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鶴唳

華亭鶴唳

解釋: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另義,指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初,宦人孟玖弟超並為穎所嬖寵。其夕,機夢黑幰繞車,手決不開,天明而秀兵至。機釋戎服,著白帢,與秀相見,神色自若,謂秀曰:「自吳朝傾復,吾兄弟宗族蒙國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冤。部將見這個南方主帥書生氣十足,都不服調配,加上陸機缺乏作戰經驗,結果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有人誣陷陸機與長沙王有私,成都王遂派人抓捕陸機。

基本信息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尤悔〉~897~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南朝梁·劉孝標註引《八王故事》曰:「華亭,吳由拳縣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吳平後,陸機兄弟共游於此十餘年。」引《語林》曰:「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故臨刑而有此嘆。」

《晉書》卷五十四〈陸機列傳〉~480~

初,宦人孟玖弟超並為穎所嬖寵。超領萬人為小都督,未戰,縱兵大掠。機錄其主者。超將鐵騎百餘人,直入機麾下奪之,顧謂機曰:「貉奴能作督不!」機司馬孫拯勸機殺之,機不能用。超宣言於眾曰:「陸機將反。」又還書與玖,言機持兩端,軍不速決。及戰,超不受機節度,輕兵獨進而沒。玖疑機殺之,遂譖機於穎,言其有異志。將軍王闡、郝昌、公師藩等皆玖所用,與牽秀等共證之。穎大怒,使秀密收機。其夕,機夢黑幰繞車,手決不開,天明而秀兵至。機釋戎服,著白帢,與秀相見,神色自若,謂秀曰:「自吳朝傾復,吾兄弟宗族蒙國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辭不獲已。今日受誅,豈非命也!」因與穎箋,詞甚悽惻。既而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遂遇害於軍中,時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機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冤。

故事

西晉時,陸機文采出眾,為一代名士。成都王司馬穎愛才,重用陸機。討伐長沙王司馬義時,用陸機為主帥,統領兵士二十餘萬。陸機請辭,成都王不允。部將見這個南方主帥書生氣十足,都不服調配,加上陸機缺乏作戰經驗,結果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有人誣陷陸機與長沙王有私,成都王遂派人抓捕陸機。陸機聞訊,苦笑脫去戰袍,嘆道:“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於是平靜地接受極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