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莫別行政村隸屬蒙自縣期路白苗族鄉,地處芷村鎮南邊,距期路白苗族鄉政府所在地14 公里,交通方便,距縣城44公里。東鄰松樹坡村委會,南鄰期路白村委會,西鄰突吐白村委會,北鄰芷村鎮。轄菲扎、馬鞍山、莫別等2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47戶,有鄉村人口3295人,其中農業人口3295人,勞動力173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30人。全村國土面積43.8平方公里,海拔2041.8米,年平均氣溫15.90℃,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烤菸、枇杷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809畝,人均耕地1.45畝,林地16524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68.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4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809畝(其中:田1622畝,地3187畝),人均耕地1.45畝,主要種植烤菸、枇杷等作物;擁有林地1652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6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78畝,主要種植枇杷、梨、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9505畝,其他面積14862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583戶通自來水,有90戶飲用井水,有7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9.90%)。有74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59%、70.6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8戶,(分別占總數的38.02%和25.16%)。該村到鄉的公路為通車狀況;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19輛,拖拉機3輛,機車34輛。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4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4戶;建有小水窖11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44戶。全村有11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12個自然村均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2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2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3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莫別村委會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68.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5.72萬元,占總收入的44.42%;畜牧業收入209.21萬元,占總收入的24.10%;林業收入79.36萬元,占總收入的9.14%;第二、三產業收入63.09萬元,占總收入的7.26%;工資性收入138.14萬元,占總收入的15.91%。農民人均純收入164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8.1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9人(占勞動力的2.40%),在省內務工7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93.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2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以烤菸為主的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大枇杷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47戶,鄉村人口3295人,其中男性1746人,女性1549人。其中農業人口3295人,勞動力1730人。該村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274人,苗族521人,彝族1500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70人,參合率90.51%。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17戶,占農戶總數的29.0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278平方米,擁有教師6人,在校學生人,距離鄉中學1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41人,其中小學生309人,中學生132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莫別村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規民約、村民治制等。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282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有固定資產1.1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已開展村務公開制度,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6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0人,少數民族黨員38人,其中男黨員55人、女黨員5人。村委會由 主任、副主任及村委會委員等7人組成,下設莫別、馬鞍山等20個村民小組。
該村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2個,共有團員67人。
人文地理
境內最高海拔2041.8米,平均海拔1570.9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5.9℃,最熱日27.8℃,最冷日4℃,無霜期330天,年降雨量1400毫米。莫別村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豐富,有森林面積1.6萬畝,有荒山29505畝,森林覆蓋率25.15%。莫別行政村是匯集了苗族、彝族等多民族雜居的山區民族村,擁有濃郁的民族風情,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逢年過節熱鬧非凡,為發展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簡易公路,大部分自然村拉通了人畜飲水工程;借冬修之際,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修復開挖多處溝渠及河道;大力推廣沼氣建設,使生態能源衛生一體的建設得到穩步推進。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今後的發展思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為指導,依託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以農林為主,養殖為輔,強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先發展以種植業為主的支柱產業,加大農業開發力度,走好"遠抓林果,近抓糧畜"的發展路子。
主要建設項目:做強做大枇杷、花椒、竹子等產業;充分發揮當地民族風情的優勢,努力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傳統文化;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加大沼氣建設力度,向戶均一口氣沼的目標邁進;同時抓緊科技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引導好人民民眾走向致富的道路。
發展重點
該村擁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為發展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基本實現了村村通簡易公路,大部分自然村拉通了人畜飲水工程;借冬修之際,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 修復開挖多處溝渠及河道;大力推廣沼氣建設,使生態能源衛生一體的建設得到穩步推進。改革開放以前,該村委會經濟發展緩慢,全村人民生活十分貧困,改革開放至今,生產力得到了解放,該村委會認真做好產業結構的調整,現已實現了人均一畝"兩雜"的推廣目標;同時,下大力氣發展大枇杷、竹子、花椒、桔子等產業;竭力改善教育環境, 投資88.2萬元對村完小進行改建;鄉村衛生醫療體製得到了改善;民主法制及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1647元增加到1811元。
由於該村地處偏僻,受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約,全村經濟仍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村經濟,沒有現代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