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沿革
荷葉杯,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名。隋殷英童《採蓮曲》有“蓮葉捧成杯”句,取以為詞調名。宋蘇軾《中山松醪》詩自註:“唐人以荷葉為酒杯,謂之碧筒酒。”調名或本此。
韋莊詞寓有一段悲情故事。據《堯山堂外紀》載:“韋莊,字端己,著《秦婦吟》,稱為‘秦婦吟秀才’。舉乾寧進士,以才名寓蜀,蜀主王建羈留之。莊有寵人,姿質艷麗,善詞翰。建聞之,托以教內人為詞,強奪去。莊追念悒怏,作《荷葉杯》《小重山》詞,情意悽怨,人相傳播,盛行於時。官姬聞之,不食死。”“荷葉杯”原為單調小令,二十三字,韋莊重填一片成為雙調,並每片增兩字。
此調用韻極複雜,每句用韻,平韻與仄韻互換。單調兩換仄韻;第三句平韻,與結句叶韻,其間包孕兩仄韻。雙調每段兩仄韻,兩平韻;前後段凡四換韻。單調有六字句、二字句、三字句、七字句;雙調有六字句、二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故此調句式複雜,極富變化,奇句與偶句相間,尤其二字句使此調特色突出。由於用韻與句式的複雜,使此調音節曲折變化,宜於表現片時苦澀的沉鬱的複雜的情感。此調格律嚴密,形式精巧,初學者不宜填作。宋人僅許棐作有雙調一首,可見此調在宋代已不流行。
格律說明
正體,單調二十三字,六句四仄韻、兩平韻。以溫庭筠《荷葉杯·一點露珠凝冷》為代表。此調三換韻,以平韻為主,兩仄韻即間於平韻之內。溫詞三首,平仄悉同。
變體一,單調二十六字,六句兩仄韻、三平韻、一疊韻。以顧夐《荷葉杯·春盡小庭花落》為代表。按顧夐詞九首,內一首起二句:“我憶君詩最苦。知否。”故此詞“春”字可仄,“小”字可平,“花”字可仄,“寂”字可平。第三、四句:“字字最關心,紅箋寫寄表情深”,故此詞“憑”字可仄,“忍”字可平,“成”字可仄。若第六句即疊第五句平韻,其第五句第一字即煞尾平韻也。明程明善《嘯餘譜》於第五句第一字注“可仄”,則是仄韻煞尾矣,不可從。
變體二,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三平韻。以韋莊《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為代表。此即顧夐詞體又加一段,惟結句五字不疊韻,更減去一字耳。但兩段各自換韻,舊譜或注一韻者誤。 按韋詞別首前段起句“絕代佳人難得”,“佳”字平聲。結句“不忍更思維”,“不”字仄聲。後段第四句“碧天無路信沉沉”,“碧”字仄聲。許棐詞前段第四句“歸程能隔幾重山”,“歸”字平聲。後段起句“準備繡輪雕轡”,“準”字仄聲。第三句“說與百花知”,“說”字仄聲。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荷葉杯·一點露珠凝冷》
仄仄仄平平 仄,平 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 仄,仄平 平。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荷葉杯·春盡小庭花落》
中仄中平中 仄,中 仄。中仄仄平 平,中平中仄仄平 平。平仄 平,平仄 平?
春盡小庭花落,寂寞。憑檻斂雙眉,忍教成病憶佳期。知么知,知么知?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仄仄中平平 仄,平 仄,平仄仄平 平。中平平仄仄平 平,中仄仄平 平。
記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識謝娘時。水堂西面畫簾垂,攜手暗相期。
中仄仄平平 仄,平 仄,中仄仄平 平。中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唐·溫庭筠《荷葉杯·一點露珠凝冷》
唐·溫庭筠《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唐·顧夐《荷葉杯·春盡小庭花落》
唐·顧夐《荷葉杯·歌發誰家筵上》
唐·韋莊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
唐·韋莊《荷葉杯·絕代佳人難得》
宋·許棐《荷葉杯·鵲踏畫檐雙噪》
明·楊慎《荷葉杯·枕上一聲雞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