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信息學院

華東師範大學信息學院

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師範大學,創建於1951年,簡稱華東師大或華師大。1959 年學校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 16 所重點院校之一。1980 年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1986 年學校被國務院批准成為設立研究生院的 33 所高等院校之一。校園環境幽美,被譽為遠東最美校園。現在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列入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重點高校之一,同時也是國家“111計畫”和“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的重要成員,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並稱上海“四大名校”。

學院概況

華東師範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成立於2001年,現有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計算中心4個單位。

信息學院定位於研究型工科學院,建設目標是在信息科技領域確立科學研究與教學體系的主攻方向,集聚綜合優勢,形成有特色的科研創新及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基地,使研究生人數接近本科生,形成從基礎理論研究、軟硬體設計、套用系統到產品開發的研究鏈,建立包括新材料、功能器件、通信與信息、計算機軟體、晶片設計與複雜系統等交叉學科群網路,形成國內一流的朝氣蓬勃的創新團隊。

學院現有系統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1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本科專業和3個工程碩士點。

學院教學科研並重,人才隊伍建設成績顯著。學院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6名、終身教授4名和一批優秀青年人才;擁有教育部“極化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並與國內外著名公司組建了多個聯合實驗室。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200餘人,全日制學生1800餘人,其中研究生(碩、博士生)超過三分之一。學院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學院每年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成為信息科技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研究基地。

教學科研

信息學院定位於研究型工科學院。緊密結合國家與上海市的發展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在信息科技領域確立動態的科學研究與教學體系及主攻方向,加速向研究型學院的轉變過程。在三至五年內通過建立若干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積聚綜合優勢,形成有特色的科研創新及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基地,使研究生人數接近本科生;拓展獲取外部資源的渠道,加快引進學科學術帶頭人的步伐,促進教師隊伍結構的最佳化,從而形成從套用基礎研究、系統設計、軟體設計到產品開發的研究鏈,並最終建立包括新材料、功能器件、計算機軟體、晶片與系統的交叉學科群網路;通過體制結構的創新,建立激勵機制和公正、透明的評估體系,培育和提高廣大教師的創新能力,最終形成國內一流的朝氣蓬勃的創新團隊。

系所導航

計算機科學技術系

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創建於1979年,是國內較早成立的同類系科,在全國師範類院校中最早成立。我系的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該系本科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制為四年。目前在校的本科生近900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90餘人。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的畢業生分布在國內的省、部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國家機關、銀行證券及著名計算機技術公司從事開發、研究、技術支持等工作。畢業生中已有相當一部分人成為博士生導師、教授、高級工程師、公司總經理及政府部門的負責人,為國家信息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博士點是我國在這個專業中最早建立的博士點之一。博士點現有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博士點自成立以來,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和地方企業的項目。在多個領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碩士點成立於1986年,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他們承擔大量的本科、碩士生的教學工作,有多位教師獲“曾憲梓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和“上海市育才獎”光榮稱號。多年來該室教師在科學研究領域中做了大量工作,編寫並出版了一批優秀的教材和學術論著,還承接和完成了多項國內外科研項目,並多次獲獎,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重大科研成果。

計算機套用技術碩士點成立於1981年,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該碩士點下有系統結構、套用軟體、網路與通訊技術、多媒體與協同技術研究所等多個教學科研單位。多年來該點上的教師在本科教學和碩士生培養方面成績顯著。編寫並出版了一批優秀的教材和學術論著。有多名教師榮獲各類教學成果獎和“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等光榮稱號。在科研上承接了多項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項目,並多次獲獎。在國際合作項目和橫向項目以及研究開發的多項高科技產品,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計算機科學技術系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正在申請系統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學科博士點,計算機系統結構碩士點已獲批准。現正積極準備、努力工作、引進人才力爭繼續申請計算機套用技術博士點乃至申請計算機科學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

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積極面對碩士生、本科生招生規模擴大的形勢,努力改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學質量。在完善研究生管理的基礎上修訂了各學科的研究生培養方案,更加注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對ACM/IEEE的CC2001計算教程的研討,重新制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的教學計畫和各門課程的課程簡介以及教學大綱,在更新教學內容、開展雙語教學、多媒體教學和提高實踐和動手能力培養等方面做了重大的調整。

電子工程系

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需要,信息學院電子科學技術繫於1984年創建。該系目前設有一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三個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和三個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點。形成國內為數不多的兼具電路與系統、通信與信息系統、微電子學與無線電物理交叉綜合的電子科學技術與工程類辦學模式。

本系現有一名工程院院士、一名中科院院士(兼職)、一名紫江學者和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教授、副教授及講師組成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招有本科生840人、碩士研究生90人、博士研究生12人。

畢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極受用人單位青睞,許多人在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中創建了不俗業績,有的成為高校、研究院所的學科負責人或學術骨幹;有的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負責人或技術骨幹,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以多種方式為實現國家的振興和個人的抱負進行腳踏實地努力。

雖然2002年以來國內外IT行業對人才需求實行調整,但該系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有的仍以高於30萬元人民幣的年薪與世界500強企業簽約。培養的本科生除一部分繼續深造外,在社會上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和適應能力,保持良好聲譽,每年供不應求。

一批教師承擔著國家“863”、“97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和社會急需的科研課題等。每年都有一批成果通過鑑定,有的達到國內和國際先進水平。2002年一年到校科研項目計40餘項、經費達350餘萬元。發表SCI、EI、CSCD等檢索的科研論文數十篇。

最近院系向教育部申報了“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的建設計畫,“無線電物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參與了“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的申報計畫,並為進一步申報“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等二級學科博士點以致一級學科博士點的建設進行不懈的努力。

為適應近年來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規模持續增長的情況,我們確立教學以學生為本、培養以服務社會為導向的理念,充分依靠教師,特別注重基本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在學校和學院的支持、規劃下,進行了電子基礎實驗中心的建設、累計完成設備投資經費300餘萬元。同時還鼓勵教師加強社會聯繫,改善辦學條件,迄今已與Atmel、Motorola、Microchip、TI、ADI、Cypress等著名跨國公司進行了聯建實驗室、資助獎學金等多種方式的合作,強化了教改的力度,使我校相關係科的本科生在歷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其它賽事中表現突出,受到兄弟院校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2002年學校申報國家教育部的“通信工程”本科專業獲得批准,並於當年開始招生。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繫於2008年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在原電子科學技術系電子科學技術專業的基礎上著手創建。目前設有一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點。形成國內為數不多的兼具電子電路、通信與信息系統與無線電物理交叉綜合的通信類辦學模式。

通信工程系由1名中科院全職院士、4名中科院工程院兼職院士、5名教授、8名副教授組成教學科研隊伍,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00多名、碩士研究生80多名、博士研究生10多名。研究領域涉及信息處理、電路系統、通信、無線電物理等,先後承擔了國家“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科研任務,每年科研經費超過700萬。

通信工程系確立教學以學生為本、培養以服務社會為導向的理念,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學和培養,特別注重基本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在學校和學院的支持、規劃下,進行了電子信息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累計完成設備投資經費2000餘萬元。同時還積極引進社會資源,改善辦學條件,迄今已與Atmel、Altera、NI、Microchip、TI、Cypress、華為等著名跨國公司進行了建立聯合實驗室、聯合培養、競賽獎學金等多種方式的合作,改善了辦學條件,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我系本科生在歷屆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其它賽事中表現突出,受到兄弟院校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通信工程系擁有良好的實驗條件和設備,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在電子線路、數字邏輯電路、計算機軟硬體、單片機、微機接口電路、通信電路等實驗課程方面對學生進行系統和嚴格的訓練,開放實驗室和創新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動手實踐平台,為學生參加各類電子設計競賽提供指導,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通信工程系畢業生就業面廣,社會需求旺盛。歷屆畢業生的工作去向包括: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研究所、外資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大中院校等,就業率99%以上,待遇較高,社會反映良好。

計算中心

計算中心是我校於1984年在世界銀行貸款的支持下建立的。經過19年的發展演變,它的職能已從成立初期的單純地為學校的科研提供計算服務和教學提供實習環境。信息學院成立後,我們還努力將計算中心建設成為集計算機教育,軟體開發與信息技術研究於一身的三結合基地。

計算中心現建有4個研究室, 2箇中外合作研發中心,1個教學部,1個計算機教學實驗室。有一支年富力強而又富有實踐能力的產學研三結合的教學研發人員隊伍,其中包括3名教授(2名在編),8名副教授與高級工程師。

計算中心承擔著全校本專科生的“計算機套用基礎”等公總計算機必修課的教學。同時為各院系的本科生、研究生開設了“電子商務”,“資料庫技術”等10餘門公共信息技術選修課。兩年來,計算中心每年授課的學生達3000餘名,每年有150,000多人次在計算中心上機實習。

在學院的支持下,計算中心也開始獨立從事計算機套用技術方向的研究生培養工作。

目前,計算中心已形成5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它們是:信息系統及其套用;WEB套用技術;現代軟體開發技術;嵌入系統套用技術;多媒體與教育軟體技術等。

計算機套用軟體的研發是計算中心的一個強項,特別在面向日本的軟體開發方面,在國內的大學中有較大的影響。僅在信息學院成立後的2年內,計算中心完成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餘項橫向計算機軟體和套用系統的研發項目,有2項軟體技術提出了專利申請,年科技開發經費達幾百萬元人民幣。計算中心與日本的富士通,三菱,山葉,三谷產業,岡三證券,T&T等公司皆有合作進行計算機軟體的研究開發關係。展望未來,我們要努力將計算中心建設成我校計算機學科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基地、實驗基地和研發基地。

計算中心的科研開發成果曾經獲得過國家教委和上海市的科技進步獎。計算中心與多家著名海外公司有長期的軟體開發合作關係和人員互派計畫。

此外,計算中心在教材建設和普及教學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得到社會的好評。計算中心的教師主編或參與編寫了許多公總計算機教材的編寫。2002年內,有計算中心教師主編與參與出版的教材達19種。

計算中心在社會上也起著十分活躍的作用。計算中心是上海市高校學生計算機考試命題組組長成員,上海市計算機套用能力考核專家組成員,上海市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專家組成員,上海市高校計算中心建設研究會的理事長,全國高校信息化研究學會的常務理事,上海微型電腦套用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