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大麥7號

莆大麥7號

莆大麥7號,福建省莆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麥類研究選育而成,親本組合為植3/85—10。株高95厘米,穗長方形,長芒有鋸齒,籽粒淡 紅色、 橢圓形,穗長6.8~7.9厘米,穗買粒教25~28粒,千粒重50克。

基本信息

品種類別

大麥。

品種名稱

莆大麥7號。

審定編號

閩審麥2001001。

品種來源

福建省莆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麥類研究選育而成,親本組合為植3/85—10。

特徵特性

株高95厘米,穗長方形,長芒有鋸齒,籽粒淡 紅色、橢圓形,穗長6.8~7.9厘米,穗買粒教25~28粒,千粒重50克。春性二棱皮大麥,全生育期135天,株型緊湊,分櫱 力中等偏弱,耐肥抗倒,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籽粒含粗蛋白14.73%、澱粉50.64%、賴氨酸O.4%。

產量表現

998—1999年度福建省大小麥區試,平均畝產215.5千克,比莆大麥5號增產12.3%。

栽培要點

(1)莆田11月中旬播種,畝播量12千克,畝基本苗17萬以上。
(2)適當增加施肥量,畝施純氮12千克,並注意氮、、鉀肥合理搭配。

種植區域

適宜福建省莆田市平原、沿海大麥區種植。

詳細介紹

福建省莆田市農科所自70年代開始進行大麥新品種選育,曾育成莆大麥4號、莆大麥5號、莆大麥6號等系列高產、優質、抗病的大麥優良品種,其中莆大麥4號、莆大麥5號品種,相繼成為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本省大麥當家品種,為本省提供二次較大面積的品種更新和促進大麥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針對本省畜牧業發展和飼料糧缺口問題,提出以高產優質為育種主攻方向,選育出豐產優質抗病的飼料大麥新品種莆大麥7號(編號895067)。該品種系用植3/85-10雜交育成,1994年進入鑑定圃,後提升到品比和省區試,均表現豐產性好、抗病性強,適應性廣、綜合性狀優良,現在全省已示範1340hm2,將作為繼莆大麥5號品種之後的大麥接班品種。
莆大麥7號為二棱皮大麥,屬春性,幼苗直立,分櫱力強,最高莖櫱數可達750萬~900萬,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株高97cm,耐肥抗倒,穗長方形,灌漿後期穗莖彎曲,穗層整齊一致,穗長6.8~7.9cm,每穗結實25粒左右,穗粒重可達1.25g,籽粒隋園形,大小均勻,種皮較薄,乾粒重高達48~53g。
該品種中早熟,全生育期127~144d,比莆大麥5號遲熟2~4d,1995~1999年4年參加各級小區品種對比試驗,產量比對照種莆大麥5號增產12%~25%,表現有效穗數多,結實率高,籽粒飽滿,成熟時青枝臘稈、轉色極佳;抗病性經過幾年來的試驗鑑定,表現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品質1996年8月經山東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化驗,蛋白質含量14.73%,澱粉含量50.64%。可見,莆大麥7號是一個高產穩產、優質抗病、大穗大粒型的飼料大麥新品種。

產量情況

莆大麥7號品種豐產性好,增產潛力大,一般單產(公頃單產,下同)4500kg左右,高產可達5250kg以上,1995~1997年2年參加本所品比試驗,平均單產5247kg,比對照種莆大麥5號增產12.8%,居參試品種第1位。1997~1998年度參加省"大麥新品種選育"攻關組聯合區試,平均單產4842kg,比對照種莆大5號增產19.8%,居參試品種第1位。同年度在湖北省參加武漢市東西湖農科所大麥品比試驗,平均單產5561.5kg,比對照種鄂啤2號增產14.6%,居參試品種第1位。1998~1999年度參加省大麥品種區試,在水肥條件受限制的情況下,平均單產3229.5kg,比對照種青大麥5號增產12.3%,居參試品種第2位,該品種在大田生產中也表現出較高的產量水平,1998年莆田縣東嶠鎮諸林村種植0.4hm2,平均單產4545kg,仙遊縣賴店鎮溪埔村種植0.27hm2平均單產4800kg,1999年莆田縣黃石鎮承擔省冬季農業示範區項目,全鎮示範莆大麥7號133hm2多,其中沙堤村示範種植4.73hm2,1999年3月25日經省農業廳糧油處、市農業局、縣統計局和農技推廣中心聯合實割驗收,平均單產4794kg,比對照種莆大麥5號增產18%。

適時播種

莆大麥7號品種營養生長期比較短,幼穗分化早而快,過早播種,容易早孕早穗,大穗大粒性狀難以表現,且易在抽穗期遇到冷害,影響結實;但過遲播種,會導致有效分櫱不足和抽穗期推遲,灌漿期縮短,後期高溫逼熟,影響結實飽滿。一般在11月中旬左右播種為宜。

合理密植

大麥要獲得高產,必須使穗數、粒重、粒數三者取得協調發展,莆大麥7號為大穗大粒型品種,在栽培技術上應以爭取較多的有效穗為主攻方向。每公頃基本苗一般掌握在225萬~270萬、播種量165~225kg為宜,並根據播種期、土壤肥力和產量指標而定。此外,該品種千粒重高達50g,籽粒大且飽滿,種皮較薄,胚受果皮保護不緊密,如收穫和貯存過程中受濕受潮,對種子發芽率影響較大,因此,在播種前應根據實際種子發芽率確定播種量。3.3 科學施肥:施肥是促進大麥壯苗足櫱,早發豐產的關鍵,應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看苗施好拔節肥"的原則,基肥占總施肥量的60%~70%,儘可能以有機肥為主,三葉肥占總肥量30%~40%,拔節肥占總施肥量的5%~10%。產量指標4500kg以上的,全生育期每公頃掌握施純氮(N)為180~210kg,磷(P205)90~105kg,鉀(K20)為105~120kg。

田間管理

播種後及時灌好"出苗水"以保好全苗;出苗後適時做好中耕除草和追肥;生長中期植株生長旺盛密度大,是蚜蟲盛發期,應注意防治;生長後期一般降水量較多,容易引起田間積水,應搞好清溝排水,以維護植株穩健不衰,並做好防鼠、防鳥工作。整個田間管理過程是通過肥水的調控等措施,充分發揮品種最大增產潛力的主要手段,應該環環相扣,保證豐產豐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