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合竹篙薯

萬合竹篙薯

竹篙薯系明代弘治年間,採用本縣山區野生山藥,在江西省泰和縣贛江兩岸的沖積平原上,經過500多年選育、培植而成。全國僅江西泰和栽種,在泰和縣數萬合鎮種植面積最大,達5000多畝。因竹篙薯生長一般深入土層100多厘米。每根長約100厘米,重400克左右,形如竹篙,故稱竹篙薯。

簡介

南方人參--萬合竹篙薯

來自井岡山腳下的無公害蔬菜---萬合竹篙薯,是泰和縣特產,全國僅泰和縣獨銷。竹篙薯性平、味甘。有益脾健胃、滋肺補腎、滋陰壯陽、治油膩、助消化及美容之功效,常食用能化積、消渴治療脾虛泄瀉、遺精、帶下等症。老人、婦女、兒童尤為喜愛。泰和縣中,又以萬合鎮的竹篙薯最著,因為是竹篙薯的原產地。目前,萬合鎮已經 建成5000畝竹篙薯基地。

竹篙薯在泰和已有500多年的種植史,系採用本縣野生山藥經選育、培植而成。竹篙薯適宜在泰和縣贛江兩岸的沖積平原上,因竹篙薯生長一般深入土層100多厘米,每根長約100厘米,重400克左右,因形如竹篙,故稱竹篙薯。

泰和為做大做強竹篙薯這一傳統產業,與江西農大合作,利用平衡施肥法,採取打膨大素,提高質量和產量。去年全縣種植了1萬多畝,畝平產值8490元,最高畝平產值13120元,平均畝純收入6820元,投入產出比為1:4.8。竹篙薯漸成泰和富甲一方的特色產業。

為使竹篙薯走向市場,泰和成立了多家竹篙薯流通公司,打品牌效應,註冊了“印霞江”商標,實行統一包裝和銷售。

2005年元月,泰和竹篙薯被農業部批准為無公害農產標識,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覆為國家標準化示範區。

2017年8月,泰和縣“泰和竹蒿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准註冊,這是泰和縣繼“泰和烏雞”“泰和醬菜”之後,又一“國字頭”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栽種

選擇土質肥沃、疏鬆的沖積沙壤栽培,平均畝產可達7200公斤。地面藤葉纏繞在縱插的小竹桿上生長,全年生育期240天,挖起後的保質期為2個月。成熟後不挖的應市期為8個月。其上市時間:每年10月至次年2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