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旅遊區

臨夏旅遊區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是位於甘肅省永靖縣的一個自然保護區,裡面有全國乃至世界上都罕見的恐龍足印化石群。甘肅省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主要保護對象是鳥類及其生態環境,並且在裡面的野生動物種類比較豐富。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城西約50公里的積石山中,裡面有佛像、泥尊等很多明清代作品。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臨夏州和政縣南25公里處的太子山林區,裡面有三座並峙的山峰,還有亭台樓閣等,是河州八景之一。

臨夏劉家峽

甘肅省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一九九八年八月,經過野外地質勘察發現了國內罕見的恐龍足印化石群。截止目前,在化石比較集中的二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發現十處恐龍足跡化石點,計四十六組共四百零四個恐龍足印。劉家峽巨型恐龍足印化石是中國乃至世界恐龍足跡研究的重大發現。該化石群化石類型豐富,其規模之大、種類之多、遺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且雙層面出現,均屬世界之最。

永靖黃河三峽

黃河三峽黃河三峽

美麗的黃河三峽位於甘肅省永靖縣中部,東經102度58分-103度23分,北緯35度47分-36度07分,面積195平方公里。本區屬黃土丘陵溝壑地貌,海拔在1563-2300米之間。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生態環境。區內黃河段自西南向北呈“s”形橫穿全縣,形成獨特的“黃河向西流”景觀。沿河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均建有電站,形成3個高原人造平湖,水域面積達153平方公里。本區野生動物較為豐富,有獸類10種,鳥類50餘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4種,魚類2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有林麝、羊城羊、猞猁黑頸鶴大天鵝蒼鷹、貓頭鷹、紅腹錦雞等。

炳靈寺石窟

石窟石窟

臨夏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永靖縣城西約50公里的積石山中。“炳靈”為藏語“千佛”或“十萬佛”之意。石窟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峭壁長2公里,上下四層,高低錯落。其上的洞窟為西秦、北魏、北周、隋、唐直到明、清各代的作品,唐代的約占三分之二。據統計,上有窟龕183個(其中窟34個,龕149個),大小佛像694尊,泥塑82尊。另有石雕方塔1座,泥塔4座,壁畫約900平方米。編號為169的洞窟“唐述窟”,此窟造於十六國的西秦(385年~431年)時期,距地面約60米,內有西秦造像,造型剛健挺拔,線條流暢,揚繪壁畫,構圖古雅,畫中人物衣袂飄逸,栩栩如生。窟北部有墨書題跡一方,上書“建弘元年”(420年)字樣,系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石窟題記。1967年興建劉家峽水電站時,為保護石窟,特在窟前修築防水大堤,長約200米,高約20米,壩前粼粼碧波,壩後岩窟崔巍,景色蔚為壯觀。遊人乘遊船即可直達窟前.

臨夏松鳴岩

鳴岩鳴岩

臨夏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臨夏州和政縣南25公里處的太子山林區.松鳴岩因每當風起,松濤大作,奔騰砰訇,如戰鼓擂擂、似馬奔騰而得名。松鳴岩有三座並峙的山峰,為南天台,西方頂、獨崗嶺,峰形奇特、芙蓉俊貌,是歷代殿宇樓閣,亭榭飛橋薈集之地。早在元代,就有人在此鑿洞塑佛,修廟建寺,修行隱居,明代初具規模,為古河州八景之一.松鳴岩森林公園地處太子山林區,相對高差大,動植物類繁多,喬灌木多達130多種,高山分部著冷杉、鐵樺;中心分布著雲杉、紅樺、白樺、山楊;低山分布油松、楊樹、落葉松;林中花色鮮艷,花形獨特的杜鵑、八仙花、報春花、柳葉花等近百種野生花卉;有分布廣范;數量較多的祖師麻、三棵針、九節昌蒲、川赤芍、黃芪、紫胡、鹿含草等。珍貴動物有狐狸、雉雞、野兔、野豬等飛禽走獸。連片茂密的森林、色彩繽紛的花卉、用途各異的藥材、千姿百態的珍禽異獸,爭奇鬥豔,大放異彩.

臨夏東宮館

東宮一角東宮一角

東宮館座落在臨夏市區東南部,占地面積50多畝。呈“田”字型,是一四合院式建築群。始建於1938年,是原國民黨四十集團軍副司令,柴達木屯墾督辦馬步青的公館。東北主院內,七間磚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兩角修有轉角二層四間式木樓。東西廂房和對廳均為攢金大七架梁抱屋五間。東南院為觀花樓,周圍迴廊小巧玲瓏,新穎別致。西南和西北均為四合院式格局。四座院落毗鄰處,有天井一處,其正北為三開屏式大影壁,上雕《江山圖》一幅。東北、西北兩邊角門,有插著牡丹的磚雕寶瓶一對。各院甬道、看牆、影壁、廊心牆都是磨磚對縫磚雕鑲嵌而成。東宮館磚雕藝術容納、匯集了河州雕刻藝術之精華,堪稱磚雕作品的“大觀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