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華漂,是在中國生活或工作的外國人的戲謔性說法。一個神秘的東方國度——這是很多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除了文化差異外,長期以來的閉國政策是導致這種印象的重要原因。中國開放政策伊始,外國人就開始陸續走進這個東方國家。技術人員、學生、商人、旅行者,他們遊歷中國的土地,在他們的注視下,這個國家也愈加開放和自信。
歷史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以獨立自主的自信心,將“外國人”這個自鴉片戰爭以來就給中國人帶來噩夢的群體,拒之門外
1951年1月,100家左右和外國有聯繫的文化、福利和宗教組織受到調查,其官員和成員被編出名錄,其活動受到監督。”能走的,都走了。少數人堅持留在中國。他們多數在1949年前便已來到中國,帶著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把自己認同為“中國人”,從此生活在這個國度。
20世紀70年代前,3萬多名幫助中國建設156個工業項目的前蘇聯專家,得到中國人的尊敬和禮遇。不過,這扇有限開放的溝通之門,也在1961年中蘇關係破裂後關閉。
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來中國的外國人,絕大部分是來華投資的外商和我們請來幫助中國建設的專家,一般人要來中國仍然十分困難。
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外國人在北京的活動範圍僅限於“40里圈”內。“40里圈”就是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方圓40華里的範圍,其他地方,外國人不得進入。此時,已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開放的步伐緊緊催促著中國內在體制的變遷。
1985年,中國第一部對外國人入境進行規範的政府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頒布,中國244個地區正式對外國人開放。曾經耀眼地佇立在北京主要路段的“未經允許,外國人不得穿越”的中英文標牌,也在北京市區範圍內被摘除,只在遠郊區縣保留了100多塊警示牌。
20世紀80年代末,年均來中國旅遊的遊客已經達到1.3萬,他們的行程,由專門接待外國遊客的國際旅行社安排。
1995年,北京在郊區的100多塊“限外牌”也被摘除,北京基本對外國人全部開放,他們可以騎著腳踏車或開車到郊區遊玩。
2003年北京取消了外國人定點住宿的限制,外國人在北京可以自由選擇住宿地點,甚至可以住在居民家裡。
2004年國務院頒布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標誌著中國“綠卡”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中國對外國人開放的縣市已經增加到2650個,全國只有不到8%的地區未對外開放。
2006年入出境外國人已經達到了4424萬人次,較2001年的2239萬人次增長了97.6%。中國每年僅邀請來華的海外專家就超過44萬人次,在華就業的外國人超過6萬人,外國人每周在華投資額就達10億美元。
現狀
如今(截止2014年)在北京,一些外國人集中居住的小區,已成為北京新的特色文化。在韓國人聚居的望京新城,一位物業公司管理人員統計了他管理的19棟樓的出租情況:50%的房子用於出租,韓國人約占租戶的60%。在這個小區里,商店和飯館的招牌都有中韓兩種語言,“招店員一名,要求通韓語”的招聘啟事貼在一家商店的門口。選擇的自由,讓更多的外國人在中國生活得自在、舒服代表人物
諾爾曼·白求恩(NormanBethune)(1890~1939),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共產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
大山,著名雙語節目主持人。1988年,到北京大學留學。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國際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