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地。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高等地動植物以及人,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在自然界的物種中廣泛存在。例如,棉花的短果枝,水稻的矮稈、家鴿羽毛的灰紅色,以及人的色盲、糖尿病、白化病等遺傳病,都是突變性狀。 自然條件下發生的基因突變叫做自然突變,人為條件下誘發產生的基因突變叫做誘發突變。 自然突變(zirantubian)生物不經任何人工處理,在自然條件影響下產生的突變,又叫自發突變。有些突變很易被人們注意、保留和利用。19世紀達爾文記載過的短腿安康羊(圖598)就是由自然突變而育成的綿羊新品種。當今栽培的我國著名水稻良種——矮腳南特,是廣東省潮陽縣農民洪利春於1956年,在高稈品種南特號稻田裡發現的自然突變。其他如玉米的糯性、狐的銀白色、雞的紅羽等,都是自然突變產生的,已為人們用於生產的實例。在自然條件下,溫度劇變、自然輻射和環境污染等,都是自然突變的原因。此外,生物本身所處的狀態,如性別、年齡、營養狀況,都可引起基因突變。例如,存放6~7年的金魚草種子,自然突變率可從1%提高到1.6~5.3%。
相關詞條
-
突變理論
突變論的誕生,以法國數學家勒內·托姆(René Thom,1923年9月2日-2002年10月25日)於1972年發表的《結構穩定性和形態發生學》一書的...
“突變” 理論研究 初等突變 理論起源 基本內容 -
DNA突變
DNA突變是指個別dNMP(脫氧單磷酸核苷)殘基以至片段DNA在結構、複製或表型功能的異常變化,也稱為DNA損傷。
引發因素 技術 特性 種類 套用 -
氣候突變
氣候突變,近代氣候學研究領域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常見的定義為氣候從一個平均值到另一個平均值的急劇變化,表現為氣候變化的不連續性,葉篤正等1958年就提出...
定義 產生原因 檢測方法 特點 全球氣候突變 -
漸變與突變
事物發展的兩種形式。漸變分為量的漸變和質的漸變。前者是指量的增加或減少,也就是量變;後者是指新質的逐漸積累和舊質的逐漸衰減,也是質變的一種形式。突變則是...
漸變與突變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突變原
突變原(英語:Mutagen,又譯致變原、致突變原、致突變劑或誘變劑等)是指一些能使生物體內的遺傳訊息(通常是脫氧核糖核酸)發生變化的物理或化學因子。生...
簡介 例子 脫氧核糖核酸 致癌物質 -
誘變突變
誘變突變:又稱人工突變,指人為地對生物體施加某些因素所引起的突變,可分為物理誘變、化學誘變和生物誘變。
突變時間 物理誘變 化學誘變 空間技術誘變 複合誘變 -
愛情突變
愛情是人際之間吸引的最強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對異性個體產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情感。 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
分類 教育 詞典釋義 名言語錄 藝術與生活 -
輻射誘發突變
輻射誘發突變是指電離輻射,如X、γ、α和β射線、中子流等.非電離輻射紫外線、雷射、電子流等。它們能直接或間接地作用遺傳物質, 引起生物發生的基因突變.
發現者 現象 -
自然選育
自然選育也稱自然分離,是指對微生物細胞群體不經過人工處理而直接進行篩選的育種方法,又稱為單菌落分離。
作用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