”名副其實。
琉球群島由北、中、南三大島嶼群共一百多個島嶼組成。北部島群包括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又稱薩南諸島;中部是大琉球群島(即沖繩群島);南部是宮古群島和先島諸島,面積共4600 多平方公里。在先島群島之北的海中,還有由釣魚島、北小島、南小島、黃尾嶼、赤尾嶼等構成的中國領土釣魚島列嶼。
而琉球國包括琉球群島中的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和奄美諸島,總面積為3500平方公里,它的西側是中國東海,東側是太平洋。最大的島嶼是沖繩諸島中的沖繩島(即大琉球島),面積1210平方公里;其次是奄美大島,面積730平方公里。琉球群島最南端的與那國島,距中國台灣僅110公里,距釣魚島僅170公里。沖繩距東京970英里,距中國台北410英里,距中國內地沿岸440英里,距中國香港830英里,距馬尼拉900英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戰略價值十分重要。
傾覆
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一成立,天皇在詔書中就宣稱“日本乃萬國之本”,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於四方”。內閣總理大臣大久保利通在給天皇的奏摺中鼓吹“揚皇威于海外而抗衡於萬國”,弱小的琉球立刻成為野心勃勃的日本軍閥的第一個目標。早在明治維新前的1855年,明治政府許多重臣們的導師,日本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陰就已經揚言“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可開拓蝦夷(今北海道),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
1874年,日本抓住1871年54名琉球漁民漂到台灣被當地高山族殺害的事件大做文章,“(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的弟弟西鄉從道帶領3000日軍遠征台灣,雖然最後侵略台灣的目的沒有得逞,但是腐朽軟弱的清廷為了息事寧人,讓日本儘早從台灣撤軍,居然在1874年10月的《北京專條》(又稱《台事專條》)中向日本賠償了50萬兩銀子,並聲明“台灣生番曾將日本國屬民等妄為殺害”,無形中使得日本吞併琉球有了口實。當時的西方輿論就認為“這次事件向全世界宣布,這裡是一個願意償付而不願戰鬥的富饒帝國,它實際上決定了中國的命運。”
果不其然,來北京和中國政府交涉的大久保利通回國以後向日本政府表示“今者中國承認我征番為義舉,並撫恤難民,似足以表明琉球屬於我國版圖之實效”,於是日本政府第二年就派內務大丞松田道之到琉球,強令琉球國王斷絕了和清朝的“宗藩關係”,停止了二年一次的對華朝貢並改用日本的“明治”年號。而到了1879年3月8日,日本政府悍然宣布了“琉球處分”,改琉球為沖繩縣,任命鍋島直彬為沖繩縣令。4月初內務大丞松田道之率領日軍熊本鎮台“沖繩分遣隊”官兵300餘人、以及警官160餘人進入琉球首里城,用武力拘禁了末代琉球王尚泰,並將其強行移居到東京。琉球就這樣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