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來的樣子。
《論語·先進》:“ 魯 人為長府。 閔子騫 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新唐書·獨孤及傳》:“減 江 淮 、 山南 諸道兵以贍國用,陛下初不以臣言為愚,然許即施行,及今未有沛然之詔……陛下豈遲疑於改作,逡巡於舊貫,使大議有所壅,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
宋 岳飛 《奉詔移偽齊檄》:“儻能開門納欵,肉袒迎降,或願倒戈以前驅,或列壺漿而在道,自應悉仍舊貫,不改職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四》:“舊治經寇,故卜築新邑,而市舍猶仍舊貫也。”
2、舊制度;舊辦法。
《漢書·段會宗傳》:“願吾子因循舊貫,毋求奇功。”
唐 元稹 《授劉悟昭義軍節度使制》:“勉受新恩,無移舊貫。”
明 歸有光 《通議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狀》:“蓋國以次削平僭偽,田賦往往因其舊貫。”
郭沫若 《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殷 人祀天, 周 人也祀天; 殷 人祭祖宗, 周 人也祭祖宗……所有一切的內服外服也一仍舊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