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范公路工程是規劃“田”字型快速路網的南北縱向主軸線,位於開放大道東側,緊鄰新長鐵路布設。工程起點接老204國道(新興互通附近),由北向南分別與市區北環路、黃海路、建軍路、青年路、世紀大道、新都路相交,終點與南環相接。全線總長16公里(不含車站樞紐)。
先改建為范公路, 范公路也是鹽城市快速通道的組成部分,范公路工程範圍北起黃海路南,南至建軍路南,全長1.66千米,計畫工期2年。范公路採用長條苜蓿葉型互通, 范公路為地面式快速通道,利用現建軍路立交橋預留橋孔,下穿建軍路,在原橋兩側分別布設分離式高架橋,再另設定4條匝道,實現范公路與建軍路之間的交通轉換。分離式高架橋長664.47米、4條匝道分別長62.9米、182.9米、202.9米、82.9米。
范公路節點
北環樞紐:
北環樞紐為半苜蓿葉型三層立交
北環路樞紐互通式立交位於北環路與范公路交叉處,為半苜蓿葉型3層立交。互通區域屬於鹽灣村和新界村。
新洋港大道至開放大道段將採用地面式快速路,該段在與主幹路相交時採用立體交叉,其他相交道路採用右進右出,通過兩側主幹路交叉口調頭。
開放大道至通榆運河段架設高架,連續跨越開放大道、范公路、新長鐵路、通榆運河等。
通榆運河至新洋港段沒有路,橫向聯繫相對較小,也採用地面式快速路。
因互通區域受新長鐵路及其複線電氣化改造方案制約,范公路東側無法布設環形匝道,西南象限、西北象限的左轉匝道只能利用北環路高架橋下淨空布設半定向匝道。范公路西側地塊以農田、魚塘為主,考慮布設環形匝道。此外保留鹽青線的通行,確保北環路地面輔道與區域內鹽青線、中河路等支路順接溝通。
新洋港大橋:
新洋港大橋:蘇北最大城市內斜拉橋
新洋港大橋是范公路主線唯一有較高通航要求的橋樑,主橋位於通榆河、鹽邵線和新洋港的十字航道中心線交叉點西側約260米處。
該橋為雙塔四索麵部分斜拉橋,橋面為雙向八車道斷面,全長456m,塔高63.5m,斜拉索採用扇形布置,橫向為三柱式橋塔。其主梁為混凝土結構,後期基本不需養護。結構剛度大,行車舒適。結構整體性好,耐久性強。
新洋港大橋是蘇北城市範圍內最大的斜拉橋,主跨216m的部分斜拉橋方案在國內同類型的橋型中其跨度居於前列。橋型具有纖細、柔美的美學效果,克服了連續梁高度過大帶來的壓迫感和上下部結構不協調的弊端,橋塔和斜拉索的設定使其具有斜拉橋宏偉、壯觀的感覺。
建軍路互通:
建軍路互通:快速路立交橋下穿
建軍路為鹽城市重要的城市主幹道,快速路與城市主幹道相交優先選擇簡易型互通型式。建軍路互通式立交位於建軍路與范公路交叉處,採用長條苜蓿葉型互通,且橋樑拼寬型式採用分離式。
現有的建軍路老橋設計於1999年,在實施過程中已給范公路預留通道。新的互通式立交橋將利用老橋,在該橋兩側布設分離式匝道橋,將匝道橋橋墩布設在側分帶中。范公路地面式快速路下穿建軍路主線橋,在建軍路立交橋南北兩側分別平行新建兩座匝道橋,另外設定4個匝道溝通范公路輔道與兩座建軍路匝道橋。
考慮該節點各轉向交通量較平均,且受控因素較多,尤其是西北、西南象限企業和建築物密集。建軍路互通將在4個匝道與范公路地面輔道順接處,分別設定右轉彎道。屆時,在建軍路互通區域,人非交通的南北向、東西向、各象限左右轉向等出行溝通均較便捷。
車站樞紐:
車站樞紐:五層立交最高34米
車站樞紐,即我們所說的青年路互通,五層立交最高點為34米,但不納入范公路快速通道工程範圍。
青年路快速路與范公路快速路相交,形成鹽城市規劃“田”字型快速系統的十字骨架。
鹽城火車站和汽車站已經建成,位於現狀范公路兩側。根據大市區快速路網規劃,青年路定位為快速路,與范公路相交在火車站和汽車站之間。為滿足快速路與快速路的轉換,以及充分考慮火車站和汽車站的出行要求,故在此興建車站樞紐。
南環樞紐:
南環樞紐:十字型互通四層立交
南環路樞紐互通式立交位於市區南環路與范公路交叉處,屬於亭湖區伍佑鎮伍東村,區域內西伏河、南伏河等河流密布,除老204國道沿線兩側城鎮企業和民房等建築物較密集外,其餘基本為農田。
南環路樞紐設定為十字型全互通,為4層立交。向東跨越規劃康居路、地面輔道、串場河、開放大道、新長鐵路後落地,再向東跨越通榆河、地面輔道後落地與南環路順接。南環路快速化改造除對通榆河東側現狀南環路局部改造外,其餘均為新建。
范公路快速路與南環路快速路之間採用兩對定向匝道直接溝通;為確保范公路主線遠期南延後與南環路快速系統的便捷溝通,分別在西南、東南設兩對匝道,預留二期實施。由於開放大道與范公路的近期溝通需求不大,范公路將在三墩港北側向西設地面輔道與開放大道通過平交口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