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澤夏苓甘合二姜,桂枝芍藥佐尤良,如逢噎膈兼他證,細檢原書法自詳。
組成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生薑三錢,,芍藥三錢。
用法用量
水煎大半鍾,溫服。
功用
祛濕化痰,升清降濁。
主治
噎膈。
加減化裁
上脘不開,加以痰涎膠粘,故食阻不下,法宜重用半夏,以降胃氣。痰盛者,加茯苓、橘皮,行其瘀濁,生薑取汁,多用益善。痰飲極旺,用瓜蒂散,吐其宿痰,下其停飲。胸膈洗盪,腐敗清空,則飲食漸下矣。胸膈之痞,緣肺胃上逆,濁氣不降,而其中全是少陽甲木之邪。蓋胃逆則肺膽俱無降路,膽木盤結,不得下行,經氣鬱迫,是以胸脅痛楚,當以甘草緩其迫急,芍藥瀉其木邪,柴胡、鱉甲散其結郁。若兼風木枯燥,則加阿膠、當歸,滋木清風,其痛自差。其大便燥結,糞粒堅硬,緣土濕胃逆,肺郁痰盛,不能化生津液,以滋大腸。大腸以陽明燥金之府,枯槁失滋,自應艱澀。而陰凝氣閉,下竅不開,重以飲食非多,消化不速,谷滓有限,未能充滿胃腸,順行而下。蓋以肝木郁陷,關竅堵塞,疏泄之令不行,是以便難。此宜以乾薑、砂仁,溫中破滯,益脾陽而開腸竅,以桂枝達木郁而行疏泄。乾澀難下者,重用肉蓯蓉,以滑腸竅,白蜜亦佳。木枯血燥,不能疏泄,加阿膠、當歸,滋其風木。其小便紅澀,緣肺郁痰盛,不能生水以滲膀胱,而土濕木郁,疏泄不行,故水道不利。此宜苓、澤、桂枝,瀉濕疏木,以通前竅。甚者,用豬苓湯加桂枝,豬、茯、滑、澤,瀉濕燥土,桂枝、阿膠,疏木清風,水道自利。噎家痰多溲少,全是土濕。濕土莫運,肝不升達,是以溺癃;肺不降斂,是以痰盛。瀉濕以苓、澤為主,佐以利肺疏肝之品,則痰消而溲長矣。下竅閉塞,濁無泄路,痞郁胸膈,食自難下。下竅續開,胸膈濁氣,漸有去路,上脘自開。再以疏利之品,去其胸中腐敗,食無不下之理。而上下之開,總以溫中燥土為主。土氣溫燥,胃不上逆,則肺降而噎開;脾不下陷,則肝升而便利矣。
文獻摘要
《四聖心源》:“苓桂半夏湯:茯苓三錢、澤瀉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三錢、半夏三錢、乾薑三錢、生薑三錢、芍藥三錢。煎大半杯,溫服。”
中藥方劑之苓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