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學院附屬醫院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是福建省最早的醫院之一,創建於1896年(清光緒廿二年),前身系英國教會創辦的“興化聖教醫院”,1912年改稱“莆田聖路加醫院”, 並附設了“聖路加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1953年改名“莆田醫院”,2003年升格為“莆田學院附屬醫院”,2009年掛牌“南方醫科大學附屬莆田醫院”。現為南方醫科大學、武漢大學、福建醫科大學及福建中醫藥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數位化、生態型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基本信息

醫院概況

院內活動院內活動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是福建省最早的醫院之一,創建於1895年(清光緒廿一年),前身系英國教會創辦的“興化聖教醫院”,是莆田第一個西方式醫院。1912年改稱“莆田聖路加醫院”,醫院臨床教學歷史悠久, 1897年, 醫院開雙鳳醫學校(省高級婦幼衛生學校最早前身),校長由院長兼任,學制五年

。 自1944年起就開始接納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現福建醫科大學)醫學生來院實習。 這是莆田學院醫學院的最早前身,至今具有超百年歷史,培養的人才遍及東南亞及國內外,享有盛譽。 1900年英國教會的英國人雷騰在莆田縣城半門街將雙鳳醫學校改建莆田興化聖教醫院附屬看護學堂,學制5年,為縣內第一所職業中學

。 1912並加設了“聖路加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 1953年改名“莆田醫

院”,2003年升格為“莆田學院附屬醫院”,2009年掛牌“南方醫科大學附屬莆田醫院”。現為南方醫科大學、武漢大學、福建醫科大學及福建中醫藥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康復、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數位化、生態型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如今醫院新舊兩區占地總面積210畝,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開放床位2000多張,設有32個臨床科室,32個病區,近40種專業,5個醫學研究所,1個醫學博士培養點,9個醫學碩士培養點,14個臨床教研室。

醫院擁有3.0T32通道核磁共振、64排128層螺鏇CT、直線加速器、DSA、SPECT、乳腺鉬靶機、超聲胃鏡、彩超、DR、各種內窺鏡、檢驗全處理工作站等

大中型醫療設備200多台件,設備總值3億多元。如今能開展各種臟器大型手術及顯微外科手術、微創手術、內窺鏡及介入治療等新技術,整體診療技術市內領先,部分項目達國內、省內先進水平。先後有68項科研項目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醫院醫療與教學相得益彰,現為莆田學院臨床醫學系,擁有一支基礎理論紮實、專業技術精良的師資隊伍。經教育部論證批准,莆田學院臨床醫學系從2007年起正式招收本科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醫院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傳播、傳承、發展莆醫文化。總結莆醫百餘年的發展經驗,提出了“博愛、奉獻、卓越、創新”的莆醫精神和“以德治院,質量建院,科技興院,人才辦院,管理強院”的辦院理念。

醫院精神文明建設碩果纍纍。醫院相繼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福建省文明單位、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省院務公開示範單位等榮譽,醫院建設與發展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以上資料截止2013年4月20日)

科室介紹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科室列表
科室 科室 科室 科室
麻醉科 手術科 感染性疾病科 內科綜合病區 耳鼻咽喉科
婦產科 急診科 疼痛科 普通外科
神經外科 心胸外科 腫瘤科 整形外科
骨科 重症醫學科 影像科 超聲科
病理科 檢驗科 泌尿外科 血液內科
兒科 中醫科 介入科 皮膚科
輸血科 口腔科 消化內科 健康體檢科
內分泌科 神經內科 呼吸內科 心血管內科
康復醫學科 眼科 腎內科 資料來源

重症醫學科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一區)前身為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內科監護室(ICU),始建於1995年,初設病床5張;2008年10月,病床擴為10張,2009年改名為重症醫學科(一區),成為院內一級科室,擬於2011年上半年遷入醫院新區;適時病床數將擴為30張。15年的風風雨雨中,在幾代ICU人的執著努力下,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一區)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的奮鬥歷程,如今已成為具有較為完整的人才梯隊,學術水平、診療技術領先,具有相當科研實力,具有臨床應急應變能力的團隊,成為莆田市內最具實力、最具規模的危重救治中心之一,具有一流的醫療設施和技術力量,裝備有國際一流的呼吸機、生命監護儀、心肺支持系統及血液淨化機等先進搶救設備。醫護人員具有良好的素質和豐富的救治經驗,造就了一支敬業愛崗、技術一流的重症醫學專業的醫護隊伍。

【病房設備配備】

現病區總面積為300多平方米,內設實時中央監控等系統;擁有G5、PB840、瑞思邁、AVEA、Vela等有、無創呼吸機進行有效的呼吸支持;擁有攜帶型呼吸機及掌式血氧飽和度監測儀,擁有心電監護儀、除顫儀、心電圖機、顱腦降溫儀、末梢血糖儀、血氣生化監測儀、空氣消毒機、床單位消毒機等先進設備,擁有各種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腸內營養輸注泵數台,可以對危重患者實施24小時不間斷的心電圖,呼吸,體溫,有創、無創血壓,血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等項目進行監測,強有力的保障了危重病患者的生命安危,同時能安全有效的保證院內危重病人的轉運和外出檢查.

【人員配備】

在編醫生8人(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6名),其中福建省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常務委員1名,碩士3名。護士30人(本科12人,專科18人),其中主管護師3名、護師13名,護士14人。

【技術特色】

該科除了能對各類危重病人進行連續的動態的生命體徵監測、動態的酸鹼平衡血氣分析監測、肝功能監測、腎功能監測、血糖監測、營養狀況監測及部分治療藥物血藥濃度監測外,還能對有必要的危重病人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腦功能監測、組織氧輸送監測等。通過這些動態、定量的監測,捕捉病人瞬間的變化,根據變化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對危重病人進行有效的治療和護理。該科各級醫師均能熟練地進行各種動、靜脈穿刺插管、快速熟練地進行氣管插管等。能熟練地套用各種有創或無創的機械通氣技術對病人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套用持續血液淨化技術治療各種腎功能衰竭、各類急性中毒病人;套用可控性鎮靜、鎮痛技術緩解危重患者的恐懼和痛苦消除其不良記憶,並抑制各種不良應激反應。2005年來還積極開展血管造影術等血管介入治療。

【醫療教學科研工作】

該科病人收治範圍涵蓋臨床幾乎所有專科。包括:1、從急診科直接收入的急性腦血管病、急性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急性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等各種危重患者;2、各病區的由於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的患者;3、多發傷及複合傷患者;4、術後生命體徵不穩定的患者。重症醫學科的收治範圍主要是:按APACHEⅡ評分標準大於或等於10分的病人,具體如下:心肺復甦後;各種類型休克;急性肺損傷/呼吸窘迫綜合徵(ALI /ARDS);重症感染;多臟器功能衰竭;重症腦卒中及顱內感染;癲癇持續狀態;哮喘持續狀態;各種臨床危象(神經系統各類危象狀態、高血壓危象、甲亢危象等);急性腎功能不全或腎衰;大出血;嚴重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急性中毒危重狀態;急性冠脈綜合徵(心肌梗塞、 持續性或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心功能衰竭;嚴重心律失常;自殺、中暑、凍傷、溺水、電擊後重症患者;其他急性因素引起的生命體徵不穩定的患者。作為莆田市內最重要的一個危重病搶救治療中心,本科不僅擔負院內急救工作同時還擔負著莆田市內各級醫院危重病人的轉治和會診工作。

重症醫學科是該院危重病醫學的臨床教學實習基地,如今主要承擔莆田學院臨床醫學系《老年醫學》等課程的理論、實驗、見習和實習等教學工作;並承擔院內青年醫師輪轉培訓、危重病醫學專業住院醫師培訓及進修醫師培訓等教學任務;2010年來多次參與WHO和國內協作課題。

相關人物

院領導

林 海 濱

院長,兼黨委副書記,骨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顯微外科學會常務委員,莆田市醫學會副會長兼常務理事,莆田市骨科學會主任委員,莆田學院臨床醫學系主任,莆田學院骨科研究所所長等職。

林院長2002年就開始在福建省率先擔任武漢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在莆田市率先擔任福建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的職務,開創了莆田市醫學界歷來無省級醫學分會副主委以上職務的先例,是福建省首位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在他的帶領下,我院骨科承辦了國家級“顯微骨移植”培訓班和福建省骨科年會等各種大型會議並取得空前、圓滿成功,使莆田市骨科領域的知名度走向全國。

擅長:脊柱側彎、脊柱骨折等骨科疾病的診治,率先在省內開展CD矯正脊柱側彎等技術。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莊 惠 龍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副主任技師,省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蔡 建 榮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麻醉科主任醫師,省糾紛工作先進個人,省第五屆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擅長:臨床麻醉,危重病人搶救。

劉 文 捷

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福建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省心血管學會委員,省心電生理和起博學會常務委員,省老年病研究會理事,莆田學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等職。

擅長:心血管內科疾病的診治及心血管心導管介入手術。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劉 文 奇

副院長,主任中醫師、教授、福建中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莆田市拔尖人才,莆田市跨世紀技術專家學術帶頭人。現任省中醫藥學會理事,省中醫藥學會脾胃專業委員會委員,省中西結合學會神經病學會常委等職。

擅長:中醫脾胃病、消渴病、肝膽病、腎病等內科疾病的診治。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曾 仁 和

副院長,兒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莆田市跨世紀科技專家學術帶頭人。現任省中西醫結合會理事,省中西醫結合會兒科分會委員,省兒科學會委員,省醫學會圍產分會委員,省腦癱學組成員,省小兒神經協作組成員,市中西結合會副會長等職。

擅長:兒科疾病的診治,尤其是兒科神經系統疾病。

門診時間:周二上午、周六上午。

李 勵 軍

黨委副書記,婦產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南方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婦產科學科帶頭人,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省計生工作先進工作者。現任省婦產科學會委員,省中西結合微創外科學會委員等職。從事婦產科臨床醫療20多年,熟練掌握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治,對女性不孕不育,女性內分泌及婦產疑難雜症等疾病有獨到的見解和診治方法,規範化治療婦科惡性腫瘤。

擅長:婦科微創手術。如: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子宮切除及各類卵巢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宮外孕手術,宮腔鏡下子宮肌瘤摘除、子宮縱膈切除、宮腔異物取及宮腔粘連松解等,開展陰道成形術及盆底重建手術。

門診時間:周二全天。

林 群 英

副院長、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福建醫科大學兼職教授、莆田學院副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福建中醫學院碩士生導師、南方醫科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學科帶頭人。現任中華醫學會福建分會內科學會委員、福建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委、福建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委員、福建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莆田醫學會呼吸分會主任委員等職。

擅長:呼吸內科急危疑難雜症的診治,熟練掌握電子氣管鏡在臨床上的套用,填補了幾項市內空白;創建了鼾症(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檢測中心;創建了電子氣管鏡診療中心,使電子氣管鏡不但套用於臨床診斷,還套用於疾病的治療。創建了並完善了呼吸內科在國家級及省級刊物發表論文十幾篇,其科研項目《經口鼻無創呼吸機在急性肺損傷及低氧血症的套用》獲莆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石料加工者肺損傷與環境因素的關係》為莆田市立項已結題;《甲基強的松龍在甲型H1NI重症肺炎中的套用》為莆田市立項在研項目。

門診時間:周二全天。

吳 黎 敏

副院長,腫瘤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莆田市跨世紀科技專家學術帶頭人、莆田市拔尖人才、莆田學院附屬醫院腫瘤外科學科帶頭人。現任省抗癌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省抗癌協會第一屆消化道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省抗癌協會第二屆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市抗癌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等職。

擅長:乳腺疾病、甲狀腺腫瘤、胃癌等消化道腫瘤的診斷、手術及腫瘤的綜合治療。

門診時間:周四上午。

陳 宇

院長助理,醫務部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市抗癌協會理事、市青年專業技術後備人選。

擅長:乳腺腫瘤、甲狀腺腫瘤、消化道腫瘤、肺部腫瘤的外科手術及綜合治療。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吳少峰

協助分管總務、基建及老院區安全保衛工作;負責肺科醫院建設。

分管部門:總務科、基建辦。

連志明

協助分管臨床教學工作。

分管部門:教學辦

院史人物

余 文 光

(1901~1982)

余文光,外科學家、教授。莆田縣城內人,男,1901年6月生於福建莆田縣。

1923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1924年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學學位;1926年返國任聖路加醫院外科醫師;後任聖路加醫院院長。1932年二度留英攻讀F·R·C·S學位(英國愛登堡皇家外科學院院士學位),1933年底回國;1937年任莆田聖路加醫院院長之職

兼任院附屬醫學校校長;1949年任杭州廣濟醫院外科主任,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醫院,改名為浙江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余先後任副院長、代院長、院長。他還是浙江省醫學會理事長、外科分會理事長、浙江醫科大學外科教研室主任。1978年兼任浙江省科委顧問,1979年當選為浙江省政協常委。同時,他還是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和浙江省副主任委員。

余文光著有:《胰頭癌切除術》中、英文版;編譯《臨床生理學概要》第一、二版;,《大腸癌流行病學的普查結論》英文版等著作。

余文光是福建省(1926)第一個介紹並變革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畢氏Ⅱ式手術 的外科醫生,解放後又在浙江省普及了這一術式;他是中國最早對胰頭癌施行whipple氏手術法的外科醫師;他還將脾腎分流手術用於門靜脈高壓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治療,對晚期血吸蟲病的治療作出了貢獻;在實驗外科領域,他是中國最早對動脈修補物(即人造血管)的研究者之一,在浙江,他首次利用絲織的oylon血管治癒了一名經腹股溝部巨大腫瘤切除的患者,使其肢體免於截肢。

1982年12月,余文光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82歲。

華 實

(生卒年不詳)

華實,漢名華秋莊,英國蘇格蘭人。畢業於劍橋大學,獲碩士學位。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來華,清宣統元年(1909年)隨雷騰來莆,任“興化聖教醫院”外科醫師。他擅長外科,使醫院外科有了長足發展;清宣統三年(1911年),華實接任院長。

民國元年(1912年),醫院改稱“聖路加醫院”,恰逢華實父母從英倫來莆遊覽,捐資2萬餘銀元,擴建男女病房、門診部及醫師護士宿舍並添置病床、擴充設備。同時,他還在城郊下墩村購置110畝田地,建下墩田莊,外圍挖渠灌溉,30畝荔枝成林、80畝田地出租,作為醫院經費。民國二年(1913年),華實設定產科,提倡科學接生,減少分娩死亡率。民國四年(1915年),華實又附設護士助產學校(解放後,人民政府接辦改稱“莆田衛校”),學制三年。民國七年(1918年),向中華護士會申請增設聖路加產科學校,學校經費由醫院支出,學生畢業後持畢業證書可獨立開業或到南洋謀生。

民國七年(1918年),華實偕余景陀(余文光之父)等在聖路加醫院首倡成立萬國紅十字會臨時支會,在仙遊建立臨時分療所。次年,上海總會函令改稱中國紅十字會莆仙分會。民國十一年(1922年),華實參加了中國紅十字會在上海舉行的第二次全國會員大會。同年,仙遊分會分出,單獨成立。莆田分會開展的主要工作是針對南北軍在莆仙戰亂時進行救護訓練、防疫注射、收容戰爭傷病員、成立後方醫院、分發救濟物資等。

華實還重視襄助莆田民生公益事業。在莆期間,他多次積極募款,先後捐修木蘭陂、東角堤、玉湖堤等防洪水利工程,捐建溝下橋、玉塘橋及長達數十里的松嶺山道等交通設施,讓莆田百姓廣受其益,深得社會各界稱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華實任滿返回英國,莆田各界人士籌募五萬餘元建“華實產科院”(後為傳染科病房),以示紀念,並夾道歡送。從此,華實再無重返莆田之行。

陳 寵 耀

(1913-2002)

陳寵耀,主任醫師,國務院首批特殊津貼專家。1913年出生於福建省福清縣,193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鏇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放射系助教,1940年任莆田聖路加醫院內科主任,1948年赴英國攻讀熱帶病學和內科學,並獲英皇家內外科學會的熱帶病及衛生文憑。1950年3月回國,任莆田聖路加醫院院長及附設高級護士助產士職業學校校長之職,1985年任莆田縣醫院名譽院長,他是福建省衛生系統任期最長的院長之一。他還兼任中華醫學會福建省分第一、二屆常任理事、莆田地區及莆田市第一屆醫學會理事長、第二屆名譽理事長、福建省科協第一、二屆委員、莆田市科協第一、二屆顧問、福建省自然辨證法研究會第一至三屆理事、莆田縣政協第二至六屆副主席及莆田市、縣紅十字會、醫學會、科協、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的主要職務。

陳寵耀1957年首次在本省報導了蠶豆病;1963年他和林壽鏗主任在福建省首次報導了一例流行性出血熱,並對其進行研究,後獲省衛生科技二等獎;1972年他率先在福建省衛生系統中推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他曾校譯了英文版《內分泌疾病外科治療》等書籍。

陳寵耀1986年被評為中國紅十字會先進會員;1987年獲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1990年被評為福建省科協先進工作者;此外,他還獲得市、縣多項榮譽。

2002年7月,陳寵耀因病逝世,享年89歲。

陳 國 熙

(1915~ )

陳國熙,外科學家、教授。1915年8月出生於莆田縣,1933年考入福建協和大學醫學預科,1936年入北平協和醫學院學習,1941年畢業,並由美國紐約醫學院授予博士學位,是年任北平協和醫學院助理醫師。1943年回到莆田聖路加醫院,先後任外科醫師、外科主任、醫務處主任兼外科主任,1949年10月至12月代理院長,1956年12月調任福建醫學院任附屬醫院副院長、外科副教授。1959年任附屬醫院院長,1960年任福建醫學院醫療系主任兼附屬醫院院長。1972年下放邵武醫院當外科住院醫師,1973年11月調任福建醫科大學校革委會副主任、醫療系主任、附屬醫院革委會主任。1978年學校恢復福建醫學院舊名,任副院長、外科教授,1983年退居二線任福建醫學院顧問

聯繫方式

地址:莆田延壽北街與東圳東路交匯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