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濟廟

英濟廟

英濟廟, 位於石獅市永寧鎮那高村。外高村又名“霽江”,其北依寶蓋山,南襟深滬灣,東望沙堤,西臨梅林。廟內供奉關帝神像。

石獅市英濟廟

英濟廟,是閩南重要的歷史文物古蹟,始建於明初張氏,清初年間,靖海侯施琅又行擴建。乾隆十二年,霽江宗人再次重修。北鄰永寧衛,南俯深滬灣,東聽石鼓通潮,西眺江沉半月。成為佛教幽靜之所。然天有不測風雲,一九三九年,抗日期間,被日寇飛機而坍塌。霽江鄉人不忍寺廟被毀,因戰亂蔓延,臨時搭建一座小廟,暫按神位。後在一九九八年,得霽江善男信女捐款重建,頂落和下落分別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零秋竣工。

安溪縣官橋鎮英濟廟

位於安溪縣官橋鎮駟馬山前連厝山麓,是一座在海內外頗有影響的千年古廟。廟宇坐北朝南,四面蒼松翠竹、奇峰異石、聖境清幽。相傳,英濟廟始建於宋熙寧元年(1068年),廟內奉祀里主尊王,相傳系北宋名將楊延昭的化身。《辭海》載,楊延昭(958-1014年),年輕時隨父楊業出征,常為先鋒。後在河北任緣邊都巡檢師、高陽關副都部署等職。守邊20餘年,號令嚴明,屢破契丹軍,契丹畏懼,呼為楊六郎。

關於楊家將民間傳說

楊家將滿門忠烈,功績彪炳史冊。民間傳說,楊六郎智勇雙全,“銅台救駕”,威鎮邊關,令遼兵不敢小視中原,保衛了大宋江山,使百姓免遭戰火之災和生靈塗炭之苦。六郞辭世後,萬民感恩,懷念敬仰,塑金身奉祀。傳說楊六郎之孫楊文廣平“閩南十八洞”時(十八洞為傳說中的妖孽聚居的山洞。英濟廟所在地有兩洞,其中一洞通鐵峰山,一洞通虎腔),隨軍敬奉其先輩六郎的神位,出戰時焚香禱告,因而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十八洞平定後,閩南太平。後又逢瘟疫流行,唯獨十班(原楊文廣軍隊駐地)境內民眾平安無恙。因此境內民眾更信服六郎神靈,香火日盛。元豐元年(1078年),神宗皇帝御封楊六郎為“里主尊王”,封其佛化之地為“英濟廟”。今廟中乃存御封聖旨牌。廟中有聯曰:“在生至佛,不忘祖國金甌整;度厄消災,常聞世間疾苦多。”

英濟廟歷任主持感悟“里主尊王”之神靈,楊門忠良之品質,廣為信眾辦好事,相傳曾在安溪縣、泉州府、晉安郡(福州)、燕京(北京)創辦“勤圃館”,供歷代舉子科考住宿、讀書之用,並在廟內設立“書堂”,培育人才。林嗣環、林嗣貞、林華東、王應悌、王應潤、陳如龍等人,曾在英濟廟書堂就讀而出仕。

建廟以來,英濟廟威靈顯赫,香火鼎盛,不少寺廟每年均到廟“請火”,遠近信眾四時慕名到廟祈福。

2002年,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英濟廟豎立文物保護標誌。為使千年古剎重光,鄉耆倡議重修廟宇,海內外信眾共襄盛舉。人們相信,重修之後的英濟廟將更金碧輝煌,巍峨壯觀,成為人們嚮往的朝聖懷古、旅遊觀光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