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
截至2005年,村里先後投資50餘萬元,修建一條通往城區的1.5公里長水泥路,村內3條主要道路也進行了水泥硬化;架設2.5公里長的高壓線路,進行全村電網改造;修建一條150多米長的引水壩,解決了1000多畝水田灌溉問題。經濟狀況
村里依託靠近縣城的優勢,確定了“以農穩村、以工強村、以商富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科學養豬、種植反季節蔬菜、經商運輸、入股辦電站、興辦毛織竹木加工廠等,促進農民增收。在村支書帶領下,截至2005年,村民參股電站28座,投資達2800萬元,村裡有80%的農民擁有電站股份,年電力收入300多萬元。有360多人從事建築、裝飾、運輸和修理加工,其中創利稅10萬元以上的就有31戶。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95%的村民用上了清潔的自來水,電話、手機、機車、彩電、空調、小轎車進入了村民家庭,“小康示範村”初具規模,一個經濟發展、乾群黨群關係融洽的現代新農村展現在舜水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