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
酈食其說齊王事,載於《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示例
【舌卷齊城】蘇軾《次韻答劉涇》:“異義蜂起凝子爭,舌翻濤瀾卷齊城。”
【掉舌】《新唐書·柏耆傳》:“【耆】且言:願得天子一節,馳入【王承宗】鎮,可掉舌下之。”蘇舜卿《蜀士》詩:“掉舌滅西寇,畫地收幽燕。”吳偉業《送宛陵施愚山提學山東》詩:“長劍忽柱頤,掉舌談天雄。”
【下齊】蕭統《〈文選〉序》:“仲連之卻秦軍,食其之下齊國,留侯之發八難,曲逆之吐六奇,蓋乃事美一時,語流千戴。”吳偉業《夜宿阜昌》詩:“下齊功不細,奔趙事無成。”柳亞子《贈史存初二首》之一:“將軍姽嫿真英武,下我齊東十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