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鹼能危象

膽鹼能危象(cholinergic crisis)是重症肌無力危象的主要表現,由於抗膽鹼酯酶藥物服用過量(如溴吡啶斯地明)所引起。臨床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瞳孔縮小、多汗、流涎、氣管分泌物增多、心率減慢、肌肉震顫、痙攣和緊縮感等。治療宜停用膽鹼酯酶抑制劑,用膽鹼受體阻斷藥阿托品、654-2(山莨菪鹼)等肌肉注射緩解症狀。

病因

各種生理、病理或藥物因素,如新斯的明過量、有機磷農藥中毒等原因,導致乙醯膽鹼在神經-肌肉接頭處蓄積過多,持續作用於乙醯膽鹼受體,使突觸後膜持續去極化,復極過程受阻,神經-肌肉接頭髮生阻滯,信號傳遞障礙,除有呼吸困難等呼吸肌麻痹症狀外,尚有毒蕈鹼樣中毒症狀和菸鹼樣中毒症狀。

臨床表現

膽鹼能危象見於長期服用較大劑量的膽鹼酯酶抑制劑的患者。發生危象之前常先表現出明顯的膽鹼酯酶抑制劑的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多汗、流淚、皮膚濕冷、口腔分泌物增多、肌束震顫以及情緒激動、焦慮等精神症狀。

檢查

膽鹼酯酶活力檢測可輔助診斷。

診斷

除明顯肌無力外,還有膽鹼酯酶抑制劑過量史及相應臨床表現,如面色蒼白、腹瀉、嘔吐、高血壓、心動過緩、瞳孔縮小、黏膜分泌物增多等。

鑑別診斷

肌無力危象、膽鹼能危象、反拗性危象之間的鑑別。三種危象可用以下方法鑑別:

1.肌無力危象

即新斯的明不足危象,常因感染、創傷、減量引起。呼吸肌麻痹、咳痰吞咽無力而危及生命。騰喜龍試驗有助鑑別。

2.反拗危象

難以區別危象性質而又不能用停藥或加大藥物劑量改善症狀者,多在長期較大劑量治療後發生。肌電圖檢查有助鑑別。

治療原則

一旦發現膽鹼能危象的發生應立刻停止套用抗膽鹼能藥物,並立即給阿托品0.4~1.0毫克靜脈注射,每間隔3~5分鐘重複前次劑量的一半,直至毒蕈鹼樣副作用控制為止。同時靜脈注射解磷定50~250毫克,以後每5分鐘50毫克,總量可達l~2克,但應防止過量,以免使膽鹼能危象轉化為肌無力危象。並應注意呼吸機是否累及,必要時可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