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下轄成莊村、郎兒村、長沙村、戈店村、石橋村、龍河村、太平村、江寶村、高陽村、新陽村、韋北村、柘溝村、京杭村、五里村、牌坊村、范西村、新盪村、新民村、蘇律村、迎豐村、宋埠村21個行政村,東風居委會、紅旗居委會、勝利居委會、東園居委會、花園居委會、西園居委會、北園居委會7個居委會,是寶應縣行政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鄉鎮之一,也是省百家名鎮、省重點中心鎮,全國千強鎮。
歷史沿革
歷史上有老鎮、新鎮之分,唐宋時范水集(在今鎮西南數里),元代稱范氏寨,元末明初沉於洪水。現今的范水鎮建於明朝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載:“明洪武年間稱寶應南三十六里有新鎮,萬曆年間開宏濟河,建氾水閘,鎮以閘名。”據《宋史》記載:真宗、光宗時大築漕堤,瀦水漸多,境內始有范光湖。建國後為氾水區、氾水公社、氾水鄉,1985年撤鄉為鎮,2000年與韋鎮、石橋、氾光湖三鄉鎮合併,為氾水鎮,2002年經省民政廳批准復名為“范水鎮”。取得榮譽
范水鎮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淮江公路和京滬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經濟繁榮、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環境宜人、素有“金範水”和“寶應首鎮”之稱,曾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新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衛生城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全國生態示範鎮、江蘇省無公害農業科技示範區、揚州市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鎮、揚州市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示範鎮、揚州市自然保護區。
工業發展
范水鎮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全鎮工業規模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持續發展。鎮政府在完善原有范水工業區的基礎上,下在規劃和實施工業區二期工程,營造了良好的投資載體。范水鎮已初步形成以紡織、電器、汽配、玻璃、木業加工等支柱產業,工業企業200多家。主要產品有:坯布、紗線、電子元器件及光電開關、銅鋁漆包線、高低壓配電櫃、特種車輛及車船配件、鋼結構、橋架、母線槽、玻管、玻璃和水晶工藝品等。
揚州市范水工業園位於范水集鎮北側,交通便捷,京滬高速、京杭大運河、淮江公路、范柳公路穿園而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園區從1999年開始規劃籌建,由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編制,總規劃面積為1800畝,已實現了“五通一平”,區內分為輕工紡織區、機械加工區、玻璃製品區、精細化工區、創業園區、倉儲區、綜合服務區等七大功能區。
生態農業
范水鎮耕地面積10萬畝,水面3萬畝,林地1萬多畝。 范水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呈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持征,境內年平均氣溫14.4°C,常年降水量平均938mm,日照總時數平均2188.2小時,適應動植物繁衍生長。土壤以雜土和黃雜土為主,適宜種植水稻、三麥、棉花、油菜等農作物,該鎮水產、棉花、蠶桑、畜禽、蔬菜等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范水學習借鑑山東壽光模式,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並努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優勢資源產業化,重點實施了“五三二一”高效種養工程,即實施5000畝水面高產養殖工程、3000畝有機稻米建設工程、2000畝高產桑園工程、1000畝優質梨工程。把發展有機農業作為高效農業的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寶應是全國生態縣、全國有機食品示範縣,最近又拿到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寶應有機核心區的牌子的難得機遇,放大中寶德園品牌效應,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無公害農業、有機農業,加快建成5萬頭生豬基地、,逐步建成以有機稻米為重點,有機蟹、有機鴨、有機梨為補充的萬畝有機食品基地,力爭至“十一五”末實現有機種植1萬畝。范水鎮運西地區湖盪密布,河網交錯,土地肥沃,環境優美,被全國生態專家稱為難得的一塊“淨土”、“活水’,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經檢測都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土壤富含有機質,豐富的水資源、茂盛的林地使之成為江蘇省著名的生態農業基地,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放心牌”大米獲得綠色食品標誌,‘清真源’牌無公害優質米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特色生態農業正在向深層次綜合性開發方向發展,水產、林果、野生蔬菜正逐步走上產業化、規模化。集鎮建設
集鎮建成區面積5平方公里,蘆范路、東園路、文化路、躍勝路、新豐路、四韋路呈三橫三縱格局。集鎮市場繁榮、商鋪林立、人氣旺盛、功能齊全,素有“金範水”之譽。電力供應充足,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有占地面積35畝的人民廣場、地段衛生院等公用設施。福利院在里下河地區以規模較大、設施齊全著稱。范水高級中學為省三星級高中,范水中心國小為省實驗國小,中心幼稚園為市一類幼稚園。國中普及率100%。農曆二月初二有柘溝傳統廟會。
投資環境
范水鎮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淮江公路和京滬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經濟繁榮、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環境宜人,素有“金範水”和“寶應首鎮”之稱,曾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新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衛生城鎮、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江蘇省無公害農業科技示範區、揚州市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鎮、揚州市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示範鎮、揚州市自然保護區。范水鎮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已形成同資源利用相適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富有地方特點取得良性發展的格局,並逐步發展成為蘇中地區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商貿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在新世紀,范水鎮將全面建成經濟強鎮、商貿重鎮、文化名鎮。綜合大鎮。范水人民願與各界人士攜起手來,以各項優惠政策、完善配套的服務、舒適優美的環境污染境,熱忱歡迎四海賓朋前來投資興業,共創匯美好明天。
村務公開
江蘇省寶應縣范水鎮村務公開工作始終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注重提高村務公開的質量和效果,重點讓民眾了解、監督村集體資產和財務收支情況,保障農民民眾的知情權、監督權,進一步健全民主決策機制,不斷推進村級民主建設進程。在開展“百村千戶”新農村建設調查問卷活動中,農民對村務公開的滿意度均在95%以上。該鎮的具體做法是:一、做到“五重性”。一是真實性。對公開的內容必須經村務公開監督員或民主理財小組成員審核,再報請鎮農經服務中心審批後公開,力求做到真公開。二是時效性。公開時間一般按照每季公開一次,對公開的內容注意定期更換,保持村務公開內容的時效性。三是針對性。對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能突出重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公開。同時,對村級專項事務,如果民眾認為需要專門公開的,能認真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公開。對一些涉及時間較長的村級事務,採取按一定的時間段靈活公開。四是全面性。公開的內容務求全面、完整,杜絕報喜不報憂現象的發生。對村兩委決定的重大事項,不但做好事前、事中公開,而且做到事後公開,保證村務公開的連續性。五是通俗性。對公開的內容做到通俗易懂,不霧裡看花,避免用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詞語(如:會計術語),讓民眾看得明白。
二、抓好“四個結合”。即:村務公開與民主議事相結合、村務公開與民主理財相結合、村務公開與民主監督相結合、村務公開與民主決策相結合。范水鎮在充分發揮村民議事的同時,切實加強對村級民主理財工作的領導,理財人員全部實行持證上崗,憑證理財,並聘請村務公開監督員,使民眾自發性監督向有組織監督發展,搞好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做到還政於民。三、建立三項制度。一是建立村民接待日制度。每月10日,定為村民接待日制度。由村委會主任負責解答村民疑問,聽取村民的建議,做好記錄,並及時進行對接落實;二是建立村民意見聯繫箱制度。三是建立村務公開資料歸檔制度。對村務公開資料,由村主辦會計負責,及時做好整理歸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