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薩馬·利馬,J.

古巴詩人、小說家。年輕時曾參加過反對馬查多獨裁統治的學生運動。1941至1949年期間擔任古巴社會保護最高理事會理事,後任教育部文化局長。1962年成為古巴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兼顧問、古巴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

萊薩馬·利馬,J.

正文

古巴詩人、小說家。年輕時曾參加過反對馬查多獨裁統治的學生運動。1941至1949年期間擔任古巴社會保護最高理事會理事,後任教育部文化局長。1962年成為古巴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兼顧問、古巴文學藝術聯合會副主席。他曾創辦並主編幾種文學刊物,其中最重要的是《源頭》,在詩歌發展方向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1937年發表第一首詩《納爾西索之死》,開始運用形象描寫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在詩集《害人的流言》(1941)中,他認為詩歌的真正形象是人類不可企及的超然的東西,這種理論對青年詩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來又連續發表了詩集《悄悄的歷險》和《一成不變》(1949)。詩集《施主》則綜合了他在詩歌表現形式方面進行的探索,創造出一種巴羅克式的帶有象徵意味的晦澀的哲理語言。他還著有詩論集《時鐘集》(1953)、《美洲的表達方式》(1957)、《寫在哈瓦那的論文》(1958)等,對詩歌的傳統作了重新估價,主張把形象作為“世界詩歌創作方法”的基礎,提出歷史並不是時間表,只是“虛構的紀元”的交替,認為假想的、通過藝術手法編排的年代,要“凌駕於真實的年代之上”。1966年發表小說《天堂》,對這種理論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和實際的運用,引起評論界的廣泛重視。小說以家庭紀事的形式反映了哈瓦那資產階級社會。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