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工學院

工學院成立於2010年,是華僑大學在泉州校區建立的工科學院,是學校為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最佳化學科布局成立的二級學院。工學院的成立秉承高起點、高標準、不斷創新的發展理念,“術業專攻、崇德尚信”為學院院訓。

綜合概述

華僑大學工學院 華僑大學工學院

工學院招收的專業為物聯網工程,信息工程(移動通信技術方向)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三個專業緊密結合了海峽西岸優勢產業移動通信技術、新興產業光伏和半導體照明工程以及正在興起的物聯網產業等,為這些產業培養急需的適用性專業人才。今後,學院還將根據經濟建設和產業結構對人才的需求,適度增加一些專業和擴大規模。

學院下設華僑大學物聯網技術套用研究所、華僑大學信息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學院共有高頻技術實驗室、通用機房、通信原理實驗室、光電實驗室一、光電實驗室二、數據通信實驗室、物聯網技術套用綜合實驗室、EDA實驗室、嵌入式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開放實驗室、大學物理實驗室、電子基礎實驗室等十三個實驗室。學院“雷克光微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為福建省大學生省級示範基地。學院已同鯉城區政府共建產學研合作平台,和企業共建華大光微研究院、華大澤仕通通信技術研究院、華大宏泰科技智慧安防研發中心。學院大樓按具有物聯網特色的“智慧工學院”來布局,與企業共同建設高端教學和科研實驗室,有力地推進學院三個專業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再上新的台階。

現任領導

院 長:鄭力新

副院長:莊銘傑

辦公室主任:楊應強

教學秘書:李葉紅

學 院 黨委

院黨委書記:鄭黎

學 院 團 委

院團委書記: 張景聰

主 席:王佳斌

副主席:楊應強

委 員:張景聰 洪嵐 李葉紅 陳麗梅 柳培忠

女工委: 洪嵐

專業培養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

專業簡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結合物理學、電子學、光學和半導體物理等多種學科的寬口徑專業,涉及光電子材料與器件、雷射技術、光纖技術、光電檢測與信息處理、半導體照明、顯示技術、光伏技術、光通信技術等方面,並不斷與其它學科結合產生新的學科和產業增長點,光電子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支柱,是我國正在大力發展並急需人才的重要專業技術領域。

培養目標和業務範圍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適應海外、港澳台地區社會發展需要和內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光電子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驗能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本專業學生除了學習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和政治理論公共基礎課外,還要重點學習光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相關的實驗技能和實踐能力。知識結構主要以光電子為主,光、電、信息技術與計算機套用相結合,具有光電子器件及系統的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基本能力。

學生畢業後可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生產設計、套用開發和專業技術管理工作。

畢業生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素質:

1.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並熟練掌握一門外語;

2.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

3.具有較強的本專業領域的實驗能力,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測試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

4.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課程

電路分析、電子技術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光學設計、物理光學與套用光學、光電檢測技術、雷射原理與技術、光纖技術和套用、半導體工藝等方面的課程。

學分要求:畢業最低學分: 境外生 155學分 內地生 160學分

信息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專業簡介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通信系統和通信網方面的基礎理論,組成原理和設計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現代通信系統和網路的設計、開發、調測和工程套用的基本能力。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海外、港澳台地區社會發展需要和內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是海西建設所需要的具備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套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範圍:

1、掌握通信領域內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微波通信、光通信、多媒體通信等技術;

3、掌握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分析與設計方法;

4、具有設計、開發、調測、套用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統和通信網建設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通信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發展動態;

7、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

主幹課程 

電路理論與套用的系列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信息理論與編碼技術、數位訊號處理、通信原理、微波工程基礎、移動通信等。

學分要求:畢業最低學分: 境外生 155學分 內地生 160學分其中

公共基礎課: 境外生 57學分 內地生 65學分

學科基礎課: 境外生 49.5學分 內地生 49.5學分

專業課: 境外生 13學分 內地生 13學分

選修課: 境外生 22學分 內地生 19學分

實踐教學環節: 境外生 13.5學分 內地生 13.5學分

物聯網工程(本科、學制四年)

(一)專業簡介

物聯網工程是一門跨越多學科的綜合性專業,其涵蓋了感測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嵌入式系統設計,網際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乃至雲計算。本專業注重各學科領域的融會貫通和套用以及系統設計維護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綜合實踐能力。是一門套用面廣,綜合性強,對實踐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

(二)培養目標和業務範圍

物聯網專業面向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培養從事物聯網領域的系統設計、系統分析與科技開發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本學科專業培養的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知識結構合理、具備紮實的電子技術、現代感測器和無線網路技術、物聯網相關高頻、有線和無線網路通信理論、 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系統工程、資料庫等基礎理論,掌握物聯網系統的感測層,傳輸層與套用層關鍵設計等專門知識和技能,並且具備在本專業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 識、新技術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

業務範圍:

1) 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能準確傳遞物聯網知識等信息的能力.

2) 具有熟練地運用多學科知識和評估技能,制定系統計畫並對不同套用對象實施整體規劃維護的基本能力

3) 掌握基礎物聯網關鍵技術、了物聯網主要技術標準,高頻技術,嵌入式無線和有線系統設計技術、無線通信組網技術等,為用戶對象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服務.

4) 具有物聯網套用方案設計能力.

5) 具有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未來物聯網發展的需求.

6) 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獲取、評價和利用物物相連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物聯網科研的基本能力.

(三)主幹課程

電路分析,電子技術系列課程,射頻識別技術,嵌入式系統系列課程,作業系統,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物聯網概論,網際網路技術,資料庫技術。

(四)學分要求

畢業最低學分:境外生 155學分 內地生 160學分

其中:

公共基礎課: 境外生 57學分 內地生 65學分

學科基礎課: 境外生 46.5學分 內地生 46.5學分

專業課: 境外生 16學分 內地生 16學分

選修課: 境外生 19學分 內地生 16學分

實踐教學環節: 境外生 12.5學分 內地生 12.5學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