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與故游夜別

臨行與故游夜別

《古詩鏡》卷二十二)故游不堪離恨苦,更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離別在即,於是面面相覷,悲不自勝,不禁為之罷席。“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同”字照應首句的“共”字,纏綿悱惻。而以設問作結,進一步抒發了“盛會難再”的深沉感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何遜的詩,題材比較狹窄,多為贈答酬唱、送別傷離之作。而他的可貴之處,是很少無病呻吟。像這首詩寫離別,將尋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來,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頗為動人,前後照應,耐人尋味。特別是“夜雨”兩句,更是膾炙人口。唐人鄭谷《文昌寓直》詩云:“何遜空階夜雨平,朝來交直雨新晴。”於此可見其影響之深。

作品簡介

《臨行與故游夜別》由南朝梁著名詩人何遜從鎮江州時所作。在《藝文類聚》卷二十九、《文苑英華》卷二百八十六均被題名為《從鎮江州與游故別》。據推測,此詩應是陸遜第一次從鎮江州時所作。全詩極力渲染與朋友離別時依戀難捨的情景,深婉動人。

作品原文

臨行與故游夜別
歷稔共追隨[1],一旦辭群匹。[2]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3]

作品注釋

[1] 稔:年。
[2]群匹:眾友。
[3]促膝:促膝相談。促,靠近。

作品鑑賞

此篇《藝文類聚》卷二十九、《文苑英華》卷二百八十六均題作《從鎮江州與游故別》,余冠英選注《漢魏六朝詩選》、朱東潤主編《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等,均誤作《從政江州與故游別》。
考何遜從鎮江州,共有兩次:第一次在公元510年(天監九年)舊曆六月,建安王蕭偉出為都督江州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何遜仍從掌書記。第二次在公元517年(天監十六年)舊曆六月,廬陵王蕭續出為江州剌史,何遜以記室復隨府江州。不久即去世。
據詩意推測,此詩當作於第一次從鎮江州時。全詩極力渲染與朋友離別時依戀難捨的情景,深婉動人。
建安王蕭偉禮賢下士,“由是四方游士、當世知名者,莫不畢至。”偉又穿鑿園林,窮極雕麗,“每與賓客游其中”(《梁書·蕭偉傳》)。公元507年(天監六年),何遜遷建安王水曹行參軍,兼任記室,深得蕭偉信任,日與游宴。今從鎮江州,將與故游離別,自然無限惆悵。故開頭兩句便說:“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歷稔”,多年也。“群匹”,即指故游諸人。共事多年,追隨左右,情好誼篤,不忍遽別。
時蕭偉任揚州刺史(治所在今南京),何遜亦在刺史幕中。南京瀕臨長江。長江之水西天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正如古樂府《長歌行》所吟詠的那樣:“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詩人不禁睹物起興,發出深沉的喟嘆:“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這尚是虛擬。
而眼前實景更是傷人懷抱:室外夜色深沉,雨聲淅瀝。酷熱的夏夜,如果來一陣滂沱暴雨,帶來些許涼意,或許可以沖刷掉離人的愁思,減輕一點人們的痛苦。卻偏偏不是!這纏綿夜雨,點點滴滴,打在人蹤寂寥的空階之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空”字,增加了無限淒涼。而室內燈光朦朧,離筵草草,三杯兩盞淡酒,怎抵它離恨別愁!促膝話別,徹夜不眠,完全忘記了時間,曙光暗淡了燈光,方知東方之既白。
一個“曉”字,潛藏著無限離別深情。葉矯然說:“何仲言體物寫景,造微入妙,佳句實開唐人三昧。”(《龍性堂詩話》初集)而“夜雨”兩句,正是這樣的佳句。茫茫夜色,點點細雨,淡淡燈光,給這故游夜別的場面籠罩上一片濃重的感傷色彩。難怪陸時雍評此二句曰:“慘甚!閒閒兩語,景色自成。”又曰:“‘林密戶稍陰,草滋苔欲暗’,細寫得幽;‘薄雲岩際出,殘月波中上’,輕寫得妙;‘解纜及朝風,落帆依暝浦’,平寫得帖;‘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深寫得苦。此皆直繪物情,不煩妝點。”(《古詩鏡》卷二十二)故游不堪離恨苦,更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離別在即,於是面面相覷,悲不自勝,不禁為之罷席。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同”字照應首句的“共”字,纏綿悱惻。而以設問作結,進一步抒發了“盛會難再”的深沉感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何遜的詩,題材比較狹窄,多為贈答酬唱、送別傷離之作。而他的可貴之處,是很少無病呻吟。像這首詩寫離別,將尋常情事,眼前景物,信手拈來,自然清新,且情景交融,頗為動人,前後照應,耐人尋味。特別是“夜雨”兩句,更是膾炙人口。唐人鄭谷《文昌寓直》詩云:“何遜空階夜雨平,朝來交直雨新晴。”於此可見其影響之深。

作者簡介

何遜
何遜(約466—519年),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人,南朝梁著名詩人。何承天曾孫。少為范雲沈約所稱賞。梁武帝天監中,曾任建安王蕭偉的記室,並隨蕭偉去江州。後來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蕭秀的幕僚,還兼任過尚書水部郎。晚年在廬陵王蕭續幕下任職,再度去江州,未幾病逝。事跡具《梁書》卷四九本傳,又附見《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後。何遜詩與劉孝綽齊名,號稱“何劉”,詩風明暢,多清麗佳句,聲律上已接近於唐代近體詩,其詩對後世詩人有較大影響。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今又有《何遜集》。
何遜與陳代詩人陰鏗並稱“陰何”,亦與當代詩人劉孝綽並稱“何劉”,繼謝靈運、謝眺之後,對山水詩的發展,有重要貢獻。
何遜生於一個以“儒雅”傳家的官僚世家。其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於僑置的郯縣(治所在今江蘇鎮江市)。曾祖何承天,是南朝宋著名天文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也是一位博學淵通的學者。祖、父均曾為官,亦“儒雅”一流人物。因此,何遜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何遜少年知名。約在齊武帝永明四年(486年)舉為秀才,時年僅20歲。因其才華超眾,受到當時文壇名流沈約、范雲的稱賞。沈約說他讀何遜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范雲一見何文,便傾蓋相傳,成為忘年交好。一時名聲大噪,與號稱“神童”的另一文學家劉孝綽並稱“何劉”。但在成名之後,因出身寒微和政治黑暗而未曾入仕,終齊之世隱居山棲。
蕭梁代齊,梁武帝喜攬文士,“訪賢舉滯”,廣開言路,頗有革齊弊政、勵精圖治的氣象。何遜所敬愛的沈約、范雲並因擁立之功,官在尚書,位為列侯、因此,何遜在天監初年入仕,起家奉朝請。此後曾一度得到武帝信幸,因言語有所觸忤,旋被斥逐,一生大部時間輾轉於諸王藩邸,職不過記室,位不過幕僚,終生失意,鬱鬱而終。
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入建安王蕭偉幕府,任水曹行參軍,兼記室。天監九年至十二年(510—513年),何遜從建安王隨府江州。因受建安王知遇,何遜常懷感激之情,《初發新林》蓋為此時所寫。天監十三年至十四年(514—515年),隨安成王蕭秀之郢州,為參軍事,兼尚書水部郎。後母憂去職。天監十六年(517年)服闋,受廬陵王蕭續徵聘,隨府江州。此時詩人身體病弱,志意消沉,勉強赴任,有《臨行與故游夜別》、《臨行公車》二詩抒寫當時的心情。到任之後,心情鬱郁,不久病卒,終年53歲。
何遜以詩知名,而其詩作並不多,今傳本集加上佚詩共110餘首。詩歌內容,率多抒發厭於遊宦和羈旅鄉愁,以及同僚之間的酬答、傷別之作,詞多苦淒悲涼之調,風格清麗自然。其即景抒情之作,上承謝靈運、謝朓餘緒,意象精工,情景交融,語言清新、省淨,風格清簡、婉麗,在齊梁之際,自成一家。《臨行與故游夜別》、《相送》、《慈姥磯》、《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又題《詠早梅》)等為其代表作品。
何遜也是“永明體”(新體詩)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清王闓運《八代詩選》載錄其新體詩14首。自沈約等人倡導聲病之說,王融、范雲、謝朓、吳均等競為新體詩,即所謂“永明體。”這種詩講求聲律、對偶、反映了詩歌向格律發展的趨勢。在謝朓之後,何遜詩歌重視審音鍊字、工偶精對,取得較高成就。其中不少詩篇,已具唐律規模。如《慈姥磯》、《相送》、《傷徐主簿》、《送司馬長沙》等。宋人洪邁將《送司馬長沙》誤收入《萬首唐人絕句》,“亦其聲調酷類,遂成後世笑端。”(胡應麟《詩藪外編》卷二)
何遜的詩歌藝術對唐代大詩人杜甫有直接影響。杜甫自雲“頗學陰何苦用心”(《解悶十二首》之三)。其詩作也常采何詩句,或化何詩意另鑄新詞。自唐而後,直至清代,詩人及評家對其詩歌均有較高評價,於此可見何遜對歷代詩人的影響。
何遜詩文,在其死後,由友人王僧孺整理編集為八卷,唐以後佚。明人輯有《何水部集》和《何記室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