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特徵
環顧周圍,不論是下派或橫向交流到縣裡工作的同志,還是到其他領導崗位工作的同志,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臨時工”心態。這些同志的共同特點:
一是多為具有培養前途的後備幹部;
二是無論到縣裡還是到其他崗位,都擔任一定的職務;
三是都有儘快升遷的心理期待;
四是都為自己的成長進步預設了時間表,通常不超過一個任期。
表現

對於下派或交流的幹部當然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看一個幹部是不是帶著“臨時工”心態工作,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看他是為了“做官”,還是為了“做事”。為“做官”的,往往容易淪為“作秀”:一切容易“出彩”的,對自己升遷有利的,他們就不惜代價拚命乾;而那些周期長、見效慢、效益低、一個任期乾不完的基礎項目,他們就不那么熱心。為“做事”的,往往以民眾的需要為出發點,以客觀實際為出發點,心裡想著民眾,一切為了民眾,民生問題總是他們心中最大和第一位的問題。他們所做的工作也許不那么驚天動地,也沒什麼經驗可以總結,就像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那樣,樸實無華,像土地一樣讓農民感到親切,像莊稼一樣讓人民感到踏實。
破解方法
要準確考察一個幹部究竟是為了“做官”,還是為了“做事”,的確不容易,但也不像有些人強調得那么難。
一方面,組織人事部門要按照黨的政策深入細緻地開展工作,看幹部的實績怎么樣,而不是簡單看他們的匯報材料怎么樣。
更重要的,是要問計於民,深入基層,聽聽廣大民眾對一個幹部怎樣評價。人民民眾身在生活之中,對什麼是“客觀實際”,什麼是“花架子”;什麼是“一心為民”,什麼是“刻意作秀”,比任何人都清楚。只要真心實意聽聽民眾的評價,基本可以得到準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