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宗教對話錄

《自然宗教對話錄》是休謨的一本重要哲學著作,代表他晚年較成熟的哲學思想。休謨本人對於這本書非常重視,他在逝世以前曾經千方百計設法使這本書能夠在他死後出版,不至被禁。這本書的主題是駁斥當時流行的宗教假設,也就是宇宙設計論(以下簡稱設計論);設計論是當時宗教理論的中心支柱,駁斥了設計論,客觀上就給予宗教本身以一衝沉重的打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為休謨晚年的重要著作,代表了他成熟時期的哲學思想.全書共十二篇.通過對話和辯論的形式,站在不可知論的高度對唯心與唯物主義世界觀提出質疑.展現了世界本質的無限可能性,激發人們對於未知世界的想像與思考.休謨的不可知論影響了其身後的一大批哲學家,如將康德從"獨斷的迷夢中驚醒",並且至今對於西方哲學仍具有重大影響.

作者簡介

大衛·休謨 David Hume

1711.04.26 -1776.08.25

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是經驗主義哲學心理學代表之一,歐洲近代不可知論的主要代表。他生於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地主家庭,因病逝於英國愛丁堡。

他 3 歲喪父,由母親撫育成人,童年即喜歡文學及哲學,1723 年 12 歲便進愛丁堡大學學習法律和哲學,15 歲尚未畢業時,厭倦大學教育而返回家中自修。他的父親曾任法官,而他的母親也來自律師家庭,因此家人希望他從事法律工作,但他卻選擇了研究哲學,此時他 18 歲。1732 年就開始撰寫他的主要著作《人性論》,1934-1737 年旅居法國三年,繼續哲學研究及著述,1737 年 9 月從法國返回倫敦時,已完成《人性論》手稿,16 個月後,於 1739 年出版了哲學巨著《人性論》,該書出版之初並未引起重視。

1745 年休謨給一位年輕的侯爵當家庭教師。1746 年任辛克萊將軍的秘書,隨軍出征法國,敗歸。1748 年隨辛克萊出使維也納和都靈。1749 年回家鄉潛心著述。1751 年移居愛丁堡市。從 1752 年起,休謨擔任愛丁堡蘇格蘭律師協會圖書館館長,利用那裡豐富的藏書寫作了多卷本《英國史》,他生前在英國主要是以歷史學家而著稱的。1763 年,休謨應駐法公使赫特福德邀請擔任使館秘書,在兩年多的時間內與許多著名的法國進步思想家如盧梭、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狄德羅等人交往密切,尤其受盧梭浪漫思想之影響頗深。休謨在法國的聲譽比在英國高得多,他的著作也在此廣為流傳。當盧梭受到政治迫害時,他曾邀請盧梭到英國避難,終因盧梭生性多疑不歡而散。1765 年升任使館代辦,1766 年初休謨回國,一年後,經國務大臣康威將軍推薦,任副國務大臣。1769 年 8 月退休返回愛丁堡。休謨終身未娶。

休謨的哲學著作雖深受哲學界重視,惟因其宗教觀念與傳統教義相悖,致使其一生未能獲得大學教職。在哲學心理學思想上,休謨屬經驗主義,在傳承上雖然是 J.洛克和 G.柏克萊的繼承者,但他的經驗主義思想確有其獨到之處。

休謨對宗教的批判既影響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為他們所利用和受到他們的重視;也影響了康德,把康德“從獨斷的迷焚中驚醒”,康德也認為上帝的存在與否不能從理性得到證明,它只能是信仰的對象。設計論流行於十八世紀,經過休謨的批判,康德的傳播,設計論在學術思想界再也站不住腳,此後也就不再有人以這一類的論證來證明上帝的存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