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劉家峽
甘肅省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一九九八年八月,經過野外地質勘察發現了國內罕見的恐龍足印化石群。截止目前,在化石比較集中的二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共發現十處恐龍足跡化石點,計四十六組共四百零四個恐龍足印。劉家峽巨型恐龍足印化石是中國乃至世界恐龍足跡研究的重大發現。該化石群化石類型豐富,其規模之大、種類之多、遺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且雙層面出現,均屬世界之最。永靖黃河三峽
美麗的黃河三峽位於甘肅省永靖縣中部,東經102度58分-103度23分,北緯35度47分-36度07分,面積195平方公里。本區屬黃土丘陵溝壑地貌,海拔在1563-2300米之間。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生態環境。區內黃河段自西南向北呈“s”形橫穿全縣,形成獨特的“黃河向西流”景觀。沿河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均建有電站,形成3個高原人造平湖,水域面積達153平方公里。本區野生動物較為豐富,有獸類10種,鳥類50餘種,爬行類3種,兩棲類4種,魚類26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對象有林麝、羊城羊、猞猁及黑頸鶴、大天鵝、蒼鷹、鳶、貓頭鷹、紅腹錦雞等。
炳靈寺石窟
臨夏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永靖縣城西約50公里的積石山中。“炳靈”為藏語“千佛”或“十萬佛”之意。石窟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峭壁長2公里,上下四層,高低錯落。其上的洞窟為西秦、北魏、北周、隋、唐直到明、清各代的作品,唐代的約占三分之二。據統計,上有窟龕183個(其中窟34個,龕149個),大小佛像694尊,泥塑82尊。另有石雕方塔1座,泥塔4座,壁畫約900平方米。編號為169的洞窟“唐述窟”,此窟造於十六國的西秦(385年~431年)時期,距地面約60米,內有西秦造像,造型剛健挺拔,線條流暢,揚繪壁畫,構圖古雅,畫中人物衣袂飄逸,栩栩如生。窟北部有墨書題跡一方,上書“建弘元年”(420年)字樣,系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石窟題記。1967年興建劉家峽水電站時,為保護石窟,特在窟前修築防水大堤,長約200米,高約20米,壩前粼粼碧波,壩後岩窟崔巍,景色蔚為壯觀。遊人乘遊船即可直達窟前.
臨夏松鳴岩
臨夏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臨夏州和政縣南25公里處的太子山林區.松鳴岩因每當風起,松濤大作,奔騰砰訇,如戰鼓擂擂、似馬奔騰而得名。松鳴岩有三座並峙的山峰,為南天台,西方頂、獨崗嶺,峰形奇特、芙蓉俊貌,是歷代殿宇樓閣,亭榭飛橋薈集之地。早在元代,就有人在此鑿洞塑佛,修廟建寺,修行隱居,明代初具規模,為古河州八景之一.松鳴岩森林公園地處太子山林區,相對高差大,動植物類繁多,喬灌木多達130多種,高山分部著冷杉、鐵樺;中心分布著雲杉、紅樺、白樺、山楊;低山分布油松、楊樹、落葉松;林中花色鮮艷,花形獨特的杜鵑、八仙花、報春花、柳葉花等近百種野生花卉;有分布廣范;數量較多的祖師麻、三棵針、九節昌蒲、川赤芍、黃芪、紫胡、鹿含草等。珍貴動物有狐狸、雉雞、野兔、野豬等飛禽走獸。連片茂密的森林、色彩繽紛的花卉、用途各異的藥材、千姿百態的珍禽異獸,爭奇鬥豔,大放異彩.
臨夏東宮館
東宮館座落在臨夏市區東南部,占地面積50多畝。呈“田”字型,是一四合院式建築群。始建於1938年,是原國民黨四十集團軍副司令,柴達木屯墾督辦馬步青的公館。東北主院內,七間磚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兩角修有轉角二層四間式木樓。東西廂房和對廳均為攢金大七架梁抱屋五間。東南院為觀花樓,周圍迴廊小巧玲瓏,新穎別致。西南和西北均為四合院式格局。四座院落毗鄰處,有天井一處,其正北為三開屏式大影壁,上雕《江山圖》一幅。東北、西北兩邊角門,有插著牡丹的磚雕寶瓶一對。各院甬道、看牆、影壁、廊心牆都是磨磚對縫磚雕鑲嵌而成。東宮館磚雕藝術容納、匯集了河州雕刻藝術之精華,堪稱磚雕作品的“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