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莖叢生,高達3米,全株有辛香氣,地下部分略似生薑。
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40-70厘米,寬10-20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乾膜質,兩面光滑無毛,無柄或具短柄,葉舌全緣,頂端鈍圓,長0.8-1.2厘米。
穗狀花序不分枝,長13-18厘米,寬約5厘米,每花序約有花5-30朵;總花梗長10厘米或更長,被密集的鱗片,鱗片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5.5-7厘米,寬2.3-3.5厘米,頂端圓形,革質,乾後褐色;苞片披針形,長約4厘米,寬0.6厘米,頂端漸尖;小苞片管狀,長3厘米,寬0.7厘米,一側裂至中部,頂端2-3齒裂,萼管約與小苞片等長,頂端具鈍三齒;花冠紅色,管長2.5厘米,裂片長圓形,長約2厘米,寬約0.4厘米;唇瓣橢圓形,長約2.7厘米,寬1.4厘米,頂端微齒裂;花葯長1.3厘米,藥隔附屬體3裂,長4毫米,寬11毫米,中間裂片四方形,兩側裂片稍狹。
蒴果密生,熟時紅色,乾後褐色,不開裂,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4.5厘米,寬約2厘米,無毛,頂端具宿存花柱殘跡,乾後具皺縮的縱線條,果梗長2-5毫米,基部常具宿存苞片,種子多角形,直徑4-6毫米,有濃郁香味。花期:4-6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草果喜溫暖濕潤氣候,怕熱,怕旱,怕霜凍,年均氣溫15-20℃,適宜在樹木稀疏(透光度約40%)環境生長,以在海拔1000-2000米,蔭蔽度50%-60%左右的林下或溪邊濕潤排水良好的山谷坡地陰涼地帶,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產雲南、廣西、貴州等省區。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種子繁殖選擇生長健壯、高產的母株,當果皮呈紫紅色、果實充分成熟時採收,採回的果實剝掉果皮,浸種10個小時左右,用粗砂搓擦,以擦去表面的膠質層,然後播種,一般在9-10月或第2年2-3月播種。
分株繁殖:草果也可從母株分取1年生的帶芽根狀莖進行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選地:選擇肥沃的山谷或溪旁,砍除過多的樹木,控制蔭蔽度在50%,清除雜草,翻地碎土。
定植:定植地選在林緣和溝邊有遮陽的潮濕、肥沃的土地。深翻20-27厘米,待風化一段時間後,即可按株距1.3-1.7米挖寬約13厘米、深7-10厘米的穴,將苗在穴中扶正,覆土壓實。多在春分前後進行分栽。
除草:4-6月和採收果實後的10-12月進行除草,除草時防止踩踏根狀莖和地上莖。
培土:在開花前進行培土,使幼芽生長健壯,如發現根部裸露時,應培肥土,以利根部吸收營養。
排水灌溉:在開花季節,如果雨量過多,會造成爛花,反之,過於乾旱,花易乾枯,造成減產。因此,若遇乾旱,有條件的應引水灌溉。如雨水過多,應做好排水工作,除淨雜草,降低濕度,以減少花蕾腐爛。在開花季節,如果在5-7月份能降一次雨,對結果和保果有利,產量也高。
更新修剪:草果葉片每年都要更新,枯死的老株應及時割除,以利新株生長。修剪時可適當採收一些過密枝、葉,用作精油生產。修剪采葉時間在10-11月份果實收穫後進行。
病蟲防治
病害防治:花腐病、果腐病:在開花前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噴灑。葉斑病:用600倍50%多菌靈或800倍50%甲基托布津進行噴灑。立枯病:發現病株拔除深埋,並撒石灰粉在周圍消毒。同時用65%代森鋅600倍液對病區植株噴霧,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蟲害防治:防治蛞蝓用生石灰撒在其出入的地方進行殺滅。星蝗蟲和鑽心蟲用巴丹或功夫進行防治。
鼠害防治:鼠害用捕鼠籠、捕鼠夾或敵鼠納鹽誘餌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烹調
草果用來烹調菜餚,可去腥除膻,增進菜餚味道,烹製魚類和肉類時,用了草果其味更佳。燉煮牛羊肉時,放點草果,既能使牛羊肉清香可口,又能去除牛羊肉膻味。草果味辛性溫,具有溫中健胃、消食順氣的功能,主治心腹疼痛、脘腹脹痛、噁心嘔吐、咳嗽痰多等,還能解酒毒,去口臭。但需要提醒的是,氣虛或血虧患者忌食草果。
藥用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歸經】入脾經、胃經。
【功能】燥濕除寒,祛痰截瘧,健脾開胃,利水消腫。
【主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宜忌】
⒈《本草蒙筌》:大耗元陽,老弱虛羸,切宜戒之。
⒉《本草經疏》:凡瘧不由於瘴氣,心痛胃脘痛由於火而不由於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里急後重及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鹹屬暑氣溫熱,皆不當用。
⒊《本草備要》:忌鐵。
⒋宜:脘腹冷痛、食積不化,或飲食不香、嘔吐反胃者宜食。
⒌忌:氣虛或血虛的體弱者切勿多食,以免耗傷正氣。陰虛火旺者也不可服,防其溫燥傷陰。
【炮製】
⒈制仁:取草果置鍋內,用文火炒至焦黃色並微鼓起,去殼,取仁,用時揭碎。(《藥典85》)
⒉姜制:取淨草果仁,加薑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乾,取出,晾乾,用時搗碎,每草果仁100千克,用生薑10千克或乾薑3千克。(《藥典85》)
⒊炒制
①取草果除去雜質,用碾串碎篩去土末,簸淨皮取仁。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晾涼,用時搗碎。(《內蒙》)
②取原藥放人鍋內,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褐,發泡,有香氣時取出,放冷,篩去灰屑,用時揭碎。(《雲南》)
⒋燙制:先將沙子置鍋內炒松,倒入淨蘋果,用武火炒至焦黃色,鼓起,取出,篩去沙子,稍涼,去殼,用時搗碎。(《陝西》)
⒌鹽制
①取淨草果,揀去雜質,用油砂炒炮,除盡殼皮,將果仁搓散,用鹽水拌勻,文火炒至微香,取出,放涼,篩去灰屑即得。每蘋果100千克,用食鹽2千克。(《湖南》)
②取草果,除去硬殼後,將仁搓散,放入鍋中,用文火加熱,炒香後,噴放鹽水,繼續沙乾,取出,晾冷。每草果100千克,用食鹽2千克。(《貴州》)
⒍煨制
①灰煨:取帶殼草果置熱灰中煨香為度,篩去灰土,剝去外殼,取淨仁用。(《集成》)
②面煨:取草果用面做皮包好,置熱灰內煨至皮焦,或煨至皮微焦共有裂紋時,剝去外皮即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