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茴香楝實丸
別名:茴香楝實丸
組成
茴香(炒)1兩,楝實(麩炒,去核)1兩,石茱萸1兩,馬藺花(醋炒)1兩,陳皮1兩,芫花半兩(醋炒)。
出處
《宣明論》卷二。
主治
小腸病結上而不下,痛衝心肺。小腸控睪證。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醋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中藥方劑之茴香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茴香楝實丸,中醫方劑,來自《宣明論》,主治小腸控睪證。
茴香楝實丸
別名:茴香楝實丸
茴香(炒)1兩,楝實(麩炒,去核)1兩,石茱萸1兩,馬藺花(醋炒)1兩,陳皮1兩,芫花半兩(醋炒)。
《宣明論》卷二。
小腸病結上而不下,痛衝心肺。小腸控睪證。
每服10-2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上為末,醋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茴香楝子丸主治諸疝證。
茴香楝子丸組成: 楝實(炒)1兩,白朮1兩,烏藥(銼)半兩,茴香子(微炒)半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同名方劑匯總 楝實丸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楝實丸 (《聖濟總錄》卷九十。) 楝實丸 (《聖濟總錄》卷...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主治腎臟久積氣在膀胱,虛脹上攻,膨滿(疒丂)痛。
茴香子丸 《聖惠》卷九十二:茴香子丸 《聖惠》卷七:茴香子丸 《聖惠》卷九十八:茴香子丸川楝落葉喬木,生於平壩或丘陵地帶濕潤處,有栽培。分布於河南、甘肅、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采其熟後的果實曬...
形態特徵 主要分布 栽培技術 藥用價值 鑑別方法茴香,中藥材名。本品為傘形科植物茴香的果實。9~10月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後,打下果實,去淨雜質,曬乾。功能主治為:溫腎散寒,和胃理氣。治寒疝,少...
來源 性味歸經胡蘆巴丸用於脾勞,大便不調,嘔逆腹脹,羸瘦少力,飲食無味,面色萎黃。
《景岳全書》卷五十八引《百一選方》 《局方》卷八(續添造局經驗秘方) 《杏苑》卷六補骨脂丸是一味中藥,只要成分有補骨脂、 菟絲子、胡桃肉、乳香 、沉香等。
本草綱目卷 聖惠卷 方劑1 方劑2 方劑3丁香楝實丸,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婦人瘕聚帶下。
丁香楝實丸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方劑別名:消枳丸、連羅丸藥物組成:白芥子1兩半,蘿蔔子1兩半,山梔1兩,川芎1兩,三棱1兩,莪術1兩,桃仁1兩,香附1兩,山楂1兩,神曲1兩,青皮5錢,...
主要成分 清熱瀉火 行氣開郁 停痰宿飲 處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