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極多,簇生。花莖多數,叢生,上升或鋪散,長8-25厘米,被開展長柔毛。基生葉羽狀複葉,有小葉2-3對,間隔0.8-1.5厘米,稀4對,連葉柄長5-22厘米,葉柄被開展疏柔毛,小葉有短柄或幾無柄;小葉片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0.5-7 厘米,寬0.4-3厘米,頂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多數急尖或圓鈍鋸齒,近基部全緣,兩面綠色,被平鋪疏柔毛,下面沿脈較密,鋸齒邊緣有時密被緣毛;莖生葉,常有3小葉,小葉與基生葉小葉相似或長圓形頂端有鋸齒而下半部全緣,葉柄短或幾無柄;基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外面有稀疏開展長柔毛,莖生葉托葉草質,綠色,卵形,全緣,頂端急尖,外被平鋪疏柔毛。
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多花,鬆散,花梗纖細,長1.5-2厘米,外被疏柔毛;花直徑1-1.7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頂端急尖至漸尖,副萼片長圓披針形,頂端急尖,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鈍或微凹;花柱近頂生,上部大,基部小。成熟瘦果近腎形,直徑約1毫米,表面有脈紋。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350-2400米的地邊、溝邊、草地、灌叢及疏林下。 莓葉委陵菜具有耐陰、耐乾旱、耐極寒、耐貧瘠等生態習性,對溫度、水分、養分及光照等有很寬的適應範圍。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雲南、廣西。日本、朝鮮、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等地均有分布。
繁殖方法
可用分株和播種方法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
播種
種子採收與儲藏:果實成熟後在微凸的花托上短時停留便自行散落,故採收要適時,種子含於瘦果內,瘦果白色或黃白色,卵圓形,長1.55毫米,寬1.15毫米,有不明顯的脈紋,千粒重0.37克,25℃條件下保濕播種,10天即可萌動,果熟次年春天發芽率可達90%,出苗率為60%左右,種子在常溫下存放可用2年,若冰櫃內貯存壽命可延長1倍。
播種繁殖方法:生產上多採用育苗移栽模式,溫室內或室外苗床育苗均可,宜在春季,且儘可能趕前,全苗後要進行疏苗,最終保持苗距5厘米,到雨季移栽時可長出約10枚基生葉,也可在秋季休眠後或春季萌動前移栽,若直播應在4月末或5月初進行,種子小,覆土要薄(0.5厘米)且均勻,加強水分管理,成苗後根據需要定苗,另外,該種在野外有大量分布,可在春、秋兩季自野外挖取多年生植株,直接栽於綠化用地內,可免去育苗操作。
分株
莓葉委陵菜屬矮型品種,又是繁殖係數較高的地被植物,稀植觀賞效果不好,密植影響通風和分生。分株繁殖一般每2-3年分株1次,年繁殖係數一般為1:3-5,肥沃土壤可達1:5-8,利用莖上產生植株的特性,在整個生長期都可進行分株繁殖,採下莖生植株,一般栽植株行距以20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5厘米為宜,栽培土要求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主要價值
在園林上莓葉委陵菜作為地被植物使用,它植株較矮,初花期在5月,為春花植物,葉色深綠,葉形美觀,葉柄含水少,纖維比例大,韌性好,可耐受輕度踩踏,具有美化綠化價值。可與其他宿根花卉配合成宿根植物花壇或花境,其位置應在花壇的周圍或邊緣,亦可布置在園林甬道兩側或花灌木叢邊緣,總之,莓葉委陵菜是一種很好的地被植物,值得推廣套用,在使用時既要充分體現它的獨特之處,又要使其與周圍植物有機結合,從而相得益彰。莓葉委陵菜適合在中國華北、西北、東北等地園林綠化中用作地被植物,綠地點綴莓葉委陵菜花期長,且早春葉片萌發早,翠綠葉叢甚為美觀。加之既耐熱又抗寒,適應性強,栽培管理簡單,適宜在城市公園、廣場等綠地片植,也可布置花壇和花境,或路邊、疏林、草坪十分宜人。
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
委陵菜屬(Potentilla L.) ,薔薇科,約200多種,廣布於北溫帶,我國約90種,各地均有分布。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灌木;葉為指狀或羽狀複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