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因素
生產力的發展、技術進步以及制度因素是決定自然失業率及引起自然失業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勞動力結構的變化。一般來說青年與婦女的自然失業率高,而這一部分人在勞動力總數中所占比例的上升會導致自然失業率的上升。
政府政策的影響。如失業救濟制度使一些人寧可失業也不從事工資低、條件差的職業,這就增加了自然失業中的“尋業的失業”;最低工資法使企業儘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術水平差的工人,同時也加強了用機器取代工人的趨勢。
技術進步的因素。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投入使用,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資本的技術構成不斷提高,必然要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出現較多的失業。同時技術進步使一些文化技術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適應新的工作而被淘汰。
勞動市場的組織狀況,如勞動力供求信息的完整與迅速性,職業介紹與指導的完善與否,都會影響到自然失業率的變化。
勞動市場和勞動行業差別性的增大會提高自然失業率。廠商、行業和地區會興起和衰落,而勞動者和廠商需要時間來與之適應和配合。這些無疑會引起勞動者的大量流動,增大結構性失業。
分類
摩擦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是指勞動力在正常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在一個動態經濟中,各行業、各部門和各地區之間勞動需求的變動是經常發生的。即使在充分就業狀態下,由於人們從學校畢業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尋找工作,總是會有一些人的周轉。摩擦性失業量的大小取決於勞動力流動性的大小和尋找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由於在動態經濟中,勞動力的流動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業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結構性失業
結構性失業是在對勞動力的供求不一致時產生的。供求之所以會不一致是因為對某種勞動的需求增加,而對另一種勞動的需求減少,與此同時,供給沒有迅速做出調整。因此,當某些部門相對於其他部門出現增長時,我們經常看到各種職業或地區之間供求不平衡。這種情況下,往往“失業與空位”並存,即一方面存在著有工作無人做的“空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著有人無工作的“失業”,這是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特點造成的。
臨時性或季節性失業
臨時性或季節性失業是由於某些行業生產的時間性或季節性變動所引起的失業。例如, 建築業或碼頭裝卸,遇到壞天氣,或艙蓋打不開,這使得建築施工不得不停下來,運輸裝卸也常常雇用臨時工。在農業、旅遊業、建築業中,這種失業最多。這些行業生產時間性或季節性是客觀條件或自然條件決定的,很難改變。因此,這種失業也是正常的。
技術性失業
技術性失業是由於技術進步所引起的失業。在經濟成長過程中,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是生產中越來越廣泛地採用了資本、技術密集性技術,越來越先進的設備替代了工人的勞動,這樣,對勞動需求的相對減小就會使失業增加。此外,在經濟成長過程中,資本品相對價格下降和勞動力價格相對上升也加劇了機器取代工人的趨勢,從而也加重了這種失業。屬於這種失業的工人都是文化技術水平低,不能適應現代化技術要求的工人。
求職性失業
求職性失業是指工人不滿意現有工作,離職去尋找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業。這種失業的存在主要是因為勞動力市場不同,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工作也存在著工資及其他條件的差異,而且,勞動力市場信息又是不充分的,並不是每個工人都可以得到完全的工作信息。工人在勞動力市場上得到的信息越充分,就越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工人在尋找理想工作期間的失業就是求職性失業。這種失業也是勞動力流動的結果,但它又不同於摩擦性失業。因為這種勞動力的流動,不是經濟中難以避免的原因引起的,而是工人自己造成的,屬於自願失業的性質。這種失業人口中青年人占的比例最大,因為青年人往往不滿現狀,渴望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