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綠竹

苦綠竹

苦綠竹分布於浙江、廣東,香港有栽培,廣西、江西、閩北有引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
:苦綠竹
【種拉丁名】:Dendrocalamopsis basihirsuta (McClure) Keng f. et W. T. Lin
【種別名】 :扁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綠竹屬
【屬拉丁名】:Dendrocalamopsis
【族中文名】:牡竹族
【族拉丁名】:Dendrocalameae Benth.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亞科中文名】:竹亞科
【亞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命名來源】:[Journ. Bamb. Res. 1(1): 29.p l. 7. 1982]
【中國植物志】:9(1):143

用途

味苦,不宜食用。

產地分布

產浙江、廣東,香港有栽培。模式標本采於廣州。

形態特徵

竿高7—12米,直徑4—9厘米;節間長22—35厘米,綠色,幼時薄被白粉和脫落 性小刺毛,成長後則變為無毛;竿環平坦;籜環無毛。籜鞘初為綠色,不久即變黃色,厚 革質,頂端近呈斜截形,幼時在背面被白粉和基部的中央處貼生棕褐色小刺毛,邊緣近 無毛;籜耳在竿下部籜者細小,上部籜者顯著,不等大,大耳長圓狀披針形,寬約5毫 米,小耳長圓形,寬約3毫米,大耳約為小耳的一倍大,邊緣均有小纖毛;籜舌截形,高 約2毫米,背面和邊緣生細纖毛;籜片直立,近三角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淺心形,較 籜鞘頂端為窄,能向兩側外延並與籜耳相連,邊緣在基部生小纖毛,兩表面均無毛。分 枝習性高,常在竿第八節始分枝。末級小枝具6—8葉;葉鞘長8—9厘米,初被小刺毛, 惟不久脫淨變為無毛,縱肋隆起;葉耳鐮形,邊緣生小纖毛;葉舌截平,粗糙;葉片長 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3—2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近截形或 鈍圓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面密被短柔毛,次脈7-10對,小橫脈不明顯。假小穗以多 枚簇生於花枝的各節,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4毫米,寬7毫米,兩側扁,先端尖, 基部有1片先出葉;小穗含5—7朵小花;小穗軸節間短而不外露;穎1或2片;外稃長 16毫米,寬10毫米,先端急尖而具針狀小尖頭,無毛,具多脈(共有27—31條);內稃 長14毫米,寬4毫米,先端2裂,兩面均疏被微毛,背部2脊上生纖毛,脊間5脈,脊 外至邊緣各有2脈,縱脈之間還有細脈和小橫脈;鱗被3,形狹長,表面和邊緣生有微毛, 先端具纖毛;花葯長7毫米;子房菱形,被粗硬細毛,有子房柄,花柱長5毫米,亦被粗硬細毛,柱頭3,長4—6毫米。果實未見。

參考文獻

Dendrocalamopsis basihirsuta (McClure) Keng f.Et W.T.Lin comb.Nov.—— Bambusa basihirsuta McClure in Lingnan Univ.Sci.Bull.No.9:6.1940;香港竹譜 26頁.1985;中國竹譜9頁.1988.——Bambusa prasina Wen in Journ.Bamb.Res. 1(1):29.Pl.7.1982.--Dendrocalamopsis prasina(Wen)Keng f.In Journ.Bamb. Res.2(1):13.198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