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強租威海衛

當時,清政府以威海衛尚為日軍占領為由,拒絕英國的要求。 英國政府授權英國駐德公使拉塞爾斯,要他向德國說明英國租借威海衛的意圖。 4月2日,英國駐日本大使薩道義致電索爾茲伯里說:“我已收到日本政府的答覆,他們表示,日本撤離後,他們同意由英國租借威海衛”(同上書,第229頁)。

事件背景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軟弱,列強接踵而來,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之間為了謀取更多的在華權利,既相互勾結,又明爭暗鬥,以達到各自的目的。英國強租威海衛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
1895年4月17日,中國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除賠償巨款,割讓遼東半島和台灣外,還增開通商口岸,允許日本軍隊駐紮威海衛。這個條約中有關通商、投資的條款,不僅滿足了日本的要求,而且符合了所有列強的利益,因而獲得了普遍的支持。但是在割讓遼東半島的問題上,列強間卻發生了激烈的紛爭。俄國首先反對,因為俄國正想把我國東北變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在《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天,俄國便正式邀請德、法兩國採取一致行動,共同“勸告”日本放棄對遼東半島的占領。
當時,德國政府正急於將侵略勢力伸向遠東,企圖在中國占領一個港口,作為進一步進行殖民擴張的基地,德國利用參加干涉日本占領遼東的機會,“可以從心懷感激的中國……得到一塊地方作為海軍基地和煤站之用”(丁名楠等:《帝國主義侵華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卷1,第373頁)。同時,德國還可以把沙俄的勢力引向遠東,從而減輕沙俄在歐洲對德國的壓力。所以德國積極支持了沙俄的建議。法國是俄國的同盟國,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基本上以沙俄立場為轉移,並企圖在聯合干涉中謀取侵華利益。於是,俄、德、法三國聯合起來,採取了所謂三國干涉還遼行動,一方面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以討好中國;另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付出3000萬兩白銀,以收買日本。西方列強見清政府軟弱可欺,便趁火打劫,在中國境內展開了劃分勢力範圍的激烈競爭。

國際關係變化

1897年,德國以巨野教案為藉口,派兵強占膠州灣。這時,英國一直密切關注著德國的一切行動。1897年11月17日,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致英國外交大臣索爾茲伯里電中稱:“我從很可靠方面獲悉,由於上周有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省被殺害,德國軍艦已駛至膠州灣,並命令當地指揮官撤離該地,總理衙門感到十分不安;我知道,李鴻章已求助於俄國代辦,但我尚未了解到這一步驟的結果”(劉善章等主編:《中德關係史文叢》青島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9頁)。22日,竇納樂又致電索爾茲伯里說,德國人占領膠州灣,並且中國方面應允了德國五項要求:“(1)建立一塊莊嚴的石碑,以紀念那些被殺害的傳教士。(2)對被殺害傳教士的家屬給予賠款。(3)將山東巡撫永遠革職。(4)由中國政府支付德國占領膠州灣的費用。(5)中國在山東省修築任何鐵路或在該鐵路沿線開採任何礦產時,德國工程師享有優先權。”針對這五項要求,外交部大臣索爾茲伯里於收到電報的次日便電示竇納樂稱:“關於您本月22日的電報,如果中國政府求助於您,您可以勸告它答應前四項要求,至於第五項要求,我獲悉中國政府已許給一位英國臣民修築一條鐵路和開採礦山的讓與權。如果事情確係如此,您可以通知中國政府說,根據最惠國條款,此項要求不能接受。但除了此項考慮之外,英王陛下政府不能夠同意為了把這一項讓與權給予其他人而取消英國臣民的權利”(同上書,第272—273頁)。緊接著,12月8日,英國外交部對德國政府占領膠州灣提出的要求一事,再次電示竇納樂:“您應該通知中國政府,如果許給第五項條款,女王陛下政府將感到不得不根據條約中的最惠國條款,要求給予英國人平等待遇,並且對條約所規定的權利中遭到忽視的各點將要求給予補償”(同上書,第276頁)。根據這些往來的電文,可以知道英國一方面注視著德國占領膠州灣的動向,另一方面又想趁機得到好處,並不斷地對清政府施加壓力。
德國也在為占領膠州灣一事積極地爭取英國的諒解。1898年1月3日,英國駐德國公使拉塞爾斯致英國外交部大臣索爾茲伯里的函中說:“我返回柏林後,今天下午拜訪了布洛夫先生(德國外交大臣),他極為熱情地接待了我。他說,他很高興有機會向我保證,在德國政府最近在遠東所採取的行動中,他們無意製造麻煩,破壞和平,或者動搖中華帝國,更無意做任何可能使英國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我說,我將十分高興地向閣下轉述他所說的話;我可以向他保證,閣下也渴望在兩國間有一個很好的諒解。關於德國在華的行動,我說,就我目前所知,女王陛下政府沒有對德國軍艦駛往膠州灣一事提出過任何反對意見。然而,如果德國方面要求享有一些排他性的特權,或者其他國家也試圖占據中國的一些港口,女王陛下政府很可能有必要採取措施,保護它在中國的廣泛利益”(同上書,第278—279頁)。英德之間通過不斷交涉,最終達成了諒解。同時,英國也在不斷地尋找機會占領中國的某一個港口。
德國占領膠州灣後,沙俄便以德占膠州灣為口實,命其太平洋艦隊於1897年12月14日開進了旅順口,並強迫清政府於1898年3月27日與之訂立了《旅大租地條約》,租期25年,期滿得續商租借之。英國對沙俄擴大在華勢力的活動,開始時極力反對,多方設法阻撓。英國公使竇納樂還親至總理衙門,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警告:“各口盡被外人所占,此即割裂也”(《翁同龢日記》第6冊,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100頁)。在沙俄租借旅順之後,英國政府見有機可乘,便急不可待地以與沙俄保持均勢為藉口,訓令其駐華公使竇納樂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威海衛的要求,英國外交部電稱:“由於總理衙門已將旅順口租借給俄國,列強在北直隸灣的均勢實際上已被打破。因此你務必以最有效和最迅速的方式獲得日本人撤離威海衛後租借該地的優先權。租借條件應同準予俄國在旅順口所享有的相同。英國艦隊正在從香港開往北直隸灣的途中”(威海市政協科教文史委員會編:《英國租占威海衛三十二年》,載於《威海文史資料》第10輯,228頁)。於是,竇納樂積極活動,並對清政府宣稱:俄以旅順為軍港,則對於中國異常危險,惟有以威海衛租與英國,庶足以制俄之跋扈。明明是藉機實現其蓄謀已久的占據中國領土的野心,卻以“制俄之跋扈”為由,向清政府伸出了強取之手。
當時,清政府以威海衛尚為日軍占領為由,拒絕英國的要求。但英國並沒有死心,而是千方百計,四處活動。英國政府授權英國駐德公使拉塞爾斯,要他向德國說明英國租借威海衛的意圖。如3月26日,索爾茲伯里電示拉塞爾斯稱:“女王陛下政府要求享有租借威海衛的優先權,德國政府很可能就我們占領山東省部分領土一事向您質詢。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你被授權說明,威海衛目前不是,而且我們認為不可能成為進入山東省各地區的商港。我們不想妨礙德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我們對俄國在旅順口的行動感到非常遺憾,它迫使我們不得不採取現在的做法。”他們一再向德國保證,並且發表聲明稱:“英國正式宣布,在它得到威海衛後,絕不會傷害和爭奪德國在山東省的利益,也不會在該省給德國製造麻煩。並特別指出:“英國不從威海衛及與之相關的租借地修築任何進入山東省內地的鐵路系統”(《威海文史資料》第10輯,第228、250—251、254頁)。希望德國諒解。另一方面,外交部又讓英國駐日本公使薩道義趕快通知日本政府:“無論日本何時撤離,我們都將要求租借威海衛,條件同俄國租界旅順口的條件相同”(同上書,第228頁)。另外,駐華公使竇納樂還直接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致書交涉,表示英國情願為中國墊付賠款,要求日本從威海衛撤兵。他們用雙管齊下的方法,來積極爭取日本。4月2日,英國駐日本大使薩道義致電索爾茲伯里說:“我已收到日本政府的答覆,他們表示,日本撤離後,他們同意由英國租借威海衛”(同上書,第229頁)。英國就這樣取得了日、德兩國的默認和支持,而俄國力圖阻止英租威海衛,但因為英國已取得了日、德的諒解而未能成功。
此外,為了早日得到中國的答覆,竇納樂恫嚇總理衙門說:“十二日(即公曆4月2日)若不定,水師提督帶兵到煙臺,事且不測”(《翁同龢日記》第6冊,第3107頁)。他擬用軍事訛詐手段,迫使清政府迅速就範。其實,清政府早已有意用租讓威海衛的辦法與英結好,來遏制沙俄勢力的繼續發展。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說:“莫若以威海租英,藉以牽制俄、德。”兩江總督劉一坤、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總督王文韶等都有同樣的想法(盛宣懷:《愚齋存稿》,1931年版,第29卷,第31、33頁;第31卷,第22頁)。清政府接受了英國的要求,但提出:第一,威海衛的租期必須與俄國租借旅順口的期限相同;第二,中國得在威海衛停泊兵輪;第三,英國不得再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劉培華:《近代中外關係史》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頁)。這三項要求,頓時遭到了竇納樂的拒絕。清政府在同英國關於租借威海衛的交涉中,雖然曾對英國的方案屢次表示某些異議,但都因英國不斷施加壓力而放棄,最後還是被迫完全答應了英國的條件。
5月9日,薩道義從東京發電報給英國外交部稱:“日本政府正式通知我,當中國政府支付了賠款後,他們很可能在5月底,最遲6月3日撤離威海衛。日本將提前幾天通知中國政府,讓它派員前去接收,也將通知女王陛下政府,如果它願意,可以同時派一名官員,中國官員可以將該地移交給他。中國官員也將接收日本修築的建築物,條件是將它們移交給英國政府。”(《威海文史資料》第10輯,262—263頁)至此,清政府已完全妥協。7月1日,清廷便派慶親王奕劻、刑部尚書廖壽恆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簽訂了《訂租威海衛專條》。其全文如下:
今議定,中國政府將山東省之威海衛及附近之海面,租與英國政府,以為英國在華北得有水師合宜之處,並為多能保護英商在北洋之貿易。租期應按照俄國駐守旅順之期相同。所租之地系劉公島並在威海灣之群島及威海全灣沿岸以內之十英里地方。以上所租之地,專歸英國管轄。以外在格林威治東經一百二十一度四十分之東沿海暨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擇地建築炮台,駐紮兵丁,或另設應行防護之法。又在該界內,均可以公平價值擇用地段,鑽井開泉,修築道路,建設醫院,以期適用。以上界內所有中國管轄治理此地,英國並不干預;惟除中英兩國兵丁之外,不準他國兵丁擅入。又議定,現在威海城內駐紮之中國官員,仍可在城內各司其事。惟不得與保衛租地之武備有所妨礙。又議定,所租與英國之水面,中國兵船無論在局內局外,仍可享用。
又議定,在以上所提地方內,不可將居民迫令遷移產業入官。若因修築衙署,築造炮台等官工,須用地段,皆應從公給價。此約應自畫押之日起,開辦施行。其批准文據,應在英國京城速行互換。為此,兩國大臣,將此專條畫押蓋印,以昭信守。此專條,在中國京城繕立漢文四分,英文四分,共八分。

結果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西曆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七月一日大清國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和碩慶親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刑部尚書廖大英國 欽差駐紮中華便宜行事大臣竇不久,清政府和英國代表,在劉公島西海岸(黃島)舉行了交接威海衛儀式。從此,英國軍隊正式駐紮於威海衛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