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內容
聚居在新平、元江等縣河谷熱壩地區的傣族花腰支系,不過"潑
水節",而趕"花街"。漠沙"花街"一年兩次。農曆正月初三日,為"小花街"。吃過早飯後,姑娘們在阿媽的指導下,梳理秀髮,穿上節日盛裝,佩戴好銀鐲、銀耳環和銀鏈、銀鈴等飾物。接著,阿媽把衣裳、統裙、花腰帶和香荷包、花手帕等禮品從衣櫃裡取出來,放進精製秧蘿里,挎在女兒的腰間。姑娘戴上雞斗笠,三五成群從四面八方向粉牛渡口匯集。各人找到一塊惹眼的地方後,從秧蘿中輕輕地把心愛的東西拿出來擺好。小伙子們吹著金竹笛走來了,他們穿街串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假若小伙子對某個姑娘有心,便投去傾慕的目光,雙方會意後,眼明手快的小伙子立即從姑娘擺著的繡物中取走香荷包或花手帕,踏著舒心的腳步離開"花街",姑娘也收起繡物不緊不慢地隨後而來。太陽當頂的時候,"花街"附近的冬青樹下,香蕉叢中,鳳梨地頭,小溪邊上,對對情侶到處可見。在悠揚的竹笛聲中,妙齡青年人互相傾吐著真摯純潔的愛情。太陽偏西,小伙子們打開蔑飯盒,雙雙情人拌著甜言蜜語吃下終身最美好的晚餐。爾後,姑娘接過小伙子送給的銀飾。這
和先前小伙子從姑娘那裡取的繡物便是共同的定情物。"大花街"在農曆五月初六日,男女青年相聚粉牛渡口。小伙子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手接過秧蘿,另一手拉著姑娘,來到幽靜的地方。姑娘從秧蘿中拾出自己親手製作的食品,讓心上人一一品嘗。到太陽挨山的時候,雙方決定把婚事告訴各自的父母,便依依不捨地離別了。如果雙方同意,父母一般不會阻擋,到了年齡合適的時候,就選擇吉日配成佳偶。元江傣族的"花街節"一年過兩次,一次是正月初七的熱水塘花街,一次是五月初六、初七的大水平花街。兩次花街均是傣族男女青年聚會對歌擇偶的良日,為擇得心愛的情侶,傣泐人男女對歌有時會持續三五小時。對歌中,不論男女,跟別人對歌時要將自己的面孔用一塊漂亮的花毛巾蒙起來,人們稱其為"蒙面的情歌"。節日裡,附近的漢、彝、哈尼等族人民也前來同歡同樂,享受節日的甘美與快樂。
來源傳說
花街節是我國傣族中唯一帶“花”的節日。所謂“花” 指的是如花般美麗的妙齡少女,這些節日當然是指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盛大集會。被譽為“東方情人節”的花腰傣人一年兩度的花街節,是卜哨姑娘們賽美,卜冒伙子們選美,相互挑選意中人,私定終身的盛會。 傳說古時這一帶紅河中住著一條妖龍,每年的正月十三和五月初六,它威逼花腰傣人要向大江投入豬、牛、羊和美如鮮花般的花腰傣少女作為對它的祭品,否則它即降災疫給花腰傣村寨。憤怒的花腰傣人年年只得含淚忍痛祭獻。有一個機智勇敢的花腰傣青年叫岩龍,他決心殺死妖龍為民除害。村裡的老人們也為岩龍出謀獻策,說妖龍在水裡能興妖作怪,離開了水它就沒啥能耐,要把它引出岸上來降服它。就在這年的正月十三這天,岩龍說服鄉親們不要再向妖龍祭獻豬牛羊和美女。他一個人來到江邊,用染了狗血的長竹竿攪水,憤怒的妖龍向他撲過來。他用長竹竿邊擋邊退,把妖龍引到離江很遠的山腳。岩龍越斗越勇,離水的妖龍再也不能興風作浪,體力漸漸不支了。岩龍趁機拔出鋒利的傣刀刺殺了妖龍。岩龍刺殺妖龍的喜訊,像布穀鳥的叫聲傳遍了花腰傣人的壩子。當岩龍回到粉牛寨時,將從妖龍的肆虐中獲救的花腰傣少女們,穿著艷麗盛裝背著秧籮飯,把他團圍住,任他挑選看上的姑娘吃秧籮飯,岩龍終於挑選到了如意的心上人。其他來祝賀的花腰傣伙子們,也各自挑選到了心上人,成雙成對鑽進村外竹林中去吃秧籮飯,並把這一天日子叫做大花街。欣喜若狂的姑娘伙子們餘興難平,舊曆六月初五這天,為了慶祝岩龍宰妖龍,又約情人們到大浴沐的檳榔林中吃秧籮飯定情,並把這一天叫做小花街。從此,趕花街找情人的習俗在花腰傣人壩子中漫傳開來。如今,在大檳榔園龍林廣場天天都在“趕花街”,遊客在這裡天天都能看花腰卜哨們的花街歌舞,天天可吃得上溢漫著花腰卜哨盛情的“秧籮飯”。
花腰傣少女
的秧籮飯是向戀人表白忠貞愛情的信物,舊時不輕易給人吃。傳說古時候有個傣雅婦女阿玉,勤勞善良美麗。婚後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她每天要做好糯米飯、醃鴨蛋和乾黃鱔,裝在秧籮里送到田間給勤勞的丈夫吃。有一天阿玉送秧籮飯到田間時,一個龍面人身的妖怪半路攔住她來搶秧籮飯吃,腰挾阿玉嫁給他。阿玉不從護住秧籮飯和妖怪搏鬥,呼喊鄉親們來打妖怪。待鄉親們趕來時,阿玉已倒在血泊中。她臨死前緊護住秧籮說:把我的秧籮飯送給在田裡犁耙田的愛人吃。以後為了紀這位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花腰傣女子,花腰傣姑娘們婚前都要到花街上和戀人吃秧籮飯,互贈愛情信物,以托終身。互相吻餵秧籮飯,表示愛情永固,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