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鳥[傳說的一種奇特鳥類]

荊棘鳥[傳說的一種奇特鳥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動物簡介

荊棘鳥,是自然界一種奇特的動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從離開雀巢開始,便不停執著地尋找荊棘樹。當它終於如願以償,就把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一株最長、最尖的荊棘上,和著血和淚放聲歌唱——那悽美動人、婉轉如霞的歌聲使人間所有的聲音剎那間黯然失色!一曲終了,荊棘鳥終於氣竭命隕,以身殉歌——以一種慘烈的悲壯塑造了美麗的永恆,給人們留下一段悲愴的謎。

荊棘鳥體型小,高昂著頭,美觀,氣派。

長篇小說

故事概況
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考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自1977年問世以後,不僅走紅美國,與同為美國十大暢銷書;而且迅速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書”,先後改編成電影,拍成電視連續劇,管制成盒帶,是整個80年代最佳暢銷書之一,一直有讀者請求作者為之作續.前不久,作者應有關方面之邀與作曲家合作,親自將之改編成面向德語觀眾的音樂劇.時至今日,雖20幾年過去,《荊棘鳥》的美麗依然不衰,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原作,仍打動者億萬讀者的心.加拿大魁北克的以為讀者說:“我有幾本市場重溫的書,《荊棘鳥》就是其中之一。竊以為,他是所有時代最偉大的愛情故事之一,看為羅米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比肩。我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
編輯本段故事梗概
梅吉一家住在紐西蘭,她父親替人家剪羊毛為生,可這一年父親失業了,正在一家人發愁的時候,他們接到姑母從澳大利亞寄來的信。原來,姑母年事已高,準備讓他們去繼承遺產。在經過一番顛簸之後,梅吉一家踏上澳洲大陸,來到德羅海達。剛一露面,梅吉就引起了拉爾夫神父的注意,他對這個女孩十分憐愛。
拉爾夫神父是愛爾蘭人,被天主教會派到德羅海達擔任教士,他是個高大俊美的男人,優雅和藹、雄心勃勃,他很想在教會中升到的職位,但由於沒有背景,直到30多歲還是個普通教士。因為梅吉的姑母是德羅海達最富有的孤孀,他不得不經常與之周旋,其實心裡十分厭惡她。梅吉的姑母看到拉爾夫對待小梅吉的特殊態度,十分記恨,決定尋機報復。
梅吉一家在德羅海達定居下來,他們很快適應並喜愛上了這裡的新生活。他們與拉爾夫神父結下了親密的友誼,隨著梅吉年復一年地長大,她和拉爾夫的感情也逐漸加深,拉爾夫不但是可以信賴的師長,而且也成為可以傾訴的朋友,這一切都被梅吉的姑母--那個富有而乖戾的老太婆看在眼裡,恨在心上。
機會終於來了,在梅吉17歲時,梅吉的姑母終死去。她在臨死前交給拉爾夫神父一封信,讓他發誓在她被埋葬後拆開,拉爾夫答應了。然而,當他拆開信封時,他驚呆了。原來,梅吉的姑母遠比人們想像的富有得多,她在信中宣稱,她的全部財產達1300萬英鎊,她本來立有遺囑,準備將財產留給梅吉一家。但現在她改變了主意,她把它們獻給天主教會,並聲稱這是由於拉爾夫神父出色工作的緣故,這筆財產將永遠由拉爾夫管理支配,梅吉一家可以住在德羅海達,但工資由拉爾夫決定給予。
拉爾夫看後心中十分矛盾:如果他將這不為人所知的新遺囑投入火中,梅吉一家就可以繼承全部遺產,但是他就將喪失這個巨大的機會,永遠沒有晉升的希望;如果他公布這個新遺囑,他必將受到教會的重視並獲得晉升,但梅吉和她一家的權利就會被剝奪。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向自己的野心投降了,他公布了遺囑,也離開了德裏海達,離開了梅吉。
梅吉一家搬入了姑母原來居住的大宅子,重新按自己的愛好做了裝修,從此以後,他們將作為德羅海達牧場的代管人長久居住在這裡了。拉爾夫給他們寄來足夠多的錢以使他們能夠維持不錯的生活,梅吉的母親也一改以往鬱悶的心情變得快樂起來。但當她從報紙上看到她最疼愛的長子弗蘭克被判處終身監禁時,這快樂也轉瞬即逝了。
梅吉的爸爸帕迪在一次野外轉移羊群時遇到大風暴,閃電引起的大火,迅速地吞噬著早已久旱的草原,也吞噬了梅吉的爸爸和羊群。這時,她的一個哥哥也被野豬的獠牙刺死。正在全家哀痛欲絕時,拉爾夫神父趕回來,埋藏了死者之後又匆匆離去。他告訴梅吉雖然自己非常愛她,但他永遠也不可能和她結為夫妻。不久,他升任主教。 
梅吉家新雇了一個叫盧克的剪毛工,盧克的相貌竟酷似拉爾夫神父,這使她心煩意亂,在盧克的追求下梅吉終於嫁給了他,離開了德羅海達。盧克並不愛梅吉,只因為梅吉很有錢,他計畫用梅吉的錢,加上自己苦幹得來的錢買一個牧場。所以婚後不久,他就帶著梅吉到昆土蘭去割甘蔗,而讓梅吉到一家去做家務,並把梅吉所有的錢都存到銀行。
盧克為了掙錢,不與梅吉見面,甚至在她生第一個孩子時候,他也拒絕回來看梅吉。而此時拉爾夫卻來到梅吉身邊,他對梅吉的感情始終不渝,這剪不斷的情感時時讓他感到痛苦,他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梅吉之後也去到麥特勞克島,一起渡過了他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為了到羅馬去擔任更重要的職務,拉爾夫離開梅吉,而梅吉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梅吉因此決定離開盧克,重新回到德羅海達,與母親住在一起。她生下拉爾夫的孩子,取名戴恩。
梅吉的母親一眼就看出戴恩是拉爾夫的孩子,她很能理解女兒的做法,並且她自己當年也愛過一個人,還與他生下了大兒子弗蘭克。事情發生後,她被高貴的家族驅逐出去,才嫁給梅吉的父親帕迪。
梅吉和母親、女兒、兒子在德羅海達生活得很好,女兒朱絲婷和兒子戴恩也已長大,由於朱絲婷我行我素,加之又是盧克的孩子,又所以梅吉不怎么喜歡她,而是把全部的情感都寄托在兒子戴恩身上,從戴恩身上她看到了拉爾夫的身影。
這時二戰暴發了,拉爾夫也已晉升為紅衣主教,他在戰爭中運用宗教影響保全了羅馬,受到了人們的讚譽。但在他的內心深處,梅吉一隻是她始終的牽掛。
梅吉的女兒長大後當了演員,活躍於澳大利亞和英國成為話劇舞台,最後嫁給了德國的一位內閣大臣。而戴恩卻提出要當教士,這對梅吉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思慮再三,她把戴恩送到羅馬的神學院,讓拉爾夫照顧他。拉爾夫和戴恩相處融洽,梅吉沉浸於父子二人的親情當中。但好景不長,在一次游泳中,戴恩因心臟病突然發作,溺死在海里。
這一切使梅吉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有片刻的追悔。”

作品賞析

《荊棘鳥》的暢銷不衰證明了他的確是一部富有魅力的小說。者美麗首先來自他的主題:愛和命運。它講述的是克里里家族傳奇式的家事史。故事開始於20世紀初葉,結束於半個多世紀以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從帕蒂·克利里應無兒無女的老姐姐貴婦人瑪麗·卡森之召,攜妻子菲奧娜和七個子女從紐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牧羊長,道帕迪唯一倖存德孫輩、才華橫溢德演員朱斯婷在遙遠德異國他鄉確定了自己德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整整講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德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其中最主要德史梅吉於拉而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德愛情。有人認為考琳·麥考洛將人生的全部方方面面都濃縮進了這本傑出的書里,她試圖通過克里里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揭示這樣一個道理: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史需要以難以想像的代價去換取的。正如小說的結尾所寫的那樣:鳥兒胸前帶著荊棘,它遵循者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者,歌唱著,死去……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荊棘鳥》里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不僅為塑造人物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而且增強了閱讀的美感,使讀者獲得了對人物所處環境的人文地理的豐富知識,因此也是其魅力源泉之一。讀者那一段段勾勒環境的文字,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澳大利亞風情,深深體會道不僅作品裡的人物,就連那片土地也是奇特的。亞馬遜網上書店在介紹這本書使使那樣描述那廣袤荒涼的土地的:“保守這輪番而至的韓老侵躪;索取時,殘酷無情;花開時,絢麗爛漫;造化慷慨的粘結,有不失豐饒。天底下在沒有哪一個地方如此怪誕離奇。”書中生息於斯的一切均籠罩在那種獨特的氛圍里,可感可觸,隱隱中不由得令人生對命運的慨嘆。
總之,《荊棘鳥》時一部不可多得的暢銷小說,結構嚴謹,語言流暢生動,飽含激情,富有詩意,不時有警言妙語散布其間。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荊棘鳥》與《教父》一樣,同為美國十大暢銷書,而且迅速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小說”。

名言名句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那么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作者簡介

考琳·麥卡洛是澳大利亞當代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她於一九三七年六月一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西部惠林頓一個牧業工人家庭,十二歲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過著遊牧生活。考琳·麥卡洛從小就表現出不凡的藝術才能,她從五歲起就寫詩歌,講故事,學畫畫。但是經濟大蕭條給這個勞動家庭帶來的巨大打擊使她很早就意識到,文學藝術很難給一家人帶來溫飽,而她在數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天賦和興趣促使她走上與文學創作全然不同的道路。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考琳·麥卡洛開始在悉尼大學攻讀神經生理學,畢業後,在悉尼皇家北岸醫院創建了神經生理學部。五年後,為了進一步提高學術水平,她到英國倫敦大學兒童健康學院從事研究工作。此後移居美國,在耶魯醫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長達十年,成為頗具影響的神經生理學家。她至今仍為威爾斯王子醫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澳大利亞老年醫學基金會資助人、悉尼皇家北岸醫院神經生理學部名譽顧問,同時為促進第三世界神經生理學研究,特別是培養該學科女醫生,她協助美國耶魯醫學院創建了神經生理學系。她和著名醫學家羅登·卡特勒爵士同登澳大利亞一百名傑出人物榜。
然而,真正使考琳·麥卡洛享譽世界的是她兒時即已顯露的文學才華。一九七二年,她利用業餘時間創作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提姆》(Tim)。這部書一九七四年在美國出版之後,很快被拍成電影,不但為考琳·麥卡洛帶來不菲的經濟收益,而且使她一夜之間成為西方文壇耀眼的明星。對於考琳·麥卡洛,這僅僅是她在文學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一九七七年,她調動自己的全部生活積累,創作出版了嘔心瀝血之作《荊棘鳥》(TheThornBirds)這本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不但拍成電影廣為流傳,而且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成為當代世界最暢銷的小說之一,僅平裝本版稅所得就高達一百九十萬美元,創當時美國出版界版稅收入之最。
《荊棘鳥》讓考琳·麥卡洛名利雙收的同時,也打破了她從小就喜歡的平靜與安寧。幾經周折,她最終隻身一人離開“騷動與喧譁的美國”,回到闊別已久的澳大利亞,並且於一九八零年一月定居諾福克島。諾福克島是太平洋深處一座長五英里、寬三英里的小島,距離澳大利亞東海岸尚有一千英里之遙,是一塊獨立的領地。考琳·麥卡洛在這座小島舉目無親,甚至連一個熟人也沒有。經歷了最初六個月的孤寂與煩躁之後,她發現這裡正是她理想的天堂。她的創作熱情在這座恬靜美麗的小島一發而不可收。二十多年來,又創作出版了十部長篇小說、一部傳記。其中《羅馬主人》(RomanMaster)系列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反響,她因此被看作歷史學家。一九九四年,考琳·麥卡洛被授予澳大利亞麥夸里大學榮譽博士,一九九七年成為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政治科學系國際項目中心監事會成員。
父母親的不幸婚姻給考琳·麥卡洛的心靈留下難以平復的創傷,她決心終身不嫁,甚至拒絕任何男性朋友。然而,諾福克島不但給了她一個逃避繁華世界的庇護所,還給了她一個可以託付餘生的丈夫和幸福的家。一九八四年四月十三日,星期五(一個吉祥的日子),四十七歲的考琳·麥卡洛和畫家裡克·伊恩-魯賓遜結為連理。里克·伊恩-魯賓遜是諾福克島當地人,是諾福克島的開拓者——流放犯理察·摩根和澳大利亞歷史上著名的“邦提號”叛亂者首領弗萊切爾·克里斯汀的第四代玄(外)孫。正是他和他的家族觸發了考琳·麥卡洛的創作靈感,並且幫助她完成了描寫澳大利亞開拓史的鴻篇巨製——《摩根的旅程》(Morgan’sRun)。
然而,近年來最為轟動的還是她於二○○三年出版的《呼喚》(TheTouch)。這本書在西方文壇被譽為“作者繼《荊棘鳥》之後最成功的家世小說和愛情傳奇”。小說的主人公亞歷山大是個備受欺凌而又聰明絕頂的蘇格蘭私生子。他十五歲被迫離家出走,先是在格拉斯哥學習鍋爐製造,幾經周折後到美國淘金,憑著吃苦耐勞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大發其財。之後,遠涉重洋來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在崇山峻岭深處找到了世所罕見、品位極高的金礦。為開發這座金山,他和不滿晚清政壇腐敗、流落海外的中國人孫楚結成牢固的同盟,共同創立“天啟公司”,並且建起十九世紀末澳大利亞城市功能堪稱一流的“模範城”——金羅斯。孫楚和旅館老闆娘、聰明美麗的茹貝·康斯特萬曾經有過一段戀情,生下兒子李。三十多歲即富甲一方的“金山之王”亞歷山大孑然一身,和茹貝一見鍾情,並且把九歲的李視為義子。但是在傳統觀念的束縛之下,他並沒有娶深愛他的茹貝為妻,而是懷著仇恨和報復之心,從蘇格蘭老家“進口”了年僅十六歲的“堂妹”伊莉莎白·德拉蒙德。伊莉莎白美麗、善良,不諳世事,是嗜錢如命的父親、詭計多端的神父“高壓政策”下的犧牲品。她在基督教長老會教義築起的圍牆中苦苦掙扎,仍難以逃脫這座精神的樊籠。成為亞歷山大的妻子之後,雖然錦衣玉食、珠寶纏身,但是毫無愛情可言,只能在奢華中痛苦地盡妻子的義務,為一心想有個兒子繼承家業的丈夫先後生下兩個女兒。大女兒內爾像父親一樣聰明絕頂,二女兒安娜卻因為難產,嚴重智障,成了白痴。伊莉莎白懷孕期間伴有驚厥,分娩時病情更重,醫生宣布她再生孩子即有生命危險。亞歷山大靠伊莉莎白“接續香火”的希望終成泡影,伊莉莎白則因為不必再盡“妻子的義務”獲得“解放”。亞歷山大婚後一直和茹貝保持情人關係,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寂寞無助的伊莉莎白把本該是“情敵”的茹貝視為最好的朋友。兩個人情同手足,和亞歷山大一起過著一種畸形的生活。為了使李不受母親卑微出身的影響,日後飛黃騰達,亞歷山大和茹貝不惜重金把他送到英國倫敦,以中國王子的身份在專為外國人開設的貴族學校讀書。李成績優異,劍橋大學畢業後,又在愛丁堡大學獲工程技術博士學位。生子無望的亞歷山大把具有中國血統、才華橫溢、品質高尚的李視同己出,一心想讓女兒內爾長大後與他成婚,繼承家業。然而,事與願違,事業上百戰百勝的亞歷山大,家庭生活中卻屢戰屢敗。李在異國他鄉求學八年,第一次回家,就深深愛上從未謀面、比他年長六歲的伊莉莎白。而雖然生過兩個孩子卻“情竇未開”的伊莉莎白,也在目光與李相遇的一剎,心旌蕩漾,春潮澎湃,發現愛的歸宿。但是,嚴酷的現實不允許他們相愛,一對戀人都把熾熱的愛藏在心頭,在無望與痛苦中掙扎,在心靈深處呼喚夢中情人。為了不辜負待己如父的亞歷山大,李隱忍著撕心裂肺的痛苦,浪跡天涯,在歐亞大陸度過十年,並且創建了伊朗有史以來第一個油田——孔雀油田。伊莉莎白在此期間卻經歷了痴呆愛女安娜被人誘姦,懷孕生產,忠心耿耿的中國女僕玉為安娜報仇,被殖民地當局絞死的種種人生磨難,而她與亞歷山大的關係也日漸疏遠,幾近路人。由於“天啟公司”無人接班,年事漸高的亞歷山大終於找回李,委以重任,主管全局。歷經歐亞大陸風雨滄桑、商海政壇風雲變幻的李和飽受磨難、心如死灰、年近四十的伊莉莎白,都以為十六年前的愛情之火早已熄滅,可以各行其是,以禮相待,然而,流逝的歲月把愛的真金磨得更亮,壓抑了十六年的心靈呼喚終於在埋葬安娜那個雷電交加的夜晚,伴著血淚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劃破烏雲翻滾的萬里蒼穹,向整個世界宣示了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對義父亞歷山大的背叛折磨著一向胸襟坦蕩、光明磊落的李,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終於向亞歷山大坦白了自己的不忠。亞歷山大雖然有種種思想的局限與性格的弱點,但他畢竟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面對這道無法解決的難題,回顧命運多舛而又光輝燦爛的一生,盤點五十七年的功過是非、榮辱得失,為了深愛的茹貝、李和伊莉莎白,為了金羅斯家族的榮譽,他以大無畏的精神做出石破天驚之舉——一手製造了一場爆炸“事故”,葬身於他發跡的一號坑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平一條幸福之路。風雨過後,山川依舊,只有金羅斯廣場矗立起一座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那是亞歷山大,他的靈魂和精神時時刻刻陪伴著愛他、他也愛的人們。

相關詩歌

傳說中有一種荊棘鳥一生只唱一次
那歌聲比世界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尋找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
然後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刺上
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時刻里她超脫了自身的痛苦
那歌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
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同名電影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荊棘鳥
外文片名
"TheThornBirds"
影片類型
愛情/劇情
片長
Israel:460min/USA:477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無聲標準銀幕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Singapore:PG
攝製格式
35mm
洗印格式
35mm

演職員表

導演Director
DarylDuke
編劇Writer
CarmenCulver
ColleenMcCullough.....novel
LeeStanley
演員Actor
RichardChamberlain.....RalphdeBricassart
雷切爾·沃德RachelWard.....MeggieCleary
芭芭拉·斯坦威克BarbaraStanwyck.....MaryCarson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christopherplummer.....ArchbishopVittorioContini-Verchese
簡·西蒙斯JeanSimmons.....Fiona'Fee'Cleary
RichardKiley.....PaddyCleary
KenHoward.....RainerHartheim
派珀·勞瑞PiperLaurie.....AnneMueller
EarlHolliman.....LuddieMueller
MareWinningham.....JustineO'Neill
布萊恩·布朗BryanBrown.....LukeO'Neill
PhilipAnglim.....DaneO'Neill
JohnFriedrich.....FrankCleary
StephenW.Burns.....JackCleary(asStephanBurns)
BrettCullen.....BobCleary
DwierBrown.....StuartCleary
SydneyPenny.....YoungMeggieCleary
AllynAnnMcLerie.....Mrs.Smith
RichardVenture.....HarryGough
StephanieFaracy.....Judy
巴里·柯賓BarryCorbin.....Pete
AntoinetteBower.....SarahMacQueen
JohndeLancie.....AlastairMacQueen
BillMorey.....AngusMacQueen
VidalPeterson.....YoungStuart
HollyPalance.....MissCarmichael
ChardHayward.....ArneSwenson
RanceHoward.....DocWilson
LucindaDooling.....Martha
AspaNakapoulou.....Phaedre
MegWyllie.....Annie
WallyDalton.....FairBarker
NanMartin.....SisterAgatha
製作人Producedby
IrvingPaulLazar.....associateproducer
EdwardLewis.....executiveproducer
StanMargulies.....producer
LeeStanley.....co-producer
DavidL.Wolper.....executiveprodu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WarnerBros.Television[美國]
發行公司
美國廣播公司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ABC)[美國]
WarnerHomeVídeo[巴西].....(Brazil)(VHS)

上映日期

美國
USA
1983年3月27日
瑞典Sweden
1984年3月3日
丹麥
Denmark
1984年12月25日
西德
WestGermany
1985年10月20日

劇情介紹

20世紀上半葉澳洲一個紐西蘭移民家庭,女孩麥琪漂亮熱情,同神父拉爾夫相愛熾烈。但神父的身份卻讓兩人無法結合,心灰意冷的麥琪終轉嫁他人。然而,在命運和內心的渴望刺激下,兩人終於再次相遇,帶來的卻是無可抵禦的悲劇。
本片根據美國暢銷名著改編,以卓越的演員陣容刻畫出長五十年的愛恨情仇,為一部動人心弦的悽美愛情巨著,曾贏得六項艾美獎,也是一部最授全美歡迎的迷你影集。故事以早期澳洲內陸開發時期為背景。拉爾夫·瑞爾夫·布萊卡薩神父(李察張伯倫飾)是一位虔誠的神職人員,但他卻終生飽受情感的煎熬,掙扎於這份纏綿難捨的愛。梅吉·克利里(瑞雪兒華德飾)就是布萊卡薩神父心怡的女神,但這卻是一份她一輩子都無法得到的愛……

相關評論

Desire.Passion.Scandal.

同名圖書(1)

基本資料
作 者:(澳)麥卡洛著,胡曾譯
出版社:江蘇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7-1
字 數:518000
版 次:1
頁 數:677
印刷時間:2003/03/01開 本:印 次:
紙 張:膠版紙
ISBN:9787805678313
包 裝:精裝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部世界著名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的故事。拉爾夫一心嚮往教會的權力,卻愛上了克利里家的美麗少女梅吉。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育苦。以此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也得以展現。本書自70年代在國外出版後,至今仍在世界各國暢銷不衰,並被多次搬上銀幕和螢屏。
內容簡介
本書所寫的故事開始於20世紀初葉,結束於半個多世紀以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從帕迪·克利里應無兒無女的老姐姐貴夫人瑪麗·卡森之召,攜妻子菲奧娜和七個子女從紐西蘭遷居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牧羊場,到帕迪唯一倖存的孫輩、才華橫溢的演員朱絲婷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確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愛情歸宿,整整講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與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免心的愛情。
目錄列表
第一部1915—1917梅吉
第二部1921—1928拉爾夫
第三部1929—1932帕迪
第四部1933—1938盧克
第五部1938—1953菲奧娜
第六部1954—1965戴恩
第七部1965—1969朱絲婷
精彩書摘
荊棘鳥
第一部 1915—1917梅吉
1915年12月8日,梅吉·克利里過了她的第四個生日。媽媽收拾好早飯的盤碟,不聲不響地把一個褐色的紙包塞到了她的懷裡,叫她到外面去。於是,梅吉便蹲在前門旁邊的金雀花叢背後,不耐煩地扯了起來。她的手指不靈活,那包包又扎得挺結實。它有幾分像是玻里尼西亞人開的雜貨店裡的東西,這使她覺得,不管它裡邊包的是什麼,反正不是家裡做的,也不是捐贈的,而是買來的。這可真了不起。包的一角露出了一個好看的淡金色的東西。她更加起勁地扯著那紙包,扯下的長長的紙條亂成一團。
“艾格尼絲,啊,艾格尼絲!”她無比愛憐地說,朝在扯得稀爛的套子裡躺著的布娃娃眨眨眼。
真不簡單啊。梅吉有生以來只進過一次韋漢的雜貨店,那是遠在5月間的事了。因為她已經是個像樣兒的姑娘了,所以……

同名圖書(2)

基本資料
作 者:孫紹振主編
出版社:海峽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3-1
字 數:60000
版 次:1
頁 數:134
印刷時間:2002/03/01
紙 張:膠版紙
ISBN:9787806406052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閱讀是一個必要的訓練項目。閱讀的價值不僅在實用,而且在於提高文化修養。有一個很好的說法,閱讀名著的用處就在於叫人見識名著一番。因此,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要多接觸名著。但“名著”的頭銜往往讓人望而生畏,不知不覺地敬而遠之。《世界百部文學名著速讀》(下稱《速讀》),希望讓讀者能夠親近名著,並激發閱讀興趣。本套叢書有如下特色:
一、一般人往往把名著與經典連在一起。這當然十分正確,但也造成視界的狹隘,造成雖有縱深度與厚重感卻比較缺乏鮮明性、時代性。所以在《速讀》里,我們聚焦名著經典,囊括國家教育部推薦的文學名著的同時,還關注時下流行圖書,遴選相關部分青少年朋友喜歡的、與大家生活比較貼近的文學作品,像科幻小說、兒童文學作品等。這樣,《速讀》就具有經典性、時代性、流行性等諸多特徵,必定會成為大家認同並喜歡的一套叢書。
二、我們認為,一本對青少年有所助益的好書應該處在開拓知識面、激發青少年興趣、爆破青少年潛能的結合點上。而對青少年的激勵和促進的最好方法就是用活潑輕鬆的活動方式,讓大家自覺地產生讀書的樂趣和寫作的熱情。為此,我們策劃了“讀世界名著,寫自己故事”讀書徵文活動,相信會讓許多青少年朋友從中受益。
三、既然是一套速讀叢書,是經過整理後的名著故事,所以讀起來特別輕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她輕鬆而不失趣味,方便閱讀卻仍葆原著的精髓。由輕鬆帶來的趣味性不是我們最後的目的,我們希望藉助《速讀》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自然而然地向原著靠攏,自己去找原著讀。讀者應該把《速讀》中的每一冊書當做一隻只小船,通過它們航行到原著的大海里去。
四、實用性是這套叢書的又一大特色。我們注重原著的精彩之餘還充分考慮讀者的實際要求,真正滿足讀者的需要。每本書有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是原著的精彩片段集錦。對摘選的精彩片段,我們還做了細緻的分類,分寫人、寫景、議論、抒情、敘述、對話等六個部類,而且對每一類還加上點評,對每一片段加上小標題。這樣既給讀者的讀書寫作提供最便捷的幫助,讀者可以借鑑模仿名家的寫法,可以說是一本簡明的作文工具書;同時她又提供給讀者開放的、自己品鑑賞讀的空間。另外像一些對話,因為包容了睿智、機智和幽默,既可以給讀者帶來閱讀的興奮點,又可以成為語文實踐活動的必要素材。
五、裝幀設計的新穎。《速讀》的閱讀對象是青少年,因此,在裝幀設計上充分考慮青少年的閱讀興趣,採用卡通畫作封面的主體,異型36開本。在眾多的同類讀物中,顯示出自己獨特的風采。
總之,囊括教育部門推薦篇目,營造閱讀寫作互動氛圍,採用卡通漫畫裝幀設計,創設讀書獲狀動人機會,展現文學名著最新風采,是《速讀》的追求,也可以說是《速讀》的特色。
莎士比亞曾說過,我的圖書館是我心儀的花園。《速讀》就是專門為青少年朋友準備的,一個真正讓大家心儀的圖書館。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
年富力強的神父一心嚮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卻愛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兒、美艷絕倫的少女梅吉,內心處於權力與愛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從而引發出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里家族十餘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尤其是小說的時間跨度恰好橫越了二次大戰,因而兩代人之間截然不同的人生觀所產生的衝突,更是引人注目。
這部小說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業風光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而作為一位女作家。對女人愛情心態的探索,又十分細膩感人,故本書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本書1977年在美國出版後,印數超過了800萬冊,
作者簡介
考琳·麥卡洛,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惠靈頓。她曾從事過多種工作——旅遊業、圖書館、教書;後來終於成了一名神經病理學家,曾就學於美國耶魯大學。她的第一部小說是《蒂姆》,而《荊棘鳥》則構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調查工作,方始動筆。此書一發表,作者便一舉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藝的人,喜歡攝影、音樂、繪畫、服裝裁剪等。她現定居於美國。
目錄列表
出版說明
青少年心儀的圖書館(代前言)
作品導讀
故事梗概
精彩片段集錦
一、人物
1梅吉
2拉爾夫
3帕迪
4菲奧娜
5瑪麗·卡森
6弗蘭克
7米絲婷
8戴恩
9雷納
二、景物
1德羅海達的動物
2德羅海達的鳥類
3德羅海達的乾風暴
4德裏海達的黃昏
5德羅海達的大火
6德羅海達的領先景
7德羅海達
三、對話
1瑪麗和拉爾夫
2菲奧娜和梅吉
四、議論
1拉爾夫對所信仰的上帝表示懷疑
2瑪麗·卡森
3哈爾的死記梅吉感到痛苦
4敘事者
5敘事者
6敘事者
7梅吉
8菲奧女生
9維科里奧紅衣主者
10敘事者
五、抒情
六、敘述
“讀世界名著寫自己故事”徵文啟事
“讀世界名著寫自己故事”參賽徵文登記表
《世界百部文學名著速讀》(第二輯50種)目錄

F.I.R.歌曲《刺鳥》

史詩般壯闊、雋永的《刺鳥》
F.I.R.更力邀英國駐台領事跨刀,為專輯中場一個很重要的傳說故事獻聲!這張專輯,由英國居爾特民族的一個古老傳說“刺鳥”為概念出發,敘述著“相傳有一種鳥,畢生只鳴唱一次,它的啼聲悠揚動聽,舉世無雙,自它飛離窩巢的那天起,始終不停地找尋一種荊棘,找到後便奮不顧身投身於最尖長,最銳利的一根刺上,就這樣地將臨死前的劇痛化作悅耳感人的歌聲,這正是他為生命所付出的代價,因而博得世人的傾聽,連上帝也在它的天堂中微笑了,因為唯有付出最深沉的痛處,方能換得最美好的事物!”用生命付出代價所換來的,將是無限希望的延續!
參考資料

1.http://www.google.com
2.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956940.html?si=6&;wtp=wk
3.http://www.mtime.com/movie/38062/behind_the_scene.html
4.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714928
5.百度詹雯婷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