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簡介
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是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山東省濱州市打漁張引黃閘引黃河水,輸送至至威海市米山水庫,輸水線路長482公里,其中,利用現有的引黃濟青輸水線路160公里,並共同開闢使用位於濱州市的渠首沉沙條渠, 涉及濱州、東營、濰坊、煙臺、威海、青島6個市。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在煙臺途經9個縣市區,輸水線路長278公里,占線路總長的86.3%,年調水總量9650萬立方米。工程建成後,將與南水北調山東段其他工程共同形成山東省南北貫通、東西互濟的“T”字型調水大動脈,實現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最佳化配置,緩解膠東乃至全省的水資源緊缺局面。
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原引黃濟青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山東“T”字型調水調水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山東水資源最佳化配置,緩解膠東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的重要水利基礎設施。
原引黃濟青工程從濱州市博興縣打漁張引黃閘引取黃河水至青島白沙水廠全長290公里。途經濱州、東營、濰坊、青島4個地市、10個縣市區。工程自1989年11月25日正式建成通水,運行二十年來,已累計從黃河引水近30億立方米,向青島市供水十餘億立方米,為沿線供水約5億立方米,補充地下水10億立方米,為青島市創造工業產值1300多億元,為沿線農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5億元,解決了71萬人的吃水困難,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是齊魯大地上的“黃金之渠”。
膠東調水工程輸水線路總長482公里,其中利用引黃濟青段工程172公里,新辟輸水線路322公里。工程全線共設9級提水泵站、3座隧洞、6座大型渡槽,橋、閘、倒虹等建築物408座,工程批覆概算總投資39.17億元。工程近期以黃河水為水源,設計年調水量1.43億立方米,遠期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成後,以長江水為水源,設計年調水量3.83億立方米,實現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最佳化配置。
全線貫通
2013年底,備受市民關注的膠東引黃調水工程,自2003年12月開工以來,經過十年的建設,已經全線貫通,工程綜合調試運行及試通水工作也已全部完成。
據了解,膠東引黃調水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的支線工程,幹線全長322公里,其中煙臺境內278公里,途徑萊州、招遠、龍口、蓬萊、棲霞、福山、萊山、高新區和牟平區,設計年調水量9650萬立方米,總投資50.69億元。
膠東引黃調水工程已經全線貫通,並在2013年年底完成了工程綜合調試運行及試通水工作,已經具備通水能力,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最佳化配置,有效緩解了膠東地區水資源緊缺局面。
為了讓膠東引黃調水工程發揮最大效益,從2008年開始,國家又實施了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煙臺市的配套工程包括市區、萊州、龍口、招遠、蓬萊、棲霞共6個供水單元,總投資14.83億元,主要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泵站11座、增容加固調蓄水庫1座、利用原有水庫10座、鋪設輸水管線153公里。
自2012年底,各供水單元陸續開工,已累計完成工程投資3.45億元,其中市區供水單元完成投資1.96億元。
全線通水
經過8個晝夜,黃河水通過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於2015年12月22日抵達米山水庫。山東省水利廳副廳長馬承新,威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惠,副市長傅廣照實地調研了黃河水首日入威的相關情況。
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始於濱州打漁張引黃閘,止於威海市米山水庫,線路總長482公里。此次應急調水是膠東地區引黃調水工程繼2013年實現主體貫通、2015年上半年向煙臺實施應急調水後首次全線正式通水,標誌著山東省“T”型調水大動脈正式發揮作用。
馬承新指出,黃河水正式進入威海,標誌著山東省“T”型調水大動脈正式建成運用,是山東省水利史上的一件大事。希望威海加強黃河水與當地水的聯合調度、最佳化配置,切實增強水資源儲備和供應能力。
張惠指出,引黃入威首次調水成功,標誌著威海市水資源形成本地水與客水“雙保險”的城市供水格局。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做好應急調水配套銜接,全面最佳化調度運行環境,維護應急調水秩序,增強供水保障能力。要加密監測頻次,隨時掌握調水全過程水質變化狀況,確保民眾飲水安全。
據介紹,此次應急調水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自2015年12月14日開始至2016年2月底,主要向威海實施應急調水;待向威海調水運行平穩後,適時啟動向煙臺市區及萊州、招遠、龍口、蓬萊、牟平等地應急調水,計畫2016年6月底結束,預計總調水量8000萬立方米,此後將根據降水情況進行輸水。