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長憶別時》

《永遇樂·長憶別時》是北宋詞人蘇軾的一首詞,為了表達對好友孫巨源的懷念之情。

概況

【作品名稱】永遇樂·長憶別時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蘇軾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永遇樂
孫巨源以八月十五日離海州,坐別於景疏樓上。既而與余會於潤州,至楚州乃別。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與太守會於景疏樓上,作此詞以寄巨源。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卷珠簾、悽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此時看、迴廊曉月,也應暗記。

詞牌簡介

永遇樂:詞牌名。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始於柳永。又名《訊息》。

詞牌釋義

〔題考〕毛氏【填詞名解】云:“永遇樂歇拍調也。唐 杜秘書工小詞,鄰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諷,尤喜杜詞,遂成逾牆之好。後為仆所訴,杜竟流河朔。臨行,述﹝永遇樂﹞詞決別,女持紙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調,創自杜與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創自唐之中葉。萬氏【詞律】引晁無咎【訊息】注云:“自過腔,即越調﹝永遇樂﹞。”是此詞又為越調也。
〔作法〕本調一百零四字。首、次為四字對句,不用韻,“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為平仄平仄,起仄韻。第四五句亦為四字對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協韻,與﹝解語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異耳。第七八句又屬四字兩句,但不需對偶,而兩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協韻,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結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趙師俠作“緩步閬風仙苑”,不足法)後闋起二句,與前闋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協。第四句至第十句,均與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結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詞牌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 · · ·△ · · △ 

特別提示

上闋第一、二句,第四、五句,第七、八句,下闋第一、二句,常用對仗,當然也可不用,自然靈活掌握。
上闋第五、六句,可合併作“上四下五”句式。
上闋及下闋倒數第二句均為“上三下四”句式。
【注】“·”表示在兼顧音律和諧前提下可平可仄。

永遇樂·蘇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如2三鼓,鏗然一葉3,黯黯夢雲驚斷4。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5。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6。

注釋

1. 彭城,徐州。燕子樓,白居易《燕子樓三首》序:“徐州故尚書有愛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尚書既歿,歸葬東洛,而彭城有張氏舊第,第中有小樓名燕子,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按:白序未言張尚書為誰,一般認為乃張建封,實為其子張愔。
2. 紞如:擊鼓聲。
3. 鏗然一葉,此謂夜深人靜,故葉落聲也覺得是清脆的金石之聲。
4. 夢中驚醒,黯然心傷。夢雲,宋玉《高唐賦》謂楚王夢見巫山神女,自稱“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此借指夢見盼盼。
5. 此三句用燕子樓事,頗得後人稱賞。曾慥《高齋詩話》:“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坡問別作何詞,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東坡曰:'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少游問公近作,乃舉'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晁無咎曰:'只三句便說盡張建封事'。”張炎《詞源》卷下:“用事最難,要體認著題,融化不澀。如東坡《永遇樂》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用張建封事。……此皆用事不為事所使。”
6. 此三句作者構想後人面對黃樓憑弔自己時,亦如今日自己之對燕子樓發出感嘆。黃樓,徐州之東門城樓,蘇軾所改建。

譯文

明月如霜般潔白,好風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清新靜謐的夜景真是怡人。彎彎的水渠中,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露珠隨風落下。但夜深人靜,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欣賞。三更鼓聲,聲聲在夜空有力,響徹夜空,一片樹葉悄悄落到地上,輕音竟驚斷了我的夢。夜色茫茫,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醒後我尋遍了小園,處處都無痕。
那長期在外地的遊子,看那山中的歸路,苦苦地思念著故鄉家園。燕子樓空空蕩蕩,佳人已經不在,空留著那雙燕子在樓中的畫堂。古今萬事皆成空,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只有些懷念舊日情感,不禁惆悵長嘆。

賞析

此詞作於元豐元年(1078),時蘇軾任徐州知州。
上片寫燕子樓夜間的景色,明月清風,無限清幽,同時也透出一絲寂寞。驚斷夢雲的鼓聲、葉聲,行遍小園,卻難以重尋夢中景致,也平添幾分不安與悵惘。
下片由此生髮感嘆,“燕子樓空”三句,歷來受到論者讚賞,或謂其簡潔得當,或謂其善於融化。而其妙處,更在於它以燕子樓的佳人已無處尋覓作為一個契機,生髮出“人生如夢”的感慨。無論是張建封、盼盼、白居易,還是今日在此感嘆的自己,都只是古往今來一場未醒的夢,其中種種悲歡離合,也不過是不斷重複的“舊歡新怨”而已。而他日後人亦將如自己今日憑弔盼盼一般,對黃樓憑弔自己。將想像中憑弔的後人,甚至讀詞之人,也歸入古今如夢之列,值得人再三沉思。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二十六謂此詞:“脫去筆墨畦徑間,直造古人不到處,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嘆。”殊非過譽。

注釋

⑴孫巨源,名洙,蘇軾友人。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景疏樓,在海州東北。宋葉祖洽因景仰漢人二疏(疏廣、疏受)建此樓。潤州,今江蘇鎮江。楚州,今江蘇淮安。
⑵據序雲,孫洙於八月十五坐別景疏樓,蘇軾於十一月十五日在此樓作詞以寄,恰經三月,故云“三度”,“孤光又滿”。
⑶濉,水名,宋時自河南經安徽到江蘇蕭縣入泗水。
⑷西垣,中書省(中央行政官署),別稱西垣,又稱西台、西掖。清禁,宮中。時孫任修起居注、知制誥,在宮中辦公,故云。

詞牌

永遇樂
詞牌名。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始於柳永,南宋陳允平始用平韻。又名《訊息》。雙調一百零四字,前後片各四仄韻。前片第一、二句和第四、五句,可作對仗。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長憶別時,景疏樓上,明月如水。
⊙●○○,⊙○⊙●,⊙⊙○▲
美酒清歌,留連不住,月隨人千里。
⊙●○○,⊙○⊙●,⊙●○⊙▲
別來三度,孤光又滿,冷落共誰同醉?
⊙○⊙●,⊙○⊙●,⊙●⊙○⊙▲
卷珠簾、悽然顧影,共伊到明無寐。
⊙○⊙,○○⊙●,⊙⊙●⊙○▲
今朝有客,來從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
憑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淚。
⊙●○○,⊙○⊙●,⊙●○○▲
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華侵被。
⊙○⊙●,⊙○⊙●,⊙●⊙○⊙▲
此時看、迴廊曉月,也應暗記。
⊙○●、○○●●,⊙○●▲

作者

蘇軾
(1037~1101)著名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
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詞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作品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詞有《東坡樂府》等。

賞析

這是一首懷人詞,是為寄託對好友孫巨源的懷念而作,一般認為寫於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當時,東坡已至海州,想起與巨源潤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動,遂作此詞。
上片由構想巨源當初離別海州時寫起,以月為抒情線索。首三句寫景疏樓上餞別時“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寫巨源起行後明月有情,“隨人千里”;下六句寫別來三度月圓,而旅途孤單,無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無眠。幾種不同情景,層深遞進。但這都是出自詞人的想像,都是從對方在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筆,寫得極有層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詞人這樣著力刻畫,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實際上是寫詞人自己懷人之思。
過片三句點破引發詞人遙思之因,有客從濉上來,捎帶了巨源“深意”,遂使詞人更加痴情懷念。“憑仗”三句,又發奇想。淮河發源於河南,東經安徽、江蘇入洪澤湖,其下游流經淮陰、漣山入海。此時孫巨源在汴京,蘇軾在海州,友人淚灑清淮,東流到海,見出其思念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淚,又說明懷友之意切。舉目所見,無不聯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淚,將對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為具體形象,構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進一境,再寫意想中景象,回應上片幾次點月,使全篇渾然圓妥,勾連一氣,意脈層深。“夜永”句構想巨源在西垣(中書省)任起居舍人宮中值宿時情景,長夜無眠,孤清寂寞,“此時看、回廓曉月”,當起懷我之情,刻畫更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詞人不說自己徹夜無眠,對月懷人,而說對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後“也應暗記”,四字可謂神來之筆,這裡有人有我,深細婉曲,既寫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寫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確信巨源會“暗記”往日的情景,二人綿長情思,具見言外。
此詞以離別時的明月為線索抒寫友情,藝術上別具一格。全詞五次寫到月:有離別時刻之月,有隨友人而去之月,有時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詞人孤獨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詞之上片以寫月始,下片以寫月終,月光映襯友情,使作品詞清意達,格高情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