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調

詞調

現在一般指文詞和音調,或詩和詞的格調。古代專指填詞的格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後指把前人每一種詞調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別加以概括,從而建立的各種詞調的平仄格式,每種格式有一個詞牌名作為代表,如《浣溪沙》、《菩薩蠻》、《點降唇》等,作詞時需要根據所選詞牌的平仄格式進行,所以作詞又稱為填詞。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詞調

拼音:cí dìao

注音:ㄘㄧˊ ㄉㄧㄠˋ

英文:[tonal patterns and rhyme schemes of ci poetry]

引證解釋

1.文詞和音調。

唐朝《詩式·辯體有一十九字》:“詞調淒切曰怨。”《舊唐書·文苑傳中·喬知之》:“時又有 汝洲 人劉希夷,善為從軍閨情之詩,詞調哀苦,為時所重。” 清秦篤輝《平書·文藝篇上》:“文之是非在理義上見,文之工拙在詞調上見。”

2.詩和詞的格調。

宋何?《春渚紀聞·雞人唱曉夢聯詩》:“忽聞岧嶤間有連聲長歌,了不成詞調。”

3.專指填詞的格調。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五:“這裡所收的是一百首名詞,一百個普通常用的詞調。”

基本含義

這裡所說的詞調,是指詞的腔調(宋人或稱為腔子),也就是歌譜。寫作一首詞必須先創製或選用一個詞調,然後按照它對字句聲韻的要求以詞填之;這樣寫出的歌詞方能協音合律,可以歌唱。所以做詞叫做填詞,又叫做倚聲。

每個詞調都屬於一定的宮調,詞調的創製必須依據宮調來定律。

宮調就是律調,所以限定樂器聲調的高下。宮調是以七音、十二律構成。宮、商、角,征、羽、變宮,變徵叫做七音,所以代歌唱聲音的高低,等於西樂中的七音。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叫做十二律,所以定音階的高下,等於西樂風琴有十二級。十二律各有七音。以宮音乘十二律叫做宮,以商、角、征、羽,變宮、變徵六音乘十二律叫做調。宮有十二,調有七十二,合成八十四宮調。但這八十四宮調只是音律的次第。隋唐燕樂是用琵琶來定律的,而琵琶只有四弦,征弦不備。每弦七調,共二十八調。所以在唐與北宋時實際套用的只有這二十八調。到南宋時,又僅用七宮十二調。宋張炎《詞源》卷上列當時所用七宮是:黃錘宮、仙呂宮,正宮、高宮、南呂宮,中呂宮,道宮。十二調是: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歇指調、越調、仙呂調,中呂調、正平調.高平調,雙調,黃鍾羽(近人蔡嵩雲《詞源疏證》雲“即羽調”。和上面的黃鍾羽不同)、商調。角七調已完全不用了。

宋人詞集有些是依照宮調編排的,如柳永的《樂章集》和張先的《張子野詞》,在每個宮調下編入屬於這個宮調的詞調。有些詞集雖不依照宮調編排,但在詞調下皆註明所屬的宮調,如周邦彥的《片玉集》;吳文英的《夢窗詞集》則間注宮調。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對自度曲亦皆注有宮調。清凌廷堪的《燕樂考原》根據《宋史·樂志》、宋人詞集和其他有關詞樂的書籍,在每個宮調下羅列了屬於這個宮調的所有詞調。

一個詞調一般只屬於一個宮調,但有些詞調卻同時分屬幾個宮調。如柳永《樂章集》中,同一《定風波》,既入雙調,又入林鍾商。宮調所以限定腔調用音的高低。同一詞調而入數宮調,它的腔調必有一定的改變。

制調

唐宋詞調的來源大約可分下列六類:

(1)來自外域或邊地 唐時西域音樂大量傳人,它的某些曲調也隨著到處流行,而被采作詞調。例如《菩薩蠻》,近人楊憲益以為它是“驃苴蠻”的另一譯法,是古代緬甸方面的樂調,由雲南傳入中國。又如唐代最有名的《霓裳羽衣曲》,也是吸收了從西北傳人的印度《婆羅門曲》,經過加工改制而成。唐代有些詞調還以所由傳人的邊地為名。伊、涼等五州以及甘州、氐州等大都是唐代邊地州名而取以為調名,這就表明這些詞調是來自這些地區。宋代外國樂曲亦頗流行。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五:“嚴先君嘗言宜和間客京師時,街巷鄙人多歌蕃曲,名曰:《異國朝》、《四國朝》、《六國朝》、《蠻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時土大夫亦皆歌之。”

(2)來自民間 民間詞是詞的源頭。詞初起時,它的曲調很多來自民間。唐宋兩代,民間作新聲者甚眾。有些曲調因文人愛好,填作詞調,得到普遍流傳。例如《竹枝》,原是長江中上遊民歌;又如《麥秀兩歧》,本是農村歌曲。

(3)依大曲,法曲製成 大曲、法曲是唐代大型的歌舞劇曲,用許多的樂曲組成,結構複雜,全部演奏很不容易。詞調中有“摘遍”一類,就是從大曲、法曲中摘取其美聽而又可獨立的一遍來單譜單唱。但大多數就大曲、法曲制詞者,只是取大曲、法曲中的某遍為本,加以增損變化,製成引、序、慢、近、令等各類曲調,所有句法曲度就和原遍不盡相同。

(4)創于樂工歌妓 演唱樂曲是樂工歌妓的專業,所以他們大都也能夠創製詞調。由樂工制調的,如《雨淋鈴》、《還京樂》、《春鶯囀》、《喝馱子》等。

(5)創於官立音樂機關 漢武帝時創立樂府,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製作樂曲就是樂府機關的具體任務之一。唐宋兩代都有官立的音樂機關,專門整理古樂與製作新曲。宋徽宗更設立大晟樂府,曾任命周邦彥為提舉官,万俟詠,晁端禮等為制撰官或協律郎。大晟府所制曲調,有《徵招》、《角招》、《並蒂芙蓉》、《壽星明》、《黃河清》、《舜韶新》等調。從這些調名看,大都是歌功頌德之詞。

(6)詞人自度或自製 唐宋詞人中有不少懂得音律樂理的,他們都能夠自己創製詞調。如柳永,周邦彥、姜夔諸人,他們是詞人,又是音樂家。周邦彥還是大晟樂府的高級官員。他們的詞集中就多自製的新調。如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卷四《揚州慢》、《長亭怨慢》,《淡黃柳》、《石湖仙》等十七調,自題為“自製曲”,並且都註明宮調,旁填工尺譜,是宋代流傳下來唯一完整的宋詞樂譜。詞人自製的詞調,稱為“自度曲”,“自製曲”或“自製腔”。

擇調

作詞先要擇調。宋人所謂擇調,有三種意義:(1)擇宮調; (2)擇腔調;(3)“依月用律”。

擇宮調

元人論曲有辨別宮調聲情的記載。元周德清《中原音韻》說:“大凡聲音,各應於律呂。”並就當時北曲所用的六宮十一調的聲情加以分析。案《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一引《王直方詩話》說秦觀嘗和王仲至詩,仲至讀之笑曰;“此語又待入小石調也。”這是指秦觀的詩近於“旖旎嫵媚”。可見《中原音韻》對六宮十一調聲情的分析,當傳自宋代,並不始於元人。宋詞與元曲的聲情,應是相去不遠。但是宋人填詞,實不盡依宮調聲情。如宋人作小石調的詞,大都並不都是“旖旎嫵媚”的。而且每個詞調既屬於一定的宮調,所以作詞時擇宮調實際上是與擇腔調聯繫在一起的。

擇腔調

《詞源》卷下附楊守齋(纘)《作詞五要》,說作詞之要有五:“第一要擇腔。腔不韻則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颯,《帝台春》之不順,《隔浦蓮》之寄煞,《斗百花》之無味是也。”每個腔調都表現一定的聲情。作詞擇調,主要就是選擇它的聲情與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相切合的腔調,使聲詞相從,聲情與文情取得一致。如寫壯烈懷抱,須用《滿江紅》一類激昂慷慨的腔調,寫纏綿悱側之情,須用《木蘭花慢》一類和諧宛轉的腔調。懂得音律的詞人或寫作應歌之詞的,須選擇好聽的腔調;如《碧雞漫志》卷二說:‘柳耆卿《樂章集》,世多愛賞該洽,序事閒暇,有首有尾,亦間出佳語,又能擇聲律諧美者用之。”這樣的詞可做到聲文並茂,容易傳唱。但是宋代一般詞人填詞主要不是為了應歌,所以填詞大都並不顧腔調聲情。

詞在初起時,調名往往就是題名,詞的內容與調名完全相合。“唐詞多緣題,所賦《臨江仙》則言仙事,《女冠子》則述道情,《河瀆神》則詠祠廟,大概不失本題之意。”有些詞調的創製最初是為了專詠某種題材;後來繼作的也就沿襲不改。如《暗香》、《疏影》兩調,是姜夔詠梅的自度曲,宋人填此兩調者也多以詠梅。

依月用律

《碧雞漫志》卷二說宋徽宗政和時曾降旨大晟府:“依月用律,月進一曲。”案“依月用律”之說,始見於《周禮·春官宗伯下》鄭注。宋人據以立說,不過附會古樂,並無實際意義。就是大晟樂府諸人及張炎等作詞,也並不依此擇調。因為詞在宋代,雖有不少是按譜協律作為歌詞而寫的,但一般的詞人只把它當作一種抒情的詩的形式。擇調時就只考慮詞式的長短句格,不再顧及宮調聲情與腔調聲情,“依月用律”的更是百無一二。楊纘、張炎等人論詞提倡“依月用律”,他們只是借古樂來妝點,以此自炫而已。

作譜填詞

詞是按照樂譜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譜然後才能填作歌詞。作譜與填詞的人都應該深諳樂理。在宋代,不少詞人同時又是音樂家,他們能夠創調製譜,就往往自己作譜,自己填詞。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譜與歌詞皆出於他一人之手。但並不是每個詞人都能作曲,一人獨自作譜作詞的究屬少數。大多數詞人只是根據前代或當代現成流行的樂譜填詞,或者是一人作譜,一人填詞,共同合作。柳永和周邦彥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詞人,他們都同教坊樂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詞以填新腔。

但是也有先作了詞然後再配以樂譜的。如姜夔《長亭怨慢》等,不過這種先有詞後作譜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按譜填詞,往往會為了遷就曲譜,在文字語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聲調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圓滿地表達出來。先作詞後配譜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達。但是這必須作詞者同時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詞適宜於配上諧美的歌譜。

宋代詞人並不都是通曉音律的,能夠完全依照音譜拍眼作詞的並不多。一般詞人作詞,本來並不要求合樂歌唱,所以往往不協律腔。他們大都只是選取前人的作品為範例,依其字句聲韻填之。他們把詞詩律化了,只按照詞的詩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來填詞,這已不是原來按譜填詞的意義了。

關乎文情

詞調與文情有密切的關係。因為詞是合樂文學,所以詞的文情必須與調的聲情相一致。唐宋詞的歌法現在雖然久已失傳,所有詞調都無法按原譜歌唱,但是我們還能從它們的文字上來辨別某些詞調的聲情。我們根據當時的記載和現存的作品(最好是根據當時知音識曲的詞人的作品和這個詞調最初的作品),加以細緻的分析體認,可以約略考知某些詞調所表達的情緒究竟是悲是喜,是宛轉纏綿還是激昂慷慨。我們可以從這些作品的句度的長短,語調的疾徐輕重,叶韻的疏密和勻稱與否等等,多方面推求它們的聲情與詞式之間的複雜關係,這樣就不難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例如《六州歌頭》,從調名知道大抵來自唐代的西北邊地,當是高亢健壯的。賀鑄的《六州歌頭》是現存較早的作品,全首三十九句,其中二十二句為三言,最長也不過五言。三十四句押韻,又以東、董,凍平上去三聲同葉。字句短,韻位密,字聲洪亮。作者就是以這種繁音促節,亢爽激昂之聲寫自己豪縱奔放的壯懷俠氣,文情與聲情完全一致。我們從歌詞內容,句度,語調,叶韻等方面,完全可以肯定它是個“音調悲壯”的曲調。後來張孝祥,劉過、汪元量諸人填作此調,或弔古代興亡之跡,或抒自己忠憤填膺之情,音調都是慷慨悲涼的。和《六州歌頭》相近的,還有《滿江紅》、《念奴嬌》,《賀新郎》等調,都適宜於寫豪放的感情。所以每一個詞調都表達一定的情緒。唐宋人作詞不少是按照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來擇調的,我們現在讀他們的詞,也應體會他們所用的詞調的聲情和他們作品的文情之間的關係。

辨別詞調聲情的方法,約有下列幾種:

(1)據唐宋人記載 唐宋人書中凡言及詞調聲情,大致都可信。

(2)據唐宋人作品 這可依《歷代詩餘》諸書,於一調之下許多詞中,分析總括它的內容情感,若有十之七,八相同的,即大約可以斷定此調是某類聲情。如《滿江紅》、《賀新郎》就可用這種方法斷為豪放激越一類。雖有例外,大致 不遠。

(3)據調中字句聲韻 若前人詞情不易分析,或者許多作品具有不同情感,不易歸納,則只得於本調字句聲韻中自行揣度。大抵用韻的位置疏密均勻的,它的聲情必較和平寬舒;用韻過疏過密的,聲情非弛慢則急促;多用三、五、七言句法相間的,聲情較舒暢;多用四字、六字句排偶的,聲情較穩重;字聲平仄相間均勻的,情感必安詳;多作拗句的,情感必郁勁。如此詳加揣量,大約可得十之七、八。但是有些詞人選調能變化運用(如辛棄疾等),我們又不可如此機械地來看它。

詞調研究

詞調主要分令,引、近、慢四類。在宋時稱為小曲或小唱,以與大曲相對而言。

令、引、近、慢的特點和關係不能用訓詁的方法來說明。它們之間的區別首先還是由於音樂節奏的不同,曲調來源的不同。

令詞的名稱當來自唐代的酒令。因唐人於宴會時即席填詞,利用時調小曲當作酒令,遂稱為令曲,又稱為小令。唐五 代的文人詞大部分是令曲。唐五代文人所以專工小令,不多用長調,其原因主要是:(1)小令和近體詩形式相近,唐代以五,七言詩協樂,初步解放為長短句,文人容易按受;(2)唐代近體詩發達,作詩講究聲律對偶,民間小令入文人手中也變成格律詞。他們不肯放棄原來已經熟練的近體詩技巧而來作生疏的長調。所以在文人筆下先定型下來的是小令而不是長調。令詞一般字少調短,字數最少的是《十六字令》,僅十六字;字數最多的是《六么令》,有九十六字。又有《百字令》,一百字,不過它是《念奴嬌》的別名。又明陳耀文輯《花草粹編》卷十二有《勝州令》,長至二百十五字。

引,本是樂府詩體的一種。它和歌、謠、操、曲等是同樣的意思。唐宋大曲中的名目有“引歌”一類,它的次第是在大曲的首段“序”或“散序”之後,也是屬於大曲的先頭部分。稱為“引’,也就是在歌前的意思。所以詞中的引詞,大都應來自大曲,是裁截大曲中前段部分的某遍製成,如《清波引》、《婆羅門引》、《望雲涯引》、《柘枝引》等等。引詞中最短的是《翠華引》和《柘枝引》,都是二十四字;最長的是《迷神引》,九十九字。又有《石州引》,一百零三字(不過《石州引》又名《石州慢》)。

近,又稱為近拍,如《隔浦蓮近拍》,《快活年近拍》,《郭郎 兒近拍》等。近詞和引詞一般都長於小令而短於慢詞,所以後 來又稱它們為中調。近詞中最短的是《好事近》,四十五字;最長的是《劍器近》,九十六字。

慢,是慢曲子的簡稱,與急曲子相對而言。敦煌發現的唐代琵琶樂譜,往往在一個調名之內有急曲子又有慢曲子。慢曲子大部分是長調,這是因為它聲調延長,字句也就跟著加長。曲子的急與慢是決定於音樂的曲度,是由曲度決定文字的韻數。急曲子與慢曲子不能根據調中的韻數來區分。

慢詞的產生並不後於小令。唐代已有很多慢詞。它一部分是從大曲、法曲里截取出來的,一部分則來自民間。敦煌詞中已有長至百字以上的詞調,如《雲謠集》里,《內家嬌》有一百四字,《傾杯樂》有一百十字。文人創作的慢詞,見於《花間集》的有薛昭蘊的《離別難》,八十七字;見於《尊前集》的有杜牧的《八六子》,九十字;尹鶚的《金浮圖》,九十四字,李存冒的《歌頭》,一百三十六字。前人謂慢詞創始於柳永,那是不符合事實的。但柳永是文人中第一個大量寫作慢詞的詞人,《樂章集》中的新腔大半是慢詞。他突破了唐五代文人只制小令的局限,吸取民間與教坊樂工創造的新聲,推進與發展了慢詞。柳永以後,蘇軾、秦觀等相繼而作,慢詞遂盛。慢詞中最短的是《卜運算元慢》,八十九字,比四十四字的小令《卜運算元》已加長一倍以上。

令、引、近、慢的區別在於歌拍節奏的不同。大概令曲是以四均為正,引、近以六均為正,慢曲以八均為正。一均有一均之拍,宋代慢曲一般是十六拍,一均就是兩拍。

除了令、引、近,慢以外,詞調中還有摘遍、序等名目。這類詞調都摘自大曲或法曲。摘遍是從大曲許多遍內,摘取一遍,裁截用之,單譜單唱。如《薄媚摘遍》,就是摘取《薄媚》大曲中入破第一的一遍。序是摘取大曲散序或中序中的一遍所制,如《鶯啼序》、《霓裳中序第一》等。此外又有三台,《詞源·拍眼》說它不同於慢曲八均之拍,而是“慢二急三拍”,例如万俟詠《三台》(“見梨花初帶夜月”)一首,是三疊十五韻,每疊五韻。這五韻中一、二、五字數較多的當為急拍,三、四兩韻字數較少的當為慢拍。

小令,中調、長調的名目是後起的,始見於明嘉靖時顧從敬刻《類編草堂詩餘》(舊刻《草堂詩餘》無之)。清毛先舒《填詞名解》謂:“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完全從字數來劃分,十分機械。《詞律》一書即不分小令、中、長之名。但這種分法沿用已久,我們大體上也可認為六十字以下為小令,一百字以下為中調。不過這只是約略地說,實用時不可拘泥。

詞調的創製主要是自撰新腔和因舊曲造新聲兩種方法。但詞調的增多繁殖還運用了犯調、轉調、攤破、減字、偷聲、疊韻等好多方法作為輔助。它們或移宮換羽,轉換律調;或對原有詞調增損變化,改組更張,使詞調大大地豐富起來。

犯調

犯調始於唐代,盛於北宋末。柳永、周邦彥所制樂調有《側犯》、《尾犯》、《花犯》、《玲瓏四犯》等。製作犯曲是大晟樂府諸詞家增演樂曲的重要方法之一。

犯調就是西樂中的“轉調”,是取各宮調之律合成一曲而宮商相犯的。如本宮調為黃鍾均宮音,並無大呂、蕤賓二律在內,今忽奏大呂,夾鍾、仲呂,蕤賓、夷則,無射、應錘七律,則就轉入了大呂均宮調了。如此由甲轉乙,又由乙回甲,用以增加樂調的變化。

犯調有一定的規則。姜夔《淒涼犯》序說:“凡曲言犯者,謂以宮犯商,商犯宮之類。如道調宮‘上’字住,雙調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調曲中犯雙調,或於雙調曲中犯道調。其他準此。……十二宮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宮特可犯商、角,羽耳。”住字又名殺聲,結聲或畢曲。每個宮調的住字都有一定。住字相同,方可相犯。

《詞源》卷上《律呂四犯》舉出犯調有四類,即宮犯商、商犯羽,羽犯角,角歸本宮。羽犯角、角歸本宮於宋詞未見實例,現在可考的只有宮犯商和商犯羽的詞調。

屬於宮商相犯的,如吳文英的《玉京謠》和《古香慢》。這兩調都是他的自度腔,均自注“夷則商犯無射宮”。夷則商與無射宮都是“下凡”住,故可相犯。又如《蘭陵王》,《碧雞漫志》卷四說它是越調犯正宮。越調是無射商的俗名,正宮是正黃錘宮的俗名,兩調均“合”字住。

屬於商羽相犯的,如姜夔的《淒涼犯》,自注是“仙呂犯雙調”。仙呂調是夷則羽的俗名,雙調是夾錘商的俗名,二者均“上”字住。又如吳文英的《瑞龍吟》,自註:“黃錘商俗名大石調,犯正平調。刀正平調即中呂羽的俗名,與黃錘商均“四”字住。

上面所舉都是兩調相犯的。來人詞中還有三調相犯的。如吳文英的《瑣窗寒》,自註:“無射商俗名越調,犯中呂宮又犯正宮。”按中呂宮與越調住字不同,當是中呂調之誤。中呂調即夾鍾羽,與無射商、黃鍾宮均“合”字住,是為宮、商、羽三調相犯。不過此例為宋詞中僅見。

宋詞中有些調名雖也有個犯字,而實乃集合數調的句法而成,猶如元人的集曲。它們不是宮調相犯,而是句法相犯,與律調的住字無關。如吳文英的《暗香疏影》,是截取姜夔《暗香》的上片與《疏影》的下片合成;劉過的《四犯剪梅花》是集合《解連環》、《醉蓬萊》、《雪獅兒》的句法而成。最多的是曹勛的《八音諧》,共集合了八個曲調中的句子組成。

轉調

轉調就是增損舊腔,轉入新調。《詞譜》卷十三說:“轉調者,攤破句法,添入襯字,轉換宮調,自成新聲耳。”詞中的轉調和西樂中所謂轉調不同,西樂中的轉調等於詞中的犯調。

經過轉調後的詞不再屬於原來宮調。詞經轉調後,有的字句還和原調相同,如<蝶戀花》與《轉調蝶戀花》,字句全同,僅上片第四句及換頭處兩調平仄不同。姜夔轉入雙調的《念奴嬌》與蘇軾的《念奴嬌》字句亦全同,僅二句句讀不同。有的字句則和原調不同,如《踏莎行》詞原來只有五十八字,《轉調踏莎行》則有六十六字,《醜奴兒》原來只有四十四字,《轉調醜奴兒》則有六十二字。有的轉調後用韻和原調不同,如《賀聖朝》本押仄韻,《轉調賀聖朝》則押平韻。《滿庭芳》本押平韻,《轉調滿庭芳》則有改押仄韻的。>

攤破、減字,偷聲

攤破是由於樂曲節拍的變動而增減字數,並引起句法、協韻的變化。攤破後的詞在某些部分打破了原來的句格,另成一體。如《攤破浣溪沙》,即在《浣溪沙》的上下片末尾各增入三言一短句;又如《攤破醜奴兒》,即在《醜奴兒》的上下片末尾各增入二、三、三言三短句。

減字和偷聲的原因和攤破相同,不過不是添聲增字而是偷聲減字。它們也都稍改原調的句法字數,另成新調。如《木蘭花》本為八句七言,押仄韻;《偷聲木蘭花》則將第三、七句改為四言,並且兩句一換韻,用兩平韻、兩仄韻;《減字木蘭花》除同《偷聲木蘭花》外,又繼續將第一,五句改為四言。

疊韻

疊韻就是將兩片的詞體,用原韻再加疊一倍。如《梁州令疊韻》,一百字,就是將五十字的《梁州令》加倍疊成。此外如《梅花引》疊為《小梅花》,《接賢賓》疊為《集賢賓》,《憶故人》疊為<燭影搖紅》等,都是原調的加倍。>

聯章

令、引、近、慢等調都是普通雜曲,是尋常散詞。如果把二首以上同調或不同調的詞按照一定方式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套曲,歌詠同一或同類題材,便稱為聯章。詩體中也有聯章,如《子夜四時歌》,唐王建《宮詞》百首等,但沒有詞中的聯章複雜多樣。唐宋詞中的聯章體主要有普通聯章,鼓子詞和轉陪三種。後來的諸官調與元人的散曲聯套就是詞中聯章體的發展。

(1)普通聯章 唐敦煌曲中已有聯章體,如《雲謠集》中的《鳳歸雲》二首,內容演述漢樂府《陌上桑》中的故事,上首 (‘幸因今日’)寫公子見慕,下首(“兒家本是”)寫女子拒絕。另有和凝《江城子》五首及牛希濟《臨江仙》七首等。

(2)鼓子詞 是用同一曲調連續歌唱,以詠故事,在曲前有一段致語。如宋歐陽修有《採桑子》十一首,分詠潁州西湖景物,又有《漁家傲》十二首,分詠十二月景物。宋人所作鼓子詞中最有名的當為趙令峙的《商調蝶戀花鼓子詞》,見《侯鯖錄》,共十二首,演述唐元稹《會真記》故事。

(3)轉踏 又名傳踏、纏達,是宋代的一種歌舞樂曲。它的體制是先用一段駢語作勾隊詞,接著陳口號,然後一詩一曲子相間,詩詞同詠一故事。詩大都是七言八句,詞多用《調笑令》。詞的開頭二字與前列詩的最末二字相疊,有宛轉傳遞的意思。最後用七言四句的一首詩作為遣隊詞或放隊詞。

宋人的大曲、法曲也可視為是一種聯章,如董穎的《道宮薄媚》十遍,詠西施故事;曾布的《水調歌頭》七遍,詠馮燕故事。但大曲、法曲是唐宋大型的歌舞劇曲,一部大曲、法曲往往有數十遍,它們的結構要遠比上列三類來得嚴密和繁複。

調名異同

有些詞調調名不同而實為一調,就是一調數名。其中一個是本名,其餘皆為別名。別名有的可多至七、八個。如《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望江梅》、《江南好》、《夢江口》、《歸塞北》、《春去也》,《謝秋娘》;《念奴嬌》又名《百字令》、《百字謠》、《大江東去》、《酹江月》、《大江西上曲》、《壺中天》、《淮甸春》、《無俗念》、《湘月》等等。

詞調的別名,大都取自這一調的某一名作。如《卜運算元》,後人又因蘇軾詞有“缺月掛疏桐”句,於是又名《缺月掛疏桐》;秦湛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又名《百尺樓》;僧皎詞有“目斷楚天遙”句,又名《楚天遙》;《玉照新志》卷二無名氏詞有《蹙破眉峰碧》句,又名《眉峰碧》。宋代有些詞人還好替詞調取新名以標新立異。如賀鑄《東山詞》中的詞,都用他詞中的語句立為新的調名。但這樣也能使調名和詞的內容有了聯繫,有些詞調調名相同而實非一調,就是數調同名。這可以分為下列三類:

(1)同一調名,或為小令,或為慢詞,或為攤破、偷聲、減字,往往篇幅長短迥異。如《西江月》五十字,《西江月慢》一百零三字;《訴衷情》三十三字,《訴衷情近》七十五字;《甘州子》三十三字,《甘州遍》六十三字;《甘州令》七十八字,《八聲甘州》九十五字;《木蘭花》五十六字,又有五十二字,《減字木蘭花》四十四字,《偷聲木蘭花》五十字,《木蘭花慢》一百零一字。

(2)兩調的別名相同。如《相見歡》、《錦堂春》俱別名《烏夜啼》;《浪淘沙》、《謝池春》俱別名《賣花聲》。

(3)一調的別名為另一調的本名。如《新雁過妝樓》別名《八寶妝》,而另有《八寶妝》正調;《菩薩蠻》別名《子夜歌》,而月有《子夜歌》正調;《一落索》別名《上林春》,而另有《上林春》正調;《眉嫵》別名《百宜嬌》,而另有《百宜嬌》正調;《繡帶子》別名《好女兒》,而另有《好女兒》正調。

此外還有一些詞調調名差同,但也不是一調。如《巫山一段雲》與《巫山一片雲》;《望仙樓》與《望仙門》;《撼庭秋》與《撼庭竹》;《極相思》與《酷相思》;《沁園春》與《花發沁園春》等等。調名雖然差同,卻是截然不同的兩調,不容相混。

調句異同

有些詞調一調而有數體,最多的可以多至五十多種別體。它們是同調異體。各體在字數、句讀及用韻等方面都有著差異,有的差異甚至很大。《詞律》和《詞譜》兩書都在每個調名之下羅列了所能找到的各種不同的詞體,並選擇其中時代較早或作者較多的一種作為正體。如《一落索》,《詞譜》卷三列《梅苑》無名氏、呂渭老、毛滂、張先、秦觀、嚴仁,陳鳳儀和歐陽修等八體,並說:“此調以毛詞及秦、歐二詞為正體,其餘皆變格也;而毛詞此體,則宋人填者尤多。”又如《少年游》,《詞譜》卷八列晏殊、李甲、柳永、周密等十四體,其中以晏殊所作時代最早,且調名亦因晏殊詞有“長似少年時”句而得名,所以把晏殊一體作為正體。

唐宋詞人不少是懂得音律的。他們逐弦吹之音作詞,往往只遵音譜而不遵字句。所以雖然是同調的作品,也會在字數,句法及用韻等方面造成互異。一般詞人雖然只是按前人作品的字句聲韻填作,但也往往因為語句文理的需要而偶加襯字。於是造成眾多的別體,給填詞的人提供更多的選擇餘地。詞調中大量的同調異體表明:填詞還是允許有一定的自由,不必斤斤計較字句聲韻的些微出入。

有些詞調字句全同,但譜入音樂的腔調自別,截然為不容相混的兩調。它們是體同調異。如《解紅》、《赤棗子》.《搗練子》三調,都是五句;兩句三言,三句七言,共二十七字。又都押平韻,平仄也差不多。但它們腔調不同,不能視為一調。又如《迥波樂》,《舞馬詞》、《三台》和《塞姑》,都是六言四句;《渭城曲》、《唉乃曲》,《採蓮子》、《楊柳枝》和《八拍蠻》,都是七言四句;《怨回紇》和《生查子》都是五言八句,它們都是句同(叶韻,平仄並不全同)而調異,在腔調上各不相關。

基本概念

概述

本指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後指把前人每一種詞調的作品的句法合平仄分別加以概括,從而建立的各種詞調的平仄格式。

憶王孫,詞牌名。

單調三十一字,五平韻,句句用韻,亦有將單片重複做雙調者。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秦觀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如夢令,詞牌名。

又被稱作《憶仙姿》、《宴桃園》、《無夢令》,其調為單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疊句),(仄)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烏夜啼,詞牌名。

亦稱《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雙調三十六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仄韻、兩平韻。

詞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長相思,詞牌名。

亦稱《長相思令》《相思令》《吳山青》。

雙調三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平韻,一疊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仄(仄)平(疊後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疊後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明月人倚樓。

生查子,詞牌名。

亦稱《楚雲深》,雙調四十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點絳唇,詞牌名。

亦稱《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雙調,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韻,二十一字,用仙呂調,共四十一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曾允元

一夜東風,枕邊吹散愁多少?數聲啼鳥,夢轉紗窗曉。來是春初,去是春將老。長亭道,一般芳草,只有歸時好。

浣溪沙,詞牌名。

雙調四十二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後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菩薩蠻,詞牌名。

四十四字,共享四個韻。前闋後二句與後闋後二句字數平仄相同。前後闋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詞牌格式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卜運算元,詞牌名。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各兩仄韻,上去通押。也有一體單押入聲韻。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 只有香如故。

採桑子,詞牌名。

亦稱《羅敷媚》、《醜奴兒》。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各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後闋第三句也常用疊韻。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 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減字木蘭花,詞牌名。

亦稱《減蘭》。

雙調四十四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兩平韻,每句不同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安國

畫橋流水。雨濕落紅飛不起。月破黃昏。簾里餘香馬上聞。徘徊不語。今夜夢魂何處去。不似垂楊。猶解飛花入洞房

謁金門,詞牌名。

上下闋共三十五字。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朱淑真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乾閒倚遍,愁來天不管。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捲,斷腸芳草遠。

訴衷情,詞牌名。

雙調四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又一體四十四字,將前闋四五句變為“[平]仄仄平平”。

詞牌格式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憶秦娥,詞牌名。

亦稱《秦樓月》、《碧雲深》、《雙荷葉》。

雙調四十六字,前後闋各三仄韻,一疊韻,均須押入聲字,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疊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疊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清平樂,詞牌名。

亦稱《清平樂令》、《醉東風》。

雙調四十六字,前闋四仄韻,後闋三平韻,平仄換韻。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更漏子,詞牌名。

雙調四十六字,前闋兩仄韻、兩平韻,後闋三仄韻,兩平韻,換韻方式“甲乙丙丁”。前後闋一二句、四五句要用對仗。

詞牌格式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南歌子,詞牌名。

亦稱《春宵曲》、《水晶簾》、《碧窗夢》、《十愛詞》、《南柯子》、《望秦川》、《風蝶令》。

本調五十二字,前後闋相同。兩闋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與《相見歡》末句相同。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秦觀

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飛半掩門。亂山何處覓行雲?又是一鉤新月照黃昏。

醉花陰,詞牌名。

雙調五十二字,前後闋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浪淘沙,詞牌名。

亦稱《浪淘沙令》、《賣花聲》《過龍門》。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闋各四平浪淘沙,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鷓鴣天,詞牌名。

亦稱《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

雙調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鵲橋仙,詞牌名。

亦稱《鵲橋仙令》、《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一 韻到底。前後句首兩句要求對仗。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虞美人,詞牌名。

亦稱《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換韻, 每句不同韻,方式是“甲乙丙丁”。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南鄉子,詞牌名。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平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玉樓春,詞牌名。

亦稱《木蘭花》、《春曉曲》。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歐陽修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一斛珠,詞牌名。

前後闋共五十七字。仄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煜

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鏇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踏莎行,詞牌名。

亦稱《踏雪行》。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闋各三仄韻,前後闋開始兩句例用對仗。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張孝祥

古屋叢祠,孤舟野渡。長年與客分攜處。漠漠愁陰嶺上雲,蕭蕭別意溪邊樹。

我已北歸,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須君早出瘴煙來,江南山色青無數。

蝶戀花,詞牌名。

亦稱《鵲踏枝》。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一剪梅,詞牌名。

亦稱《臘梅香》。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句句用平韻,一韻到底。八個四字句一般都用對仗。有一體只須前後闋的一、三、六句用韻。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臨江仙,詞牌名。

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

雙調六十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漁家傲,詞牌名。

雙調六十二字,前後闋各五仄韻,句句用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蘇幕遮,詞牌名。

亦稱《鬢雲松令》。

前後闋無異。

詞牌格式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定風波,詞牌名。

雙調六十二字,前闋三平韻;兩仄韻,後闋四仄韻,兩平韻。平仄換韻方式為“甲乙甲丙甲丁甲”。以平聲韻為主,間以仄聲韻。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錦纏道,詞牌名。

亦稱《錦纏頭》、《錦纏絆》。

本調六十六字。後闋首句節奏為上一下四。後闋第四句雖八字,實則七字句上加一襯字“問”耳,句法為上七下一,或以前三字為斷。後闋末尾一句,上四下五,與前半闋結句相同;而上四字之平仄,則為“仄仄平平”或“仄平平仄”。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長春晝。睹園林、萬花如繡。海棠經雨胭指透。柳展宮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攜手。醉醺醺、尚尋芳酒。問牧童遙指孤村道:“杏花深處,那裡人家有。”

謝池春,詞牌名。

亦稱《賣花聲》。

六十六字,上闕下闋各四仄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上三下二)。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上三下二)。仄平平、仄平平仄。

陸游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來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弔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青玉案,詞牌名。

亦稱《橫塘路》、《西湖路》。

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上三下三)。(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天仙子,詞牌名。

雙調六十八字,前後闋各五仄韻,上去通押。第四、第五兩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聲。

詞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張先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江城子,詞牌名。

亦稱《江神子》。

雙調七十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五平韻,一韻到底。

詞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代詞譜

每個詞調都是有曲譜的。在唐宋時代,應該編有不止一個的集成性的曲譜,以供教坊樂工演唱和供文人從中擇調填詞。但這類曲譜都沒有流傳下來。唐崔令欽《教坊記》記錄了玄宗時代教坊習唱的三百二十四個曲名,但沒有同時把曲譜記錄下來。因為較完備地記錄和保存曲譜,應該是一些官立音樂機關的工作。

清光緒末年敦煌發現的卷子中有唐五代時的工尺譜一卷,載有《傾杯樂》、《西江月》、《心事子》、《伊州》、《水鼓子》。《長沙女引》、《撒金砂》、《營富》等八個曲譜。另有舞譜二卷,載有《遐方遠》、《南歌子》、《南鄉子》、《浣溪沙》、《鳳歸雲》、《雙燕子》等六譜。這是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唐代歌譜和歌舞曲譜。但雖經中外學者詳加考訂,這些譜字和曲調一時還難以完全認識。

宋人詞集中的自度曲,有的也旁註工尺譜。如姜夔十七首自度曲,皆有旁譜,是現在所能見到的唯一完整的宋詞樂譜。這些譜字經過近百年來許多學者的研究整理,已認識清楚。但十七個譜里都沒有板眼符號,所以仍不能恢復宋時歌唱真相。張炎《詞源》卷下說他的父親張樞“曉暢音律,有《寄閒集》,旁綴音譜,刊行於世”。《寄閒集》所綴音譜方式當亦同 於姜詞旁譜,但此書早已亡佚。

音譜和歌法失傳之後,詞就完全詩律化。它只能從字句聲韻方面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格律。這樣編撰起來的詞譜就和近體詩的聲調譜差不多,而和音樂完全脫離了關係。這類詞譜始於明張蜒的《詩餘圖譜》。其譜分列詞調,旁註平仄:用白圈表平,黑圈表仄,半白半黑的表可平可仄。但疏漏甚多。後經謝天瑞加以增廣,徐師曾去圖而著譜,到程明善又合為一部,刊入《嘯餘譜》中。《嘯餘譜》的錯誤仍然很多。例如《燕台春》本即《燕春台》;《大江乘》本即《大江東》;《嘯餘譜》根據錯誤的刊本,都列為兩調。《念奴嬌》與《無俗念》,《賀新郎》與《金縷曲》,《金人捧露盤》與《上西平》,本為一調的異名而也被分作兩調。此外錯亂句讀、增減字數、妄分韻腳的例子也不少。同時《嘯餘譜》又把詞調分類排列,有二字題、三字題、通用題,歌行、人事、聲色、珍寶等類。這種分類都是隨意取合,俱不確當。又每調分列第一、第二等體,也不根據作品的年代先後。所以萬樹《詞律自敘》說它是“觸目瑕瘢,通身罅漏”。清初有賴以分作《填詞圖譜》。此書圖仿《詩餘圖譜》,譜依《嘯餘譜》,考稽既疏。謬誤仍多。至宜興萬樹的《詞律》二十卷出,才算有了一部較完善的詞譜。《詞律》共收詞調六百六十調,一千一百八十餘體。訂正前訛,發明新旨,有不少研究宋詞聲律的心得 見解。但萬樹仍有考訂偶疏,見聞未廣之處,脫漏錯誤,誠所不免。後來徐本立作《詞律拾遺》八卷,補一百六十五調,四百九十五體;杜文瀾作《詞律補遺》一卷,又補調五十,對原書皆有所訂正。康熙時王奕清等合編《欽定詞譜》四十卷,列八百二十六調,二千三百零六體,並仿《詩餘圖譜》的方法,以黑白圈旁註平仄,在每調下又註明調名的來源,句法的異同,較《詞律》更為完備了。但不論《詞律》與《詞譜》,還都應增補修訂。例如敦煌曲的發現,其中好些詞調就是這些書中沒有的。又如《道藏》所載金代全真教道人的詞,也有不少新調可據以增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