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市迷胡劇團

劇團成立於1952年1月,原名華陰“新中社劇團”,1958年經陝西省文化廳批准更名為“華陰縣迷胡劇團”,1992年縣改市後更名為“華陰市迷胡劇團”。 劇團行當齊全,目前有演員32人,演奏員15人,舞台美術人員4人。 近年來劇團新排節目大本戲8個,折子戲30餘個,充實了演出內容,擴大了演出市場,並在近年的演出中取得了優秀成績,獲得了大小獎勵36個,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鼓勵。

劇團成立於1952年1月,原名華陰“新中社劇團”,1958年經陝西省文化廳批准更名為“華陰縣迷胡劇團”,1992年縣改市後更名為“華陰市迷胡劇團”。劇團隸屬於華陰市文體事業局管理,劇團處在華陰市最繁華的華陰市太華路中段,現有演職員工51人,其中三級演員、演奏員15人,舞美技師1人,四級演員、演奏員6人,高級工1人。劇團行當齊全,目前有演員32人,演奏員15人,舞台美術人員4人。
華陰劇團主要演唱華陰迷胡,同時兼奏秦腔。迷胡是陝西地方戲第二大劇種,華陰是其最早和最有影響的偉承地域。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華陰迷胡”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華陰迷胡劇團作為申報單位和該項的保護主體單位,對保護弘揚華陰迷胡起到了示範和帶頭作用。
劇團多年來演出的劇目有:李亞仙(創作)、臨江驛、徐九經升官記、杜十娘、假女婿乘龍、卷席筒、張古董借妻、紅樓夜審、福壽圖、迎春堡(創作)、葫蘆壩(創作)、紅心朝陽、兩顆玲、糧食、磐石灣等華陰迷胡劇目及秦腔戲:劈山救母、周仁回府、國法人性、飛天奇案、三滴血、鄭小姣、臥薪嘗膽、金沙灘、下河東等一百餘部,演出市場較大,走遍了陝西廣大地區及山西省、河南省周邊縣市,所到之處受到了廣大戲迷的熱列歡迎和高度讚揚。每年演出在280場以上。劇團曾多次參加省文藝調演均獲大獎。“李亞仙”一劇中的“乞討”、“哭祠”被中央文化部1980年做為資料錄像保存。“李亞仙”、“張連賣布”等多部迷胡劇製成光碟上市發行,深受廣大戲迷歡迎,歷年來共榮獲演出一等獎6個,優秀演出獎6個,優秀演員獎26個,音樂設計獎6個,音樂伴舞獎3個,舞台美術獎3個。
近年來,在上級政府的關懷支持下,劇團始終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採取靈活多變的演出形式,採用小場和大場互補的演出辦法,除每年完成公益性演出30餘場外,每年下鄉演出200餘場,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劇團應盡的義務。近年來劇團新排節目大本戲8個,折子戲30餘個,充實了演出內容,擴大了演出市場,並在近年的演出中取得了優秀成績,獲得了大小獎勵36個,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鼓勵。
目前演出的劇目有:李亞仙,福壽圖,痴男怨女,人間真性(創作),清風亭,慈母恨,雙官告,村官,寡婦,王堂春,閆家灘,周仁回府等大本戲及折子戲聘保姆,慈母心,性投充和,張連賣布,五更多,小姑賢等三十餘部。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活躍了當地的民眾文化生活,也為劇團的健康發展尋求了一條可行之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