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良知
基本解釋
(1) [conscience]∶天賦的道德觀念。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也,良知也。——《孟子·盡學》
(2) [good friend;innate knowledge and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intuitiveknowledge]∶好友;知己。
我志誰與亮,賞心惟良知。——謝靈運《游南亭》
引證解釋
1、儒家謂人類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識。
明 王守仁 (王陽明)《傳習錄》:“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明 王陽明 《大學問》: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之良知。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民族主義,自大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潛在。遠至今日,乃始發達,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
2、用以指知識。
周恩來 《接見美國青年代表團的談話記錄》:“你們會從直接的接觸中,用你們自己的智慧和良知來加以判斷。”
3、好友;知己。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南亭》詩:“我志誰與亮,賞心惟良知。”
唐 羅隱 《秋日寄狄補闕》詩:“不為良知在,驅車已出關。”
其他含義
良知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飢,必已自飢了:知行如何分得開?”在王陽明看來,良知是天生的,是對自己和外界的良好判斷能力,良知即至善,即天理。
其它相關
論述
我簡要回顧一下儒家良知論。“良知”最早由孟子提出來,而且只有一句話:“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以後,儒家思想雖然有很大發展,但沒有人專門講良知,直至明代,才有陽明子重提良知。(王守仁因他曾在陽明洞修道,故自號陽明子,人稱陽明先生。)這是由於自明代中葉以來,中國開始了近代化的過程(當然也有人說中國的近代化應追溯至南宋)。陽明心學及其後學的思想,是與時代潮流相吻合的。陽明心學的興盛,被滿清入關所打斷,政治高度專制,回到了中國的中世紀,陽明學因此衰落。再次的興盛,也是中國近代化的再次啟動。陽明子的學術思想雖然有變化,但比較一貫的主要講是良知。他文治武功,戎馬倥傯之際,隨時不忘講學,也就是講良知。有一個鄉紳請他講學,問他:“除卻良知,還有什麼說得?”他用原話回答:“除卻良知,還有什麼說得!”他認為那個時代所缺乏的就是良知。
我們今天為什麼要重提良知?余平教授有一句名言:“如果哲學沒有意義,十年前我就賣煙去了。”(笑)哲學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是極為重要的。今天的人們有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問題,當今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危機,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是,我想把它們歸結為兩點,就是我們今天已經失去了兩種最重要的感覺:羞恥感和敬畏感。
我的一個朋友張釗,在網上發過一個帖子《重讀〈狂人日記〉》,大意是說: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個狂人看書,足足看了一宿,才從字裡行間看出了“吃人”兩個字來。這就是說,那個時代,雖然不乏“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人,但畢竟還是在暗中,拿不到桌面上來的;可是今天呢?過去羞於說出口的事情,已經大言不慚地說了,大張旗鼓地做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魯迅先生的年代,吃人是暗中的,卻是赤裸裸地吃人!這是個突出的現象。
以前有一句名言:“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過去也有什麼都不怕的人,但是他們怕天,怕天打五雷轟。今天的人們卻完全失去了敬畏感。可以肆無忌憚了!同時,我們也看到另外一些現象,一是封建迷信的死灰復燃,一是宗教信仰在某些層面有復興的傾向。這說明了敬畏感是人的一種終極需要。
但是,我們為什麼會喪失敬畏感呢?有一種觀點,從百姓到學者都有,認為中國的問題出在沒有上帝。幾年前,我往返於北京和成都之間,在火車上看到偏遠的山區都有越來越多的基督教堂。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我們是不是需要請一個西方的上帝來,才能解決問題?我不這樣看。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在軸心期大轉型之後的走向是不同的。西方軸心期之後的上帝,類似於中國前軸心期的殷商時期的神;而軸心期以後,中國的主流意識是走向世俗化、甚至無神論的。沒有宗教的神學的信仰,是否就不能找到敬畏感呢?我認為能,就是良知問題。
面對當今世界的嚴重的精神危機,就全世界的思潮大勢來看,我們可以有兩種選擇:
(1)沿著後現代解構主義的方向走下去。按二十世紀西方後現代思想家的思路,似乎可以作出一個判斷:今天的精神危機的發生,是因為對傳統還沒有解構到位,應該更加徹底地解構。是這樣的嗎?在我看來,危機的發生恰恰是因為我們的一些核心的價值被解構了,被顛覆了,而走向了一種“絕對的相對主義”。例如,如何確定行為正當與否,其標準是在當下經驗的個體好惡的判斷,個體根據自己的好惡給自己定標準,這樣就會導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這樣繼續解構下去,就會走向倫理上的相對主義。所以,我在許多場合都提出自己的主張:重建第一實體!重建絕對!
(2)另外一種可能的選擇,就是重建傳統。我可以說,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我們只能失落我們曾經擁有的東西。我們“失落”了羞恥感和敬畏感,就意味著那是在傳統中曾經本來有過的東西。當然,我們應該“重建”傳統,而不是簡單地“回歸”傳統。我不主張所謂“回歸傳統”。傳統至少在兩種意義上是不可“回歸”的:在現象學的意義上,如果說有一個擺在那裡的傳統,我們去回歸它,那么,它恰恰是應該被懸擱起來的超越物,所以這樣的回歸是不應該的;在解釋學的意義上,按其本來面目確切地回歸傳統,其實是不可能的。首先是不應該,再者也不可能。必須重建。
詩集
《春風中有良知》是青年作家、詩人李成恩自《汴河,汴河》之後的第二部個人詩集,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全書分為“春風中有良知”、“青春。青花瓷”、“天使的孩子”、“月亮紀事”、“雨下在學院操場”、“電影詩”、“汴河,汴河”與“胭脂主義”,共八輯,精選了李成恩200首新作。有作者自序,附錄有作者長達兩萬多字的自述《我的精神影像,我的歷史片場:像膠片那樣客觀而勇往直前》。
李成恩關注現實對人心的污染,關注女性的精神狀態,傳達了女性的詩意力量。對傳統文化與古老文明,她情有獨鍾,她在自序中寫道:“我這一生熱愛的是經過電閃雷鳴劈開過的那一部分中國文化我傾心於此。”
《春風中有良知》是李成恩的一種精神取向與價值判斷,她關注在全球經濟危機下詩人何為。當下所缺失的文化信心正通過李成恩的《春風中有良知》,而得到有限的恢復。
李成恩的作品大氣而細膩,開闊而內斂,且具有女性獨立的精神立場,她所提出的“胭脂主義”女性寫作觀念,體現了她個人化的探索活力,呈現出李成恩的先鋒思想與傳統情懷,她的寫作是這個時代閃爍女性光芒與精神高度的寫作。李成恩站到了漢語言前沿,她的詩古樸、清新、自然,且沉著、冷靜,是一種全新的漢語言寫作。
電視劇集
基本信息
良知:義大利電視劇
領銜主演:塞巴斯蒂亞諾·索馬
伊利薩貝塔·加爾迪尼
劇作/編劇:賈麥斯·卡林通
安德雷阿·普加托里
安傑洛·帕斯奎尼
音樂:皮諾·多納吉奧
攝影總監:斯泰法諾·龐卡爾迪
導演:路易吉·佩雷利
配音演員
羅科………………劉慶瑋
馬爾塔……………李金燕
阿利切……………陳紅
維爾吉利奧………張瑤函
斯福爾扎…………高楓
其他配音演員
星群、劉崢、張雲龍
莊豐源、付紹業、林美玉
王秋明、李冬梅、崔慕燕
王婷
劇情簡介
第1、2集:羅科是一位民事律師,他接受了一起撞車案。死者母親絕望的神情,使羅科深受觸動。老闆不讓羅科接水果店女店員露西亞被美容院割斷面部神經的案子,因為不賺錢。羅科辭去事務所的工作,去為露西亞辯護。老闆讓艾麗絲接手給反方美容院辯護。法庭上,二人唇搶舌箭。法學院畢業生瑪塔喬裝成病人,到美容院調查,找到有利證據,露西亞也到庭作證。最終證明屬於院方責任。
第3、4集:海軍士兵詹盧卡墜樓身亡,海軍司令部宣稱這是一起意外事故。詹盧卡的父母不相信官方調查的結果,請求羅科對兒子的死因展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羅科發現詹盧卡在墜樓前已經死亡,有人謀殺了詹盧卡並製造了自殺現場。羅科很快把疑點轉移到海軍上校格蘭托,經過一系列深入調查,終於把格蘭托上校送上法庭。
第5、6集:實業家米蘭尼的私人飛機墜落在一家農場,致使一農夫死亡。律師羅科和瑪爾塔免費替死者家屬打官司。米蘭尼開始說飛機失事的原因是駕駛員技術太差,此說法遭到反駁後,又改口說是米蘭尼特技飛行失控,後者被法庭認可,判米蘭尼對死者家屬進行象徵性撫恤。羅科和瑪爾塔對這個判決不服,又繼續展開調查,最終查明墜機是因飛機性能缺陷所致,但因米蘭尼是飛機製造廠的大股東,所以決定承認是因為自己特技飛行導致墜機。這樣,他只需對受害者付少量的撫恤金,卻維護了正在開拓市場的飛機的信譽。在羅科和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受害人終於獲得了應得的賠償。
第7、8集:義大利國家隊一場精彩的足球賽正在進行當中突然斷電,已重病八年的工程師馬泰也突然死去。馬泰的兒子阿萊桑德羅請羅科當自己的辯護律師,控告電力公司,而勢力強大的電力公司反控告,此事是阿萊桑德羅所為。經調查,結果是馬泰為給兒子留下保金,而要求護理他多年的小姨子瑪麗亞幫助他結束自己的生命。
第9、10集:一座小鎮的孩子們先後得了一種怪病,其中一個已經喪命。村民慕名找到羅科,羅科和瑪塔展開調查,他們把疑點集中在鎮上的化工廠。但是化工廠取出所有合格證書,以求洗清干係。羅科把村民聚在一起,討論對策。村民們有的主張保住化工廠的工作;有的主張保護孩子、維護正義。羅科將村民的意見帶到法院,化工廠也請來律師艾麗斯。羅科在調查中找到了關鍵的證人貝貝,貝貝知道有一個孩子們經常游泳的水池有問題,那周圍埋著很多鐵桶。經過檢驗,鐵桶中裝著有毒物質,那是導致孩子們生病的根源。羅科在法庭上義正詞嚴,辯倒了對手。
第11、12集:一幢大樓為擴大商場的樓梯拆除了一堵承重牆,造成大樓倒塌,並引起計程車司機馬賽尼家煤氣罐爆炸,妻子死亡,女兒受傷昏迷。大樓內的倖存者希望羅科能為他們辯護,狀告大樓的所有者。瑪爾塔的女兒被一名殺人犯綁架,瑪爾塔和羅科及時趕到,在搏鬥中羅科受傷。在艾麗絲幫助下,瑪爾塔代替羅科出庭辯護,打贏了大樓倒塌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