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首映時間:2012年9月21日
演出場地:山東兗州興隆文化園東區
團隊資料
主創人員:
總導演/總策劃:梅帥元
編劇/導演:張仁勝
作曲:張驍
舞美:嚴文龍
舞蹈編導:肖暢
戲劇導演:郭雨
燈光設計:胡耀輝
服裝/造型設計:秦文寶
視頻設計:陳磊
總製作人:王康宏
導演簡介
梅帥元,男,中國實景演出創始人,著名旅遊演出總導演,國家一級編劇。曾任廣西壯劇團團長、廣西雜技團團長、廣西政協常委。現任廣西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廣西文華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廣西優秀專家。現任山水文化機構董事長。2002年起,創造了山水實景演出形式並邀請著名導演張藝謀合作一起在中國桂林製作並實施了中國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演出形式。之後製作了《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宋·東京夢華》、《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等多部作品,即將在山東兗州進行首演的《菩提東行》為梅帥元的又一力作。
兗·劇團
Yan兗州:古時沇水流經之地;端、信之邦。
Theatre劇場:高度專注於當下,體現寧靜、無我的劇場空間。
YanTheatre兗·劇團:立足於山東兗州,將生活、修行融於表演的藝術團隊,傳遞佛陀信仰的感召力以及“兗州·大興隆寺”的文化厚度。
兗·劇團在2009年由兗州政府組建,並由中國著名大型實景演出製作人梅帥元先生傾力打造。與“大興隆寺”同時構築,以融合舞蹈與修行的演出劇目走向世界,以專業的身心修習成果傳遞佛法。
兗·劇團融合了東方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相結合,日常訓練中融入佛教的修行方式與理念:每日練習靜坐、行腳、武術、擊鼓、舞蹈等內容。兗·劇團表演是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結合西方古典芭蕾風格,通過毫無窒礙、圓融的動作,表達自在的表演風格。
2010年,兗·劇團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赴泰國參加了聯合國衛賽節開幕式的演出,並受到了主辦方和觀眾的高度評價。同年在台灣「表演36房」小劇場演出《禪林音聲·無礙》亦獲得成功。
故事梗概
《菩提東行》依據興隆塔地宮出土的“安葬舍利紀事碑”記載內容,以宋代于闐國光正大師迎請佛頂骨舍利東來為故事主線,宋代于闐國光正大師親往西天迎請佛頂骨舍利,來到宋朝的國都東京汴梁,受到大宋皇帝接見並被賜法號、紫色袈裟,然後奉旨雲遊峨眉山、五台山、泗州等地,最後來到兗州並定居於此,後經幾代高僧努力,終於建起興隆塔供奉佛頂骨舍利的故事。
興隆文化園介紹
興隆文化園按照“一園三區”總體布局規劃建設,是以佛教文化資源為基礎,集禮佛、演藝、禪修於一體,具有濃厚佛教文化色彩的旅遊景區和文化交流基地。
2011年,興隆文化園被確定為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和文化產業重點園區,並被濟寧市政府確定為旅遊重點項目。目前,園區核心建築靈光寶殿、體驗樓和興隆寺建築群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年內將基本完成室內外裝飾裝修、園林景觀施工和輔助工程建設,明年基本具備開園條件,形成泰山問道—曲阜拜孔—兗州禮佛的經典文化旅遊線路。
興隆文化園東區介紹
東區位於泗河之濱,主要功能是體驗和演藝,穿插生態、水景、園林、建築和文化景觀五大元素,主要建築包括山門、鐘鼓樓、清涼步道、四大菩薩殿、體驗樓、合十塔和演藝區等。東區建成後將是國內首個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室內大型互動園區,園區內容豐富,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和諧理念貫穿始終。
山門旁的門洞可見代表四大天王的藝術裝置。進入園區後有現代彌勒概念裝置,“大肚能容”的抽象表達,在園區中接引十方賓客。進入園區有遮住“清涼”頂棚的步道,在商業文化服務中感受佛法入世。步道中是佛教經典中的各種文化造景和休憩區,兩旁是各色商鋪和配套設施。
在鐘鼓樓內遊客可以通過模擬裝置中心,體驗修禪人晨鐘暮鼓的心靈洗鍊,還可以觀看菩薩文化圖片與造像歷史演變展、參與點智慧燈、菩薩大行大願互動體驗。穿過身口意清淨門便可步入體驗樓。體驗樓融合了體驗、互動、演藝等功能,是一個不遜色於任何4D影院的大型娛樂場所和體驗樂園。最特別的是99米高的地標性建築合十塔,是整個興隆文化園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